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丝·门罗小说《机缘》中的空间意象解读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j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以简练清晰的语言和独具匠心的手法呈现出加拿大小镇女性的复杂心理和情感世界。本文将从空间批评的角度出发,分析小说集《逃离》中短篇《机缘》的地域空间和社会空间意象,探讨女性自我空间的挖掘。
  关键词:机缘;空间;地域;社会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以简练清晰的语言和独具匠心的手法呈现出加拿大小镇女性的复杂心理和情感世界。艾丽丝的代表作为《快乐影子之舞》、《逃离》、《石城远望》。目前,学术界对艾丽丝作品的研究主要从叙事手法,主题分析以及女性主义角度出发,从空间批评的角度研究的相对较少。其中,对艾丽丝小说集《逃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整个小说集的宏观研究上,即使对具体本文的分析也以短篇《逃离》为主。本文将从空间批评的角度出发,分析小说集《逃离》中短篇《机缘》的地域空间和社会空间意象,探讨女性自我空间的挖掘。
  短篇《机缘》主要是刻画女教师朱丽叶在面临小镇生存和婚恋困境时复杂的心路历程。小说以朱丽叶的心理活动为开篇,并展开,直至故事结束。原本过着平静生活的朱丽叶,因为一封来信,决定去探望鲸鱼湾的埃里克,并留在那里生活。
  一、地域空间的束缚
  在短篇《机缘》中,首先出现的地域空间是朱丽叶代课所在的寄宿学校,学校位于温哥华市中心。学校是树木齐整掩映、鲜花四季,石墙包围的场地,作者 所用的描绘性语言是美好和明亮的,可见,在城市这个空间,朱丽叶是独立的相对美好的个体。朱丽叶对自我的感知和评价是积极的。可是对于影响和成就朱丽叶成长的小镇,作者几乎只字不提,然而朱丽叶浑身上下无处不散发着小镇烙印。作者对朱丽叶成长小镇的留白,给小镇营造出一种模糊的不明朗的意象。刻意模糊化的小镇其实是朱丽叶对于自己身份归属的一种茫然和不确定。表面上看来,朱丽叶是独立自知的女性,实则不然。人类个体是生活在地理环境上的主体,同时也是受客观地理环境限制的客体,因此个体必然带上地域空间的烙印。小镇成长起来的朱丽叶内心还是摆脱不了小镇女性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作为正在做博士论文并通晓古代语言拉丁文的古典文学硕士,朱丽叶应当是现代知识女性的典型代表。可是她并没有,她无法抹去小镇生活对她的影响。在工作地所在的寄宿学校里,谈及教学工作,她是足够自信的,独立坚强的,有主见的,学校的几个教授都很欣赏她。可是涉及婚恋,她又免不了被心底的小镇禁锢着,无法遵从内心真正的自我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而是屈从世俗的标准来生活。
  二、社会空间的错位
  根据列斐伏尔的空间产生学说,空间不是凭空降临、先天存在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个体在创造空间的同时,也被空间所塑造着。社会空间是个体关系的综合,是人类群体和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是无法脱离社会空间而独立存在的。朱丽叶因为受到小镇地域空间的影响,对自我社会身份定位不准,没有独立的女性意识。作为博学多识的知识女性,本可以在专业领域大展宏图,可是仍然要屈从于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朱丽叶如果步入婚姻,世界也许从此多了一位平庸的家庭主妇,少了一位颇有建树的女教授;朱丽叶如果终身不婚,社会或许就会给她扣上高傲、孤僻的帽子;即使朱丽叶投身学术,在职业提升前景上也会受制于男性,哪怕取得职业上的巨大成功,也会让男性避而远之。朱丽叶似乎无处可逃,无从选择。
  三、自我空间的缺失
  面对职业和婚恋前景的困惑,朱丽叶虽有自我的意识,但仍未摆脱传统角色的束缚。虽学识傲人,却曾未赢得社会的认可——男性的认可,欣赏她的教授和以她为荣的父亲都为她女性的身份所担忧,因此朱丽叶总是活在男性的审视中,渴望男性的认可,从而实现自我的满足。朱丽叶的内心是依赖于男性的,经历痛苦的内心挣扎,她依旧无法走出当前困境,于是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男性身上,去投靠一个仅有一面机缘的渔夫,即使知道渔夫有多个情人也安然接受,对渔夫的投靠意味着朱丽叶自我空间的丧失。
  四、结束语
  人类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空间,只有超越地域空间的局限才能实现社会空间的突破。在短篇《机缘》中,艾丽丝·门罗以其独特的视角,对女性生存现实给予人性的关怀。
  参考文献:
  [1]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刘进.论空间批评[J].人文地理,2007(2).
