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育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学数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jeffk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些学生眼中,数学是“高冷”的.数学教学中如果一味机械式的刷题,只会令人感到疲倦、厌烦.其实,数学不仅有推演,更多的时候应该是让学生去品悟、发现,是有“温度”的学科,数学学习需要启迪、质疑和灵感,而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逐步培育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提出了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培养数学思维的教学方式,体现出阅读与品悟比刷题强训更加简洁高效.本文以人教版《数学(必修 第一册) ( 2019 )》函数教学的几个案例,分享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其他文献
PIN家族蛋白作为IAA的极性输出载体,在植物胚胎发育、器官发育和向性生长,尤其是植物叶序、叶脉的形成及维管组织分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为了明确白桦(Betula platyphylla)BpPIN5基因对外源激素的应答特性,实验以白桦全基因组DNA为参考,克隆获得BpPIN5基因的上游1447 bp启动子序列,采用PLACE在线软件对该序列含有的顺式作用元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BpPIN5启动子序列含有生长素(IAA)、赤霉素(GA)、水杨酸(SA)、脱落酸(ABA)、茉莉酸甲酯(MeJA)、乙烯(ET)
开花是高等植物内部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共同调节完成的复杂生命过程,是植物进入生殖生长从而具备遗传能力和繁殖能力的象征.使用PCR技术,以楸树(Catalpa bungei)混合芽cDNA为模板分别克隆CbuATX1,CbuATX1-like和CbuATX23个基因,并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这3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进行预测,同时对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进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通过qRT-PCR技术检测3个基因在楸树混合芽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结果 表明:CbuATX1的CDS全长为726 bp,编码241个氨
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通过内部的分子调控机制抵御这种伤害,其中转录因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野生型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叶片克隆BpERF98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过表达BpERF98的转基因白桦植株.测量转基因白桦和野生型白桦在低温、冻害和盐胁迫下的生理指标并进行差异性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在非生物胁迫下转基因白桦的丙二醛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均低于野生型株系,且转基因株系SOD和POD活性的增长明显高于野生型株系.结果 表明,过表达BpERF98基因可以提高白桦对非
为了解转录因子bHLH在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中的功能,探究该基因在长白落叶松不同组织中及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特性,从长白落叶松根、茎和叶3个不同部位的转录组数据中获得bHLH34基因全长序列,并设计引物,克隆得到长白落叶松bHLH34基因,其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696 bp,共编码231个氨基酸.构建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瞬时转化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原生质体,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显示,Lob-HLH34基因定位在细胞核内.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
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20种主要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叶片6个功能性状的测定,分析荒漠植物叶性状的变异及相关性,比较不同功能群植物叶性状的差异性,探讨荒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为该地区植被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表明:①叶性状存在种间差异且变异程度不同,变异范围为14.11%~47.63%,叶绿素含量(ChlC)变异系数最大,叶片全氮含量(LCC)变异系数最小.②叶干物质含量(LDMC)与ChlC、LCC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hlC与LC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他叶性状间相
东北地区多个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种子园已经营建多年,但亲本生长情况往往被忽视.本研究以汪清林业局49个长白落叶松亲本无性系为材料,对其多个生长性状进行测定与遗传变异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9个无性系间的各测定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各测定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7.71%~31.93%和2.05%~12.55%,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44~0.76,高重复力、高变异系数有利于无性系的评价选择;树高、胸径等大部分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表明各生长性状在生长发育中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具有重要的药用、经济和生态服务功能.在全球变暖趋势持续的背景下,气候成为制约物种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空间分布和生态位变化对生态过程的解释至关重要.基于211个杉木分布点和20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和R语言的ecospat软件包对杉木适生区和生态位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杉木对未来气候持续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杉木当前潜在适生区219.67万k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2.88%,主要分布在我国800 mm等降水量线以东
一、引言rn《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指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它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1] . 这些核心素养的落实离不开数学阅读和数学思考,王尚志教授曾指出:学数学要从“学会”到“会学”,“会学数学”主要表现在:会提出问题、会数学阅读、会梳理知识、会表达反思等[2]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把阅读能力、思考
当代世界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的获得者M· F·阿蒂亚曾经提出:要处理复杂性骤增的数学问题,就必须建立和发展相应的抽象数学概念.而任何概念的形成都要经历抽象到科学抽象再到数学抽象三个过程,那么从抽象到数学抽象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到位呢? 笔者以《函数的单调性》第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概念课教学中落实“数学抽象”这一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解题反思是对解题活动过程的反思,是有效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学生不断成熟和逐步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失误,不但有利于学生明辨在解题过程中的是非曲直,加深知识与方法的内化,提升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但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学生的解题失误采取“告诉”的方法:进行集中讲评,告知错因及注意事项,实施“亡羊补牢”;或是提前暗示,做到“防患于未来”. 对解题失误应该“思什么? 怎样思?”,缺乏系统的思考和有效的路径.笔者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