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部名叫《上甘岭》的影片在全国热映,很多人在记住那场战争的同时,也记住了一个柔美的名字——王兰,她就是电影里那个美丽的女卫生员。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1956年,当女卫生员王兰唱着《我的祖国》出现在银幕上时,感动了亿万观众。王兰这个艺术形象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记忆。
卫生员王兰的原型
在这部以男性为主的战争影片当中,唯一的女性角色王兰,使残酷的战争多了一丝温情,从而成就了这部影片,也成就了影片中王兰的扮演者刘玉茹。人们并不知道,在当年那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真实的普通王兰,她就是湖北孝感一位名叫王清珍的老人。
1950年冬天,喧天的锣鼓,鲜艳的红花,带着莫名的兴奋,刚满14岁的王清珍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久,她所在的部队作为第三批入朝的志愿军部队开赴朝鲜战场。少女王清珍被投入了一个本该属于男性的世界,此刻对于战争的残酷性,她一无所知,甚至对于自己的性别她都没有太在意,她开始和男战士一样,剃短发、梳分头,很快就和战友们打成了一片。
1952年10月14日凌晨,美军向中国志愿军驻守阵地——不足4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发起猛烈进攻,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由此打响。在此后短短的时间里,双方总计投入10万余人的兵力。美军以每天2.4万发炮弹的频率,不分昼夜狂轰滥炸,战斗异常激烈。战斗打响后,王清珍被留在野战医院负责护理伤员。上甘岭下来的伤员,各种各样的伤都有,她看着既害怕,又感动流泪。残酷的战争强烈地刺激了王清珍,也使她获得了快速的成长。从一名天真、热情、不谙世事的少女,成长为一名熟练的卫生护理员,王清珍只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
17岁的王清珍,一个人要负责护理三个坑道里的二十多名伤员。她每天不仅要为伤员清理伤口、包扎、打针,还要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当年亲自参与指挥上甘岭战役的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将军,后来在回忆录中曾这样写道:“有一个女战士使我印象至深,她叫王清珍,是个铁路工人的女儿,只有17岁。她护理几十名重伤员,喂饭、换药、洗绷带,还要背伤员出洞解大小便。有个伤员嘴巴化脓,不能咀嚼,她先把饭嚼烂,像喂小孩的样子,一口一口地喂到战友嘴里。”王清珍说,她还像喂小孩吃饭一样,把药片含在自己嘴里,口对口地给伤员喂进去。
1952年的一天深夜,一位重伤员被抬进了野战医院,炮弹炸穿了他的腹部,肠子都露了出来。经过简单的包扎处理后,伤员的伤情得到了控制,然而王清珍却发现,他的痛苦并没有减轻,原来他想小便却解不出来,只能用注射器来抽。反复抽了几次,还是抽不出来,怎么办呢?情急之中,她顾不上害羞,用嘴给伤员把尿吸了出来。对此,作为王清珍最高领导的秦基伟将军,后来又专门写道,这个姑娘为了解除战友的痛苦,帮助伤员排尿,情操之高,令人肃然起敬。
两个“王兰”的命运
1952年12月,上甘岭战役结束不久,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表彰王清珍出色的表现,为这位年仅17岁的女战士记了二等功。此刻的王清珍,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志愿军官兵都称赞她为模范护士。随后,王清珍的事迹开始广为传颂。1953年10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之后,上级决定筹拍上甘岭战役电影,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沙蒙和编剧林杉担当了这一任务。
1954年秋天,编剧林杉完成了《上甘岭》剧本初稿。但对于这部纯粹描述残酷战争的剧本,林杉自己觉得并不满意,总觉得剧本里还缺点什么。不久之后,导演沙蒙和林杉二次赴朝采访,他们意外听说了王清珍的故事。林杉后来回忆说,这个故事令他大为震动,他和沙蒙当即决定把王清珍的故事编入正在创作的《上甘岭》。
几个月后,一个崭新的艺术形象浮现了出来,这就是清新、纯洁、纤尘不染的女卫生员王兰。1954年,20岁的哈尔滨话剧院青年女演员刘玉茹,幸运地获得了《上甘岭》中女卫生员王兰的角色。为了让刘玉茹在短时间内熟悉并把握角色,林杉和沙蒙不仅反复地给她讲述王清珍的故事,还把她带到了朝鲜战场,进行了3个月的实习体验。最终,刘玉茹将生活原型王清珍的真实故事融入自己的表演中,成功地塑造了王兰这一经典艺术形象。
