龙虎山道教养生旅游开发对策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7924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根据养生旅游及道教养生文化的相关理论,从资源、区位、政策、客源四个维度剖析龙虎山道教养生旅游开发的优势,指出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龙虎山道教养生旅游深度开发的策略。
  关键词: 龙虎山 道教 养生旅游 开发策略
  一、道教养生
  道教历来重视“乐生、重生、贵生、养生”,养生文化十分丰富。道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探索出了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养生旅游”是一种专项旅游活动方式,指离开原居地到具有养生功能的旅游目的地进行以健康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延年益寿为目的,在生态旅游地依托养生旅游资源,融养生文化、养生保健和生态旅游方式于一体的一种综合性旅游体验活动。养生旅游是休闲度假旅游的进一步延伸和创新。
  二、龙虎山道教养生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接待能力十分有限。服务接待设施较差,龙虎山景区内没有大型宾馆,中档客房的接待能力比较弱,不能完全适应游客的需求。另外,餐饮、购物等条件不够理想,吃、住、行、游、娱、购基础设施不配套。
  2.道教养生旅游主题不突出。相比江苏茅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广东罗浮山等地,龙虎山道教养生旅游开发才刚刚起步。尽管景区推动了由道教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但是其道教养生旅游的特色不明显,养生主题仍然没有突出,道教养生文化氛围营造不足。
  3.道教养生旅游产品设计比较单一。目前,龙虎山道教系列旅游以宫观观光游为主,推出了道教朝觐游和龙虎山国际道教文化节等体验型旅游,适当设计了帐篷节、自行车赛、垂钓节等户外运动项目,道教养生旅游开发程度低,养生旅游产品设计缺乏新意和多样性。
  三、龙虎山道教养生旅游深度开发对策分析
  1.凸显道教养生主题,打造养生旅游精品。龙虎山景区在科学规划开发时,应紧紧围绕道教养生这个中心,把道教养生文化作为整个旅游区的文化核心,把道教养生确定为发展龙虎山旅游的品牌,做大做强道教养生休闲特色旅游。在当今社会日益快餐化的环境下,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养生休闲逐渐走进城市人的视野,并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在众多的养生类型旅游中,道教文化养生智慧已成为最具旅游吸引力和开发可行性的文化旅游素材。龙虎山作为道教正一派的发源地,创造了源远流长的养生文化精品。在龙虎山浩如烟海的著述中,其中不乏道教养生智慧,这为龙虎山深度开发养生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龙虎山风景区应以道教为切入点,确立道教养生旅游主题,将龙虎山景区建成长三角、海西地区的后花园,打造成国内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养生休闲度假基地。
  2.挖掘养生文化,营造养生环境。龙虎山历代天师多长寿,颇懂养生之道。自祖天师张道陵入龙虎山开创正一教以来,形成了系统的养生思想和丰富多彩的养生技法,养生著述颇丰。龙虎山道教传统养生思维和技法均为现代养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龙虎山风景区应该深入挖掘道教养生文化、自然养生文化、地方民俗文化、饮食文化、中医药文化,将历史遗存和现代养生有机结合,形成有龙虎山特色的道教文化养生、生态养生、饮食养生、乡村农家养生等多种模式。
  营造养生旅游环境尤为重要,是进行一切养生旅游的生命线。环境包括道法自然的生态环境、性命双修的文化环境和返璞归真的社会环境。对于核心旅游区,严禁任何有碍生态环境的行为。景区内的观光交通工具,应尽量选购绿色环保电动车,并减少一切噪音。相应的旅游导览标志、游客休息设施、景观设施,应使用环保材料。
  3.做大道教养生文章,设计特色旅游产品。正确认识定位,科学规范,结合龙虎山景区的道教文化特色和养生体验旅游的新特征,从道教观光养生游、道教生态养生游、道教运动养生游、道教体验养生游、道教文化养生游、道教饮食养生游、道教研习养生游、道教乡村养生游八个方面综合设计旅游产品,做大做强龙虎山道教养生旅游。
  道教观光养生游主要是道教文化景观游,包括道教地貌、宫观、石刻。龙虎山道教建筑群有正一观、天师府、大上清宫,但是各景观之间缺少联动网络性。可以对以上景点进行重新组合,努力挖掘观赏价值,互相补充,使游者进入其中,不知不觉被道教的浓厚气息所陶醉。结合市场需求,可以开发“龙虎风光——洞天福地探秘游”,“仙人寻踪游”,“天师足迹游”。
