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创新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zhou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过: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
  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提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下面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将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以免把学生弄糊涂。
  二、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思维的发展。
  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来。如在《老山界》一文中,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的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 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例如小强今早起来晚了,当妈妈煮好早餐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学去。小明的‘抢’又说明了什么?”到这里,经过教者设置的“曲问”和引导学生的类比分析,学生对红军战士“抢”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明确了。
  三、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四、提问还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能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向纵向、横向发展,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纵上所述,可以看到: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编辑工作早已全部完成。08年初四学生是第一批完整接触新教材成长的毕业生。作为一线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我以高效和谐课堂为新视角,来精心总结一下对新版教材的感悟与把握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得与失,希望能抛转引玉、交流提高。  改版的教科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可读性、趣味性都很强,但新版教材也有美中不足之处。特别是法律知识已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体系,而是零碎地散落在初一、二、三年级中
期刊
摘要: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课外阅读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文化资本能从小开始熏陶孩子,并内化于孩子的性情、动机与抱负中。许多大规模的教育研究已经证明,家庭因素对子女在学校中的学习成绩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来自不同的文化研究都发现,父母经常和子女一起课外阅读并进行课外阅读后的活动,对提高子女的课外阅读兴趣及课外阅读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 父母 课外阅读 影响  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课外阅读成
期刊
摘 要: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本文从笔者的教学实际出发谈了几点对构建高效课堂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改革 高效课堂 问题 对策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
期刊
摘 要:如今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课堂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越来越普遍,于是很多问题就日益暴露出来,比如小学生疲于记录课件上的内容,但是速度远不及课件的播放速度,听课效率下降。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会更加吸引学生认真听课、回味无穷、受益良多?当前,许多小学生呼吁原生态课堂,希望可以在原生态课堂中听课,呼唤最朴实的课堂教学方式,让课堂返璞归真。本文将着手从原生态课堂内涵、构建原生态课堂的必要性以及
期刊
重视并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亮点。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封闭的小学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小学语文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一、大环境中充满生命力  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也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语文课外学习要提倡参加活动,如让学生写日记、办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开辩论会、进行调查访问等。当然,所有的活动一定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在我们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但这种教学模式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扮演好两者的角色,使师生活动相得益彰,使教学活动更有效,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合理分组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有效地开展活动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为师掌舵 学生船上乐
期刊
高效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的执着追求和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有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负担才会减轻,教师工作的压力才会减轻。  那么,怎样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呢?从近期我校举行的一些示范课和说课活动中,本人有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构建高效课堂,“读”是根本  从古到今,我国的语文教学都十分重视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观其行、识其字,而且对字词的意思也能有所理解。对语文课堂来说,琅琅的读
期刊
在初中地理课的教学实践中,给学生营造一个科学的学习环境,是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心智水平等,选择典型教学法,如范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纲要信号图示法等,让“教”为“学”服务,提高学习实效。  一、“范例教学法”使探索新知曲径通幽  范例教学法是借典型例题的剖析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诠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形成规律,帮助读者掌握本知识点的
期刊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笔者认为新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充满了人文关怀、问题探索、知识魅力的课堂。新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构建新的语文课堂,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课堂教学语言充满人文关怀  口头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不但要求明白易懂、具有科学性,而且力求达到优美可亲,对学生充满鼓励、赏识、尊重、期待,这
期刊
摘 要: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教师课程意识和研究意识的转变、教育教研水平的提升、个人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学校只有做到专家培训与特色活动同举、制度与管理并行、教学与检测挂钩、课内和课外同重,才能有效地推进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  关键词:校本课程 开发 制度 推进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