1955年,电影《上甘岭》放映,获得了巨大成功,而影片中女卫生员王兰的扮演者刘玉茹,也因此家喻户晓。
生活中那个真实的王兰——几乎与刘玉茹同龄的王清珍,此时却没有那么幸运。影片《上甘岭》上映时,王清珍甚至不知道银幕中那个光彩照人的王兰,其实就是自己的化身。更令王清珍没有想到的是,当她这个人物原型渐渐被人所知时,她不仅没有收获到荣誉,反而还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批评。一些人开始质疑影片中王兰形象的真实性,而更有一些王清珍曾经的战友,甚至说电影中的王兰过于漂亮,这与王清珍本人的形象根本无法匹配。面对各种稀奇古怪的质疑,她选择了沉默,也正是在这种沉默中,王清珍回归到了平凡的生活,与在朝鲜战争中相识并结合的丈夫过起了普通人的日子。
跨越几十年的寻找
1957年,《上甘岭》剧组的演创人员开始遭到批判。在这场运动当中,王兰的扮演者刘玉茹也未能幸免,被下放到哈尔滨远郊的一所农场种稻子。由于双腿长期浸泡在冰冷的稻田中,刘玉茹患上了脉管炎,严重的时候几乎无法下地。刘玉茹说,在那段时间里,她跌入了人生的低谷,情绪低落时,她甚至想到过要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在关键时刻,还是那位从未谋面的“王兰”起了作用,那个在残酷的战争中,饱有热情和纯真的真正的王兰,给了她莫名的力量。
1958年的下放,彻底改变了刘玉茹的命运,《上甘岭》成为她出演的第一部影片,也是唯一一部影片。而就在刘玉茹被下放的這一年,王清珍也告别部队,脱下军装,做了一名普通工人。自电影《上甘岭》之后,两位“王兰”的命运再无交集。
刘玉茹一直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与真正的王兰见一面。2010年9月,刘玉茹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75岁的她与76岁的王清珍,如愿见面了。场面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般热烈,时光过去了整整55年,它冲淡了一切,包括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曾燃烧过的火一样的热情。
刘玉茹苦苦寻找了几十年,此刻她才真的明白,她一直寻找的那个王兰,实际上只属于王清珍,属于那个纯真而又残酷的年代。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1956年,当女卫生员王兰唱着《我的祖国》出现在银幕上时,感动了亿万观众。王兰这个艺术形象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记忆。
卫生员王兰的原型
在这部以男性为主的战争影片当中,唯一的女性角色王兰,使残酷的战争多了一丝温情,从而成就了这部影片,也成就了影片中王兰的扮演者刘玉茹。人们并不知道,在当年那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真实的普通王兰,她就是湖北孝感一位名叫王清珍的老人。
1950年冬天,喧天的锣鼓,鲜艳的红花,带着莫名的兴奋,刚满14岁的王清珍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久,她所在的部队作为第三批入朝的志愿军部队开赴朝鲜战场。少女王清珍被投入了一个本该属于男性的世界,此刻对于战争的残酷性,她一无所知,甚至对于自己的性别她都没有太在意,她开始和男战士一样,剃短发、梳分头,很快就和战友们打成了一片。
1952年10月14日凌晨,美军向中国志愿军驻守阵地——不足4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发起猛烈进攻,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由此打响。在此后短短的时间里,双方总计投入10万余人的兵力。美军以每天2.4万发炮弹的频率,不分昼夜狂轰滥炸,战斗异常激烈。战斗打响后,王清珍被留在野战医院负责护理伤员。上甘岭下来的伤员,各种各样的伤都有,她看着既害怕,又感动流泪。残酷的战争强烈地刺激了王清珍,也使她获得了快速的成长。从一名天真、热情、不谙世事的少女,成长为一名熟练的卫生护理员,王清珍只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
