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后患者的饮食须知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w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胆囊是人体重要器官,主要作用是储存和分泌胆汁。人体进食高脂肪食物后,胆囊会分泌出胆汁将脂肪转化成小分子促进人体吸收,避免人体出现腹泻的情况。但一些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胆囊疾病,影响到胆囊正常功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胆囊切除后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影响,患者在饮食方面又该注意什么呢?

胆囊切除对人体的影响


  (一)影响人体消化能力
  胆囊切除后,影响患者的消化能力,尤其是对脂肪的消化能力。正常情况下,胆囊的主要功能就是储存及分泌胆汁,人体进食后,胆囊会分泌出胆汁,帮助人体消化食物。胆囊切除后,人体分泌胆汁能力减弱,影响食物消化,因此,患者切除胆囊后会经常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
  (二)出现轻度腹胀胃胀
  部分患者切除胆囊后,大约术后两周之内会出现轻微腹胀、胃胀的情况。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长时间,通常手术后一个月左右渐渐消失,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不会造成严重影响。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身体局部刺痛感,对此不要过于担心,属于正常的术后反应。
  (三)诱发多种疾病
  患者胆囊切除后,非常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如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出现此类疾病的主要原因是胆囊切除后,会直接影响人体对胆汁的浓缩能力,浓缩能力不足就会影响胆汁浓度,进而导致人体出现食物消化不良。当胆汁逆流到胃部时,会诱发反流性胃炎,久而久之还会引发多种疾病,患者一定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胆囊切除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患者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患有胆囊疾病,影响正常生活,则有必要通过手术切除胆囊,及时治愈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术后加强护理,减轻术后不适症状,即可慢慢恢复健康。

胆囊切除后的饮食须知


  (一)合理控制食量
  胆囊切除后,患者要注意控制好进食总量,日常不要过度饮食,尽量做到多餐少量,每餐吃七、八分饱即可,尤其是晚餐要注意控制食量。患者如果超重或者过度肥胖,应当适度减肥,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免对身体造成负担。
  (二)控制脂肪的摄入量
  胆囊切除患者在饮食中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不要过多食用浓汤,少食坚果类食物,比如花生、瓜子、开心果、核桃等。烹饪中建议使用植物油,最好以清炖、蒸煮等方法制作菜肴,不要采用油炸、烟熏等烹饪方法。低脂肪饮食能减轻消化系统负担,有利于手术后胆道功能的恢复。
  (三)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患者术后要及时补充充足的蛋白质,有利于修复因胆囊炎和胆石症引起的肝细胞损伤。患者可以多食用低脂肪优质蛋白质,如鱼、虾、豆制品等。患者术后要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可以适当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多吃水果蔬菜可以改善患者的代谢水平,有利于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四)注意饮食搭配
  术后2~3天,患者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适当食用一些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流质饮食,比如米汤、果汁、藕粉等。适应流质饮食后,再改为脱脂牛奶、稀粥、米糊和软面片等食物。术后30天后,饮食要注意营养搭配,可食用瘦肉、鱼、豆类食品,增加牛奶、豆制品、菌菇类食物,保证蛋白摄入量。少食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如洋葱、蒜、姜、辣椒、胡椒、咖喱等。
  (五)戒烟戒酒
  胆囊切除后,患者必須戒烟戒酒。吸烟和酗酒都会加重肝脏负担,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
  (六)餐后不吃零食
  餐后吃零食对胃肠道蠕动造成影响,阻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导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的比例失衡,容易形成结石。
  (七)多喝水,不憋尿
  患者术后,恢复期要多喝水,多排尿,这样可以加快身体代谢,有助于代谢废物快速排出体外,保护肾脏和膀胱。
其他文献
数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能够开阔幼儿的眼界,让幼儿学会利用数学去看待世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目前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理念是将数学生活化,在“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下,通过生活化的活动让幼儿获得数学核心经验,学会应用数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  在幼儿园开展喝水记录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发展数学核心经验,让幼儿学会主动感知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并加以应用。在开展喝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去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儿童是在游戏中成长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内涵  伴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倡导游戏精神成为当下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有利于提升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幼儿学习的热情,有利于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独立,学会关注他人,获得情感的体验与能力的培养,开阔幼儿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繁忙,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平衡,对胃部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如果时常感觉到胃部灼热、上腹不适,出现一系列食物反酸情况,就应引起注意,这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那么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除了反酸和胃灼热,还有哪些症状?如何治疗和预防呢?消化道症状  (一)胃灼热  胃灼热的症状是一种从胃延伸到喉咙或者口腔中的烧灼感,有时伴有一定的疼痛感。  (二)反酸  反酸就是吐
新时代需要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创新人才。调查显示,“师云亦云”的现象在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一、思维力的内涵解读  思维力是审慎判断是非和正确决策的能力,它是集知识、价值和思维方法于一体的综合能力和品格。由此可见,思维力是学生素养的一部分,它对儿童的未来成长有重要作用。  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走出片面追求课堂氛围活跃的误区。部分教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最贴近生活的,幼儿玩游戏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游戏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因此,我们班展开了“制作腌萝卜干”的集体活动。材料收集  在开展游戏之前,我们组织孩子们参观田园,对材料、场地、工具、资源等有一些简单的了解,然后围绕可以开展什么游戏,如何开展游戏,材料如何准备,游戏如何分工等与孩子们商谈。商谈中,发现孩子们对拔萝卜
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幼儿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美术教学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第一课”,是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基础。  在传统的幼儿园美术课堂上,教师往往会鼓励幼儿“随心所欲”地发挥想象力。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幼儿来说确实有其独到的魅力,幼儿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美”,但过度的“自由”也可能使幼儿的美术学习失去方向感。因此,在幼
幼儿攻击性行为,指的是当幼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幼儿出现的身体上的进攻、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性行为。其主要表现为骂人、推人、咬人、踢踹对方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正确的策略与方法,正确引导攻击性幼儿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一、对幼儿常见攻击性行为的观察  (一)活动中不合作,争抢玩具  在选择活动区域的时候幼儿郭晋源选择了他最喜欢的搭建区,并开始快乐地
颜料的质感及张力能极大地丰富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运用颜料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从而有效地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本文从小班美术教学活动的现状与问题着手,探究小班美术活动创意运用颜料的价值和实践的具体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艺术活动的目标要求是:通过艺术活动促进孩子的情感发展,使孩子能够大胆地用艺术的表现形式抒发感情,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美的环境,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国民间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将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在幼儿园开展民间节日活动时,挖掘并合理利用家长资源能够营造一种真实的节日氛围,能有效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认识与感受。  在幼儿园开展民间节日活动有助于幼儿了解祖国的节日文化,感知、体验传统节日热烈、喜庆的氛围,领略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激发幼儿对传统文
幼兒园是幼儿学习、生活、游戏的场所,因此杜绝幼儿园中的安全隐患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幼儿园的活动空间比较小,设施较为陈旧,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为此,我们立足于班级,开展了一系列基于班级现状的幼儿园安全工作。一、从环境出发 注重方方面面  班级环境包括幼儿的生活环境、区角环境和设施环境。班级环境对幼儿安全意识的提升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安全舒适的环境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一)生活环境——标记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