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聋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实践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ingchina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课外阅读是聋校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聋校教师,必须对学生循循善诱,通过多种方法组织和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检查阅读效果,进行阅读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增加知识,开阔视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几年来在实践中的一些成功做法。
  
  一、引导接触读物,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要指导好聋生课外阅读,首先是引导和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如:让学生亲身接触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演讲趣味性强的故事,提供课外读物中,学生从未知道过的知识等等,这些都能引起聋生的阅读兴趣。因此,结合活动课或利用课余时间,我经常组织、带领学生到市图书馆或校图书馆进行参观,让学生接触和感受浩瀚的图书世界,指导他们阅读丰富多彩的少儿书籍。同时,结合语文教学给学生演讲课外读物上的故事,如:世界名著的《一千零一夜》,著名世界童话《灰姑娘》、《白雪公主》、《鱼夫和金鱼》以及中国现代童话《稻草人》、《神笔马良》等等,把学生引入到一个个美丽、神奇的世界,既加深巩固对教学课文的理解,从中得到丰富健康的精神营养,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
  
  二、开展交流展示,稳定课外阅读兴趣
  
  由于聋生生理的局限性,当读书的兴趣和热情被激发后,如果没有经常地、持续不断地给予巩固和发展,那么他们的阅读兴趣就会慢慢消退,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成果就会前功尽弃。因此,为了稳定和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采取了以下办法:
  1、举办故事会,互相演讲展示
  聋生与正常学生一样,他们都同样喜欢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我根据这一特点,不定期地开展举办“故事会”活动,要求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看过的课外读物都要演讲一个故事,同时要求故事不能太长,要有思想性、健康性和趣味性,并且还组织评比小组进行评比,适当给予奖励。所以每次“故事会”活动,学生参与的热情都非常高,思维异常活跃,准备得也比较充分,整个课堂气氛十分热烈,进一步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结合作文课,开展朗读讲评
  课外阅读是课内教学的延续和补充,课外学到的知识可以促进课堂教学。为了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和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作文课上来,要求学生课外时间去寻找书籍,互相交流阅读,并在每节作文课前挑选二至三位学生进行精彩段落的朗读,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加深了学生对课外读物的理解和正确运用,对激发学生的课外读书热情起到很大的成效,并指导摘录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或片段。现在学生作文写得比过去通顺了,作文的内容和词汇运用也更加丰富多彩。
  3、开辟学习园地,展示课外阅读成果
  在班上组织学生开辟了一个学习园地,作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展示台”,凡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如:手抄报、读书笔记、读后感等都让其上台张贴展示。每月一期,定时更换,并组织评比。由于学生的上进心都十分强,谁都不甘落后,因此,学习园地上课外读物的成果展示内容每月不断更新。既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获得激励,对自己充满自信,又使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保持稳定。
  
  三、组织系列活动,强化课外阅读兴趣
  
  为让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稳定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强化,针对聋生的特点经常组织开展活动:一是开展“爱读书、读好书”推荐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开设“好书介绍”、“我最爱看的一本书”等栏目,让学生自己把所读到的好的课外读物互相推荐,使班级形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读书征文比赛”活动,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开展读书心得比赛,对好的文章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让学生在比赛中尝到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三是开展“读书运用讲评”活动,让学生上台互相讲评自己是如何将课外阅读所学知识运用到作文中的,互相开展交流,既增强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阅读运用能力。此外,还开展了读报汇报、阅读欣赏等活动,把课外阅读搞得有声有色,使学生在各项活动中不断强化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外阅读使聋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指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能力,激发聋生的阅读兴趣,是发展聋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 115003辽宁省营口市特殊教育学校)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内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克林伯格曾说过:“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表识”,“教学本身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教学对话就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
期刊
现编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是依据义务教育的要求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而突出议论文教学的。学生的作文亦以练习写议论文为主。那么,对初学写议论文的初中生来说,教师应该怎样指导他们习作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下功夫:     一、要指导学生学好教材中的议论文    课文中编排的议论文是学生认知议论文的依据,也是练习议论文最好的范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掌握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期刊
在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教育的方向和方法无不发生变革。当今的教育不再是以传播知识为核心,而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而写作则是最具个性特征的脑力劳动,是一种培养和锻炼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特殊战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对此,笔者作了一点浮浅的探究。    一、提高写作的认知水平    学生对写作认知水平的高低,
期刊
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其实质的核心并非矛盾,其教学的目标均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问题则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手段是压服学生去被动地学习和接受,迫使学生就范而去按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模式发展,而新的教学方法采取的手段是引导学生乐从,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地乐学乐受,激发学生发展个性,具有个性特色的去发展自己。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最终都是提高、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
期刊
处于新课程改革的浪口风尖,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式的要求,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而准备好每一节语文课,这就给一线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如何透过必要的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在四十分钟增效提质呢?笔者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把握教材,有明确意识,抓住环节,重视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一、把握课程目标     把握课程目标,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期刊
语文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乐园。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必须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金钥匙”,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合作伙伴。我认为,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乐于接受练习,是搞课堂教学的关键。    一、“激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使语文课堂发挥最好的效果,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兴趣至关重要。试想:你不感兴趣的事想做吗?乐意去做吗?如果我们
期刊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0多年,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原因是“语文难学,没有兴趣”。因此要让学生爱上语文,有必要打造有趣的语文课,即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学中有趣,趣中有学,学与趣融为一体,每堂课都像一出戏似的。语文课本身大多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有趣因素,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情意化的语言文字,都可以提炼许多有趣的内容。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不断精心打造这样的课堂。    一
期刊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认识社会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7—9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是:“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中学生,尤其是像我们这里的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实在令人担忧,学校的图书馆形同虚设。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最佳学习氛围     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导语的设计应讲求方 法和实效,不可千篇一律,可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体裁特点而定,采用灵活多变的开讲方法,做到“一石激起千
期刊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这一措施指出了语文走的是一条“重阅读,重积累”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