  [3]黄继刚,爱德华·索雅和空间文化理论研究的新视野[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4]沐永华.门罗短篇小说中女性自我空间的探寻[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
  [5]郑佰青.西方文论关键词:空间[J].外国文学,2016(1).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就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展开探讨,就其技术发展、 如何优化制作编辑方式,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对提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水平,促进制作技术的优化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分析;效果;节目  一、完善二度创作,优化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效果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针对于前期处理,可称之为二度创作,其体现了良好的创作要素,可通过制作人员理解节目核心内容、把握中心思想,进行二度的完善创作。为此,相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在信息时代下,科学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计算机在高中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高中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为更好地适应素质教
他生活在摇摇欲坠的战争年代,他曾经有着自己热爱的职业,他有温暖的家庭贤惠的妻子,他有回忆中的花园和玫瑰花。他更是一个普通的士兵上尉,但却是一位有自由灵魂,独立性格的英雄。
2.4羹汤类表3显示出,以淀粉为增稠剂制成的汤品在热态时期悬浮性、口感的圆润度与测试组无明显区别;但当温度下降后,前者汤面出现淀粉老化后形成的浮皮,流动性下降,表现质量降低;而后者
摘 要: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其鲜明的特点吸引了大学生群体的关注。通过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分类及特点,剖析其对大学生价值观、文化素养以及交流方式的影响,并针对影响,提出有效对策,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健康的语言运用与创作。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大学生价值观;文化素养;对策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网络用语,是网民们为了提高网上交流聊天的效率、或基于社会某热点事件等特定需要而创作出的语言方式
摘 要:本文从电视栏目片头制作的美学根源着手,重点探讨了电视栏目制作的各种艺术特性。  关键词:电视制作;视觉艺术  电视栏目片头已经逐步成为集科技、文化、艺术于一体的专业传播艺术。在这种形势下,使我们不得不对电视栏目片头的艺术性做一番深入思考了。  一、电视片头的数字媒体艺术性  电视栏目片头制作是新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新媒体技术所独有的美学特性。可以说,电视栏目片头作为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摘 要:语篇理解实际上就是语篇接受者对语篇的一种理解。语篇的意义也是通过语篇接受者对语篇的理解和认知来实现的。在语篇理解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若能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学生图示知识的建构和积累,就一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篇理解水平。在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中,也应培养构建图示的意识,多加积累,多运用联想激活应用已有的图示。  关键词:图示理论;语篇理解;形式图示;内容图示  一、图示及图示理论  “图示”一次
摘 要:心理词库涉及词汇知识在大脑中的组织方式及提取过程,相关研究对二语词汇教学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有助于改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心理词库;词汇教学;启示  词汇是语言构成的基本单位,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贯语言学习全过程。Wilkins(1972)曾说:“如果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内容很少,如果没有词汇则什么也表达不了(Without grammar very li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的流行性语言。在中国,英语几乎成为主要的外语。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个被国内外学者称为“中式英语”的奇怪现象。中国人使用英语的表达方式,和正常的母语人士使用这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中式英语最常见的错误表达是混淆和误解。本文对中式英语的表现方式及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有效地减少或规避中式英语的措施。  关键词:中式英语;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