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德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q2006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构建大学与中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10DB041)课题总报告
  【摘要】文章分析了提升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意义,以及当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从更新德育方法、内容、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和提高德育实效性几个方面切实抓好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德育更新实效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知识和各种实用技术在我国高等教育内容体系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取向的功利教育价值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目前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还不能很好地顺应新形式的发展,结合社会实际情况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及教育内容,研究新方法。部分教师甚至不能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提升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意义
  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着大学德育的内容、性质以及发展水平。同时,大学德育也要为社会发展服务并适应社会发展。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是否能成功开展德育教育,直接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上个世纪末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使得更多学子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大学生的数量也因此快速增长。我国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迈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这意味着高校德育工作将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与此同时,道德理想缺失,民族意识淡薄,缺少社会公德等现象纷纷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出现了明显下滑。
  二、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工作缺乏实效
  目前相当一部分的德育过程,是德育知识传授和学习的过程。各种道德条目和知识被教师简单、冰冷地灌输给学生,某些教师甚至把道德知识的识记视为道德的全部。这种德育方法,一味追求对道德课程知识的记忆,忽视了學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对事物的认知理解,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忽视被教育者的主体性,很多道德教条不能真正融入学生内在的道德品质之中。此外,德育理论的学习常常脱离实际,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没有在掌握德育的精神实质上追求实效。德育常常搞成了空洞的说教。这不仅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更引会让大学生对德育工作产生反感。
  (二)德育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高素质的德育队伍是做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人才保证。立人者先立己。具备高尚的品德修养,渊博的文化知识,过硬的心理素质,坚实的政治理论基础是所有德育工作者做好德育工作的先决条件。
  1.缺乏理论基础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一直停留在口号上,没有真正得到重视。比起德育,大多数高校更重视专业课教学。因此在引进人才的时候,更注重专业课教师的素质,而德育教师的素质要求不够严格。这就导致了德育队伍整体学历水平低,很多德育教师甚至没有经过相关专业学习。
  2.精力投入有限
  目前部分高校的德育教师或是专职辅导员在工资待遇上和在学校的地位上与高校专业课教师相比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距,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此外,部分德育教师缺乏奉献精神,不能安心从事本职工作,工作缺乏热情和动力,这些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社会环境发生变化
  随着高校开放式办学模式和因特网的普及,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界限已变得不再分明,大量信息通过网络直接地呈现在大学生们面前。少数大学生每日沉浸在网络的虚幻之中无法自拔,他(她)们把自己幻想成虚拟世界中的角色,抛弃了学业,远离了现实生活中的老师同学;他(她)们中的极少数人甚至丧失了现实的道德判断能力,引发了严重的心理疾病。此外,越来越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们慢慢融入了社会。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的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正确的道德引导,大学生的道德状况的确令人担忧。
  三、提升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
  (一)革新德育内容及方法
  要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规律,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逐步帮助他(她)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德育工作的全方位性家庭、社会和学校德育相结合。应该看到家庭教育也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学校德育的延伸。学校通过和家庭建立联系,既可以明确学校道德教育的要求,使家长了解子女在校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子女进行教育或施加影响。同时,学校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庭的真实表现,了解学生对德育的内化情况,进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
  此外,社会是学生获得道德品质的场所,也是检验学生道德品质的场所,高校应将学校的德育工作与社会的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引进社会监督机制。社会应加强对学生在社会上行为的监督并及时反馈给高校,学校在社会的监督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此外,社会还可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各项德育活动,为学校提供适合的道德活动实践场所。
  (二)优化德育队伍
  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德育工作者要了解德育的新动态,接收管理的新知识,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德育理论,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此外,我们还应认识到,高校的德育工作并非专职德育教师的专利,它的进行需要专职德育教师和所有专业课教师齐抓共管,相互配合。专业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渗透。此外,要提高教师的素质以及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学高才能为"师",身正方能为"范";
  (三)注重德育的衔接
  建立大中学校德育队伍经验交流活动。结合高校和中学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德育交流经验与会。共同分析学生特点,探索中学和大学德育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此外,中学和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他们的心理、个性的需要出发,充分实现其潜能,使个性人格健全发展。同时,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有阶段性的,要做好大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衔接。高校和中学必须要遵循学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以此来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及内容,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结语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取决于当代大学生的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还有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新时代的德育工作者,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切实提升德育效应、提高育人质量,实现中学和大学德育的良好衔接和可持续发展,为社 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顺. 德育纵向衔接与横向联系的几点思考.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1, ( 2) .
  [2]钟瑞添,阳国亮.高校德育体系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王秋颖. 情感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 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7, ( 2).
  [4]牛芳.浅谈中学与高校德育课教学的衔接,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10期.
  [5]曾志刚、潘泽林. 传统文化对"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影响与对策探讨[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2).
  [6]汪家斌.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路径选择 [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4).
  [7]李美玥.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高校党建中的主体作用 [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9).
其他文献
本文围绕“生源危机”这根主线进行探讨,在经过长期实地调研和抽样调查得到大量一手材料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全面分析造成公共管理硕士专业(MPA)生源下降的各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政府采购是财政支出的关键环节,影响到政府的信誉和形象。政府采购制度是政府公共支出管理的重要制度,已在国际上普遍实行。政府采购既是行政行为,又是政府在市场上的购买行为,所
【摘要】科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每个单元都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加以整合。教学目标,不再是把"知识目标"排在首位,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然而,虽然教材编写很好,也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每周思想品德课只有两课时。因此一方面要分数、一方面时间又少,实际教学中仍然是很侧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我在教学中如何把教材中的一些知识转化为行为、能力的培养做了一
【摘要】新课改下,课时较少,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授课高效课堂模式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
【摘要】实现课堂教学行动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传授、学生吸收的简单过程,还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我们只有遵循教育规律,深入研究课程改革,使我们的课堂发生质的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行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有效果即学生在学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