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数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lzl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数学”,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提炼为数学——数学应用于实际——在实践中创新”的教学思想。
  关键词:发现生活数学 探究生活数学 解决生活数学 创新数学
  数学新课标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生活数学”,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提炼为数学——数学应用于实际——在实践中创新”的教学思想。目前,潍坊正在大力推广“课前预习案、课内探究案、课后延伸案”教学,这种学案教学可以更好地渗透生活数学,引导学生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自主探究解决生活问题,在深入生活实践中创新数学,发展学生能力,使我们的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课前预习案,要善于挖掘生活数学,让学生理解数学源于生活。
  现实生活中包含许多数学问题、思想、方法。比如:我们使用的包装盒怎样最节约原料?(数学中的最小值问题。)上课时你坐在教室什么位置最能看清黑板的字迹?(数学中的视角问题。)当你使用手机时,你想到过怎样选择话费方式吗?(数学中的方案问题。)这些生活问题,无不与数学密切相关。正如罗巴切夫斯基所说:“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在这实际世界上。”
  在课前预习案中,数学教学应该挖掘生活素材。比如:教学轴对称,课前预习案中,让学生将生活中的对称图案和对称标志找出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对称美牵引到数学中来。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课前预习案让学生阅读“笛卡尔发现坐标”的生活故事,在故事中构建直角坐标系的雏形。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课前预习案呈现了小明从家去学校的三条路线,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提出问题:“为什么小明上学走中间这条路最近?”引发了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思考。
  二、课内探究案,通过演示、实验、操作等形式,让学生在活泼有趣的生活情境中获取数学知识。
  在美国华盛顿图书馆里有一句名言:你看见了的,就记住了;你做过了的,就理解了!在课内探究案中,我经常采用激情引趣、设置悬念、演示操作、动手实验、动态表演等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究生活数学、发展学生思维。比如,讲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让学生用四根相同的火柴摆一个三角形,学生摆不成,为什么呢?怎样的三边才能构成三角形呢?像这样,在课内探究案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他们感受生活数学,通过演一演、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找一找等活动,能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在活泼有趣的生活情境中获取数学知识。
  三、课后延伸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标倡导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问题。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是新课改要求教师努力的方向,因此,我经常在课后延伸案中渗透生活数学。比如有关二次函数的教学,可以和实际问题结合的点很多:拱桥问题,抛铅球问题,跳绳问题,喷水池问题,可以与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结合;求图形的最大面积,求销售中的最大利润,求最节约的方案,可以与求二次函数最大(最小)值结合。再比如,在函数教学中有一道选择电话方案的题目,我布置了这样的课后延伸案:“请你结合实际设计一个合理的节省话费的方案。”课后学生很有兴趣地进入了学习情境。在小组展示成果时,学生们的设计方案包括分钟通话费、包月通话费、网内通话费,还有如意通、神州行等问题,设计的内容之多、范围之广、问题之新颖,令我不敢相信。像这种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主的课后延伸课,既是一种生活实践,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充分理解了数学源于生活的道理。
  四、在生活实践中创新数学,培养创新人才。
  我们现在的教学往往把鲜活的学生批量生产为“标准”的产品,而失去了具有个性的创造力。事实证明:只有当问题与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鲜活的、有生命的、有价值的,生活数学可以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
  比如有理数的教学,我让学生上网搜集“数的发展史”,使学生明白因为生活的需要,所以数的范围不断扩大,生活需要引起了新的数学发现,并导致了全新学科的发展。比如,为了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数学史上笛卡尔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在代数和几何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创立了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解析几何。生活需要促进了数学的更新。今天,数学在向一切学科渗透,正如华罗庚所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创新数学、应用数学。
  通过尝试,我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遇到一些抽象且与生活关联的知识时,生活数学更有利于在课前预习案、课内探究案、课后延伸案中指导学生深入生活情境,进行生活体验,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生动有趣和丰富多彩,从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参考文献
  [1]《数学与现代生活论文》.百度文库。
  [2]华罗庚 罗巴切夫斯基 等 名人名言。
  [3]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本文从笔者的教学实际出发谈了几点对构建高效课堂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改革 高效课堂 问题 对策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
期刊
摘 要:如今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课堂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越来越普遍,于是很多问题就日益暴露出来,比如小学生疲于记录课件上的内容,但是速度远不及课件的播放速度,听课效率下降。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会更加吸引学生认真听课、回味无穷、受益良多?当前,许多小学生呼吁原生态课堂,希望可以在原生态课堂中听课,呼唤最朴实的课堂教学方式,让课堂返璞归真。本文将着手从原生态课堂内涵、构建原生态课堂的必要性以及
期刊
重视并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亮点。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封闭的小学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小学语文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一、大环境中充满生命力  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也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语文课外学习要提倡参加活动,如让学生写日记、办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开辩论会、进行调查访问等。当然,所有的活动一定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在我们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但这种教学模式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扮演好两者的角色,使师生活动相得益彰,使教学活动更有效,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合理分组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有效地开展活动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为师掌舵 学生船上乐
期刊
高效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的执着追求和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有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负担才会减轻,教师工作的压力才会减轻。  那么,怎样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呢?从近期我校举行的一些示范课和说课活动中,本人有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构建高效课堂,“读”是根本  从古到今,我国的语文教学都十分重视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观其行、识其字,而且对字词的意思也能有所理解。对语文课堂来说,琅琅的读
期刊
在初中地理课的教学实践中,给学生营造一个科学的学习环境,是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心智水平等,选择典型教学法,如范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纲要信号图示法等,让“教”为“学”服务,提高学习实效。  一、“范例教学法”使探索新知曲径通幽  范例教学法是借典型例题的剖析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诠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形成规律,帮助读者掌握本知识点的
期刊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笔者认为新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充满了人文关怀、问题探索、知识魅力的课堂。新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构建新的语文课堂,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课堂教学语言充满人文关怀  口头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不但要求明白易懂、具有科学性,而且力求达到优美可亲,对学生充满鼓励、赏识、尊重、期待,这
期刊
摘 要: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教师课程意识和研究意识的转变、教育教研水平的提升、个人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学校只有做到专家培训与特色活动同举、制度与管理并行、教学与检测挂钩、课内和课外同重,才能有效地推进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  关键词:校本课程 开发 制度 推进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
期刊
有人说过: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
期刊
摘 要: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成长环境,使教育超越知识至上、分数第一的束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上进心,使他们的潜能天赋得到不断开发和释放,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