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过南京中山陵的人都会发现,这里没有为孙中山先生写的墓志铭。这是为什么呢?说来也是有些缘故的。
1926年3月18日,也就是在中山陵工程刚刚动工不久,孙中山丧事筹备委员会第23次会议作出决议:推定汪精卫写碑文,胡汉民撰墓志铭文,吴稚晖作传文,张静江担任记文。可是,过了将近两年时间,碑文内容还没有确定下来。1928年1月7日,孙中山丧事筹委会慎重研究后认为:“以总理之伟大,非墓志铭、传记文字所能包括一切,致以不用为宜。”遂决定仅由谭延闿书写碑文。
不过,关于中山陵为何缺少墓志铭还有一种说法: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两年后,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即筹划为孙中山营建陵寝。1929年春,中山陵竣工,耸立于南京东郊钟山之麓。
墓志铭本是由章太炎执笔写就的《祭孙公文》。章曾有云:“论与中山先生交谊之密,互知之深,其墓志铭惟我能胜,亦只有我有资格写,我欲为中山先生筹备处干事,并撰写墓志”。然而,由于章太炎平素常常斥责蒋介石的革命不是真革命而为后者深为忌恨。老蒋终以中山陵建筑总监的身份和党国代表的名义拒绝使用章太炎撰写的墓志铭。
因此,中山陵建成之后,碑亭虽在,却没有墓志铭,不得已而将“天下为公”四字刻于亭中以代之。
1926年3月18日,也就是在中山陵工程刚刚动工不久,孙中山丧事筹备委员会第23次会议作出决议:推定汪精卫写碑文,胡汉民撰墓志铭文,吴稚晖作传文,张静江担任记文。可是,过了将近两年时间,碑文内容还没有确定下来。1928年1月7日,孙中山丧事筹委会慎重研究后认为:“以总理之伟大,非墓志铭、传记文字所能包括一切,致以不用为宜。”遂决定仅由谭延闿书写碑文。
不过,关于中山陵为何缺少墓志铭还有一种说法: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两年后,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即筹划为孙中山营建陵寝。1929年春,中山陵竣工,耸立于南京东郊钟山之麓。
墓志铭本是由章太炎执笔写就的《祭孙公文》。章曾有云:“论与中山先生交谊之密,互知之深,其墓志铭惟我能胜,亦只有我有资格写,我欲为中山先生筹备处干事,并撰写墓志”。然而,由于章太炎平素常常斥责蒋介石的革命不是真革命而为后者深为忌恨。老蒋终以中山陵建筑总监的身份和党国代表的名义拒绝使用章太炎撰写的墓志铭。
因此,中山陵建成之后,碑亭虽在,却没有墓志铭,不得已而将“天下为公”四字刻于亭中以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