17岁的王清珍,一个人要负责护理三个坑道里的二十多名伤员。她每天不仅要为伤员清理伤口、包扎、打针,还要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当年亲自参与指挥上甘岭战役的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将军,后来在回忆录中曾这样写道:“有一个女战士使我印象至深,她叫王清珍,是个铁路工人的女儿,只有17岁。她护理几十名重伤员,喂饭、换药、洗绷带,还要背伤员出洞解大小便。有个伤员嘴巴化脓,不能咀嚼,她先把饭嚼烂,像喂小孩的样子,一口一口地喂到战友嘴里。”王清珍说,她还像喂小孩吃饭一样,把药片含在自己嘴里,口对口地给伤员喂进去。
1952年的一天深夜,一位重伤员被抬进了野战医院,炮弹炸穿了他的腹部,肠子都露了出来。经过简单的包扎处理后,伤员的伤情得到了控制,然而王清珍却发现,他的痛苦并没有减轻,原来他想小便却解不出来,只能用注射器来抽。反复抽了几次,还是抽不出来,怎么办呢?情急之中,她顾不上害羞,用嘴给伤员把尿吸了出来。对此,作为王清珍最高领导的秦基伟将军,后来又专门写道,这个姑娘为了解除战友的痛苦,帮助伤员排尿,情操之高,令人肃然起敬。
两个“王兰”的命运
1952年12月,上甘岭战役结束不久,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表彰王清珍出色的表现,为这位年仅17岁的女战士记了二等功。此刻的王清珍,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志愿军官兵都称赞她为模范护士。随后,王清珍的事迹开始广为传颂。1953年10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之后,上级决定筹拍上甘岭战役电影,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沙蒙和编剧林杉担当了这一任务。
1954年秋天,编剧林杉完成了《上甘岭》剧本初稿。但对于这部纯粹描述残酷战争的剧本,林杉自己觉得并不满意,总觉得剧本里还缺点什么。不久之后,导演沙蒙和林杉二次赴朝采访,他们意外听说了王清珍的故事。林杉后来回忆说,这个故事令他大为震动,他和沙蒙当即决定把王清珍的故事编入正在创作的《上甘岭》。
几个月后,一个崭新的艺术形象浮现了出来,这就是清新、纯洁、纤尘不染的女卫生员王兰。1954年,20岁的哈尔滨话剧院青年女演员刘玉茹,幸运地获得了《上甘岭》中女卫生员王兰的角色。为了让刘玉茹在短时间内熟悉并把握角色,林杉和沙蒙不仅反复地给她讲述王清珍的故事,还把她带到了朝鲜战场,进行了3个月的实习体验。最终,刘玉茹将生活原型王清珍的真实故事融入自己的表演中,成功地塑造了王兰这一经典艺术形象。
1955年,电影《上甘岭》放映,获得了巨大成功,而影片中女卫生员王兰的扮演者刘玉茹,也因此家喻户晓。
生活中那个真实的王兰——几乎与刘玉茹同龄的王清珍,此时却没有那么幸运。影片《上甘岭》上映时,王清珍甚至不知道银幕中那个光彩照人的王兰,其实就是自己的化身。更令王清珍没有想到的是,当她这个人物原型渐渐被人所知时,她不仅没有收获到荣誉,反而还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批评。一些人开始质疑影片中王兰形象的真实性,而更有一些王清珍曾经的战友,甚至说电影中的王兰过于漂亮,这与王清珍本人的形象根本无法匹配。面对各种稀奇古怪的质疑,她选择了沉默,也正是在这种沉默中,王清珍回归到了平凡的生活,与在朝鲜战争中相识并结合的丈夫过起了普通人的日子。
跨越几十年的寻找
1957年,《上甘岭》剧组的演创人员开始遭到批判。在这场运动当中,王兰的扮演者刘玉茹也未能幸免,被下放到哈尔滨远郊的一所农场种稻子。由于双腿长期浸泡在冰冷的稻田中,刘玉茹患上了脉管炎,严重的时候几乎无法下地。刘玉茹说,在那段时间里,她跌入了人生的低谷,情绪低落时,她甚至想到过要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在关键时刻,还是那位从未谋面的“王兰”起了作用,那个在残酷的战争中,饱有热情和纯真的真正的王兰,给了她莫名的力量。
1958年的下放,彻底改变了刘玉茹的命运,《上甘岭》成为她出演的第一部影片,也是唯一一部影片。而就在刘玉茹被下放的這一年,王清珍也告别部队,脱下军装,做了一名普通工人。自电影《上甘岭》之后,两位“王兰”的命运再无交集。
刘玉茹一直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与真正的王兰见一面。2010年9月,刘玉茹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75岁的她与76岁的王清珍,如愿见面了。场面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般热烈,时光过去了整整55年,它冲淡了一切,包括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曾燃烧过的火一样的热情。
刘玉茹苦苦寻找了几十年,此刻她才真的明白,她一直寻找的那个王兰,实际上只属于王清珍,属于那个纯真而又残酷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