  可以开发“天人合一生态游”、“道教仙境养生游”、龙虎山森林生态游等一系列回归自然的道教生态养生游。开发“碧水丹山·寻道龙虎”之登山、自行车、垂钓、自驾游、帐篷节、竹筏漂流等户外运动健身养生游,并建立各项目基地。开发“做一回天师”、“做一天道士”、“参加一次道场”等道教生活体验游。开发“碧水丹山·寻道龙虎”之进香、百姓祈福,以及开光祈福法会等道教朝觐养生游。开发道教气功、道教音乐、道教舞台剧等道教文化游,建设“道之韵”音乐会馆,建设“长寿天师、养生有道”体验中心,出版道教养生书籍,举办道教文化征文、摄影大赛,壮大文化养心的成果。发展天师茶、天师酒、天师板栗、天师八卦宴等道教饮食产品,开发品茶论道馆等娱乐项目,开展品天师茶、喝天师酒、吃天师八卦宴等有益于健康的系列活动。建设以“龙虎山道教学院”为基地,以龙虎山道教养生研究协会为中心,开展道教养生专题讲座,开拓道教养生文化论坛,举办道教养生文化国际会议及中华丹道养生学术研讨会,建设养生心理咨询与疗养室,广泛进行道教养生文化研修游活动。将道教养生旅游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把道家文化的主题分类、提炼,注入龙虎山景区的广大村寨中,建设道教特色乡村,使每个乡村都成为道教文化的展示点,大力发展道教文化的农家乐,贯彻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4.加强养生服务,完善养生设施。和高校合作培养订单式人才,积极培养专业养生服务人员,提高员工养生服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要求专业人员持证上岗。
  龙虎山景区在加强项目建设的同时,应注意配套项目联动建设,拉长养生旅游产业链。可以开工建设养生体验区,打造道文化与现代休闲理念和谐统一的展示区,打造应天山道教养生谷,建设别具道文化韵味的旅游步道,全线贯通景区内各大山峰景点。建设养生文化主题公园,开发龙虎山景区绿色产品。以上清古镇为中心,建设龙虎山道教养生旅游纪念品一条街,开发一系列具有道文化色彩和龙虎山特色的养生食品、养生纪念品、养生用品、养生书籍,发行道教节日庆典纪念章,制作道教养生功法修炼光盘,打造中华道教第一镇。建设道教文化主题客栈,充分运用道教文化知识,将酒店与道教文化充分结合,开设原生态养生温泉馆。
  参考文献:
  [1]熊伯坚,邹淑珍.以道教文化优势打造特色旅游景区——江西龙虎山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6,(10).
  [2]刘运伟,蒋梅鑫.龙虎山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3).
  [3]张金霞,罗安宁.生态养生旅游核心竞争力初探——以灵龙峡(湖北远安)生态养生旅游景区为例[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3).
  [4]余子萍,王丽,沙润.养生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构建及环境营造——以句容市茅山风景区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其他文献
这个暑假, 我去姑姑家参加了弟弟小豌豆的一岁生日聚会,我还为此送了一只小熊呢!rn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打开了门,“小豌豆!”.为什么叫小豌豆呢? 你们不知道,在姑姑生下小豌豆,
期刊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信息共享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通过建立医院临床记录电子文档框架,有利于促进医院已患者为中心的计算机信息化,加强患者信息沟通,提高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患者应用PDCA护理管理对医院感染情况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常规护理的口腔种植患者30例为对照组,并选取201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在教育制度改革全面深入,素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的今天,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改变陈旧的教育习惯,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也成了教学的一个
在高中作文写作中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其核心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激发创造意识和逐步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如主动、好奇、自信心、独立性、变通性、独创性等).
目的:探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通过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肌纤维力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对C T和X线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方式.方法: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对68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8例开展分析研究,为患者
今年是兵团成立50周年,这是兵团事业发展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以此为契机,认真总结兵团成立五十年来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