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阅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创新探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lxbdmmy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有效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文章探讨了初中语文课堂深阅读教学策略,即结合写作背景,激发深度阅读兴趣;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深度阅读氛围;选对阅读方法,提高深度阅读效率;拓展相关知识,延伸深度阅读体验,旨在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深度阅读;兴趣;情境;氛围;体验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少学生因为兴趣、时间、方法、知识面等原因,在“学”上多是停留在“浅阅读”上,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在自己进行深阅读后,更关键是要指导学生怎么去深入阅读文本,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体验。
  一、结合写作背景,激发深度阅读兴趣
  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可以获得各式各样的信息,他们平时感兴趣的大都是一些娱乐消遣类的东西,对于一些经典类的美文、深文似乎兴趣不大。因此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如何让此时的学生对彼时的作者的文章进行阅读,关键就要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为深度阅读创造了良好的开端。例如《老王》这篇文章是杨绛先生回忆文化大革命时期同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在此时期,作为知识分子的杨绛夫妇被下放,被批斗。但是,老王没有避之不及,没有像他人一样远离杨绛夫妇,一样还是尊重作者,并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作者。哪怕就是在他困难和将死之时,也不忘来和作者道别。到底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是亲人,是朋友,还是更重要的人?是什么让杨绛先生回忆起老王?结合背景,带着疑问,自然而然就进入到对课文的深度阅读中。
  二、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深度阅读氛围
  深度阅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维过程,它要求学生在思考中阅读,充分拓展思维宽度并由此生发更多的自我感知和启迪。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循序渐进,营造出深度阅读的氛围。教学《老王》时,通过整体把握,我们知道,杨绛写此文时,对老王的情感是“愧怍”的,那么如何深入理解作者的“愧怍”之感呢,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题目,步步引导,深入体会。首先我们可以问杨绛为什么会“愧怍”,因为什么事而“愧怍”呢?自然而然引出“杨绛一家为老王做了哪些事”这个问题。通过思考得知杨绛一家对老王很好,从归纳的几件事情中我们看到杨绛一家似乎都在善待老王,但为何已经气息奄奄的老王要亲自登门将自己珍藏的好香油,大鸡蛋送上,且强调:“我不是要钱”呢?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思考,可以看出老王是将杨绛一家当做亲人,当做最重要的人,他渴望的是那份在他孤独无依的不幸人生里所没有的难能可贵的亲情,他要的是临死之际对亲情的呼唤与留恋。但如他所愿了吗?由此我们又引出杨绛对老王的态度。杨绛一家并没有把老王当作亲人对待,虽然杨绛一家经历了文革,算是不幸的人,但他们只是把老王当作一个比他们更不幸的人进行同情和怜悯。杨绛不希望欠老王的情,她一次次用金钱的方式回报老王对自己真心的付出。老王想要找寻亲情和眷念,他希望他的真心付出,能收获到杨绛一家的亲情对待。但杨绛没能给他,杨绛对老王,只是幸运的人对不幸的人的同情,同情大于平等,拒绝大于接受。这于杨绛而言无疑是一种揪心的痛。通过几个问题的层层深入,创设出情境阅读文本,不仅营造出深度阅读的氛围,也解决了“愧怍”之源,理解了作者的情感。
  三、选对阅读方法,提高深度阅读效率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达到学习目的,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尤为重要。无论学生的阅读起点,阅读习惯如何,在课堂上还是要统一阅读方式。阅读的方法有多种:浏览、跳读、速读、泛读、略读、精读、品读等。在深度阅读中,我们可以根据课堂需要,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实现阅读的高效率。
  (一)整体感知全文
  整体感知全文,是达到深阅读的初始阶段。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全文进行统筹感知,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为深阅读提供支撑。比如在学习《老王》这篇课文,要想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就必须对课文做一个整体感知,了解老王的情况和课文的整体脉络。通过速读,我们知道杨绛写此文时,对老王的情感是“愧怍”的。通过浏览,我们知道了老王的不幸:不仅身体残疾,无依无靠,居住条件简陋,仅凭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谋生,连死后都很狼狈,被埋在什么沟里。老王的不幸,是为和后面作者所说的“幸运的人”做比较。这部分内容适合略读,如果把这个内容拿去精读、品读,不仅浪费时间,还会显得主次不分。
  (二)强化精读、品读
  细嚼慢咽,方能品出滋味。同样,深阅读理想效果的有效达成,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和“品读”,通过对文中重点段落字、词、句进行精读,体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通过品读感悟作者的思想境界,进而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比如《老王》这篇课文,对他临死前给杨绛家送香油和鸡蛋这个片段,就要精读、品读。精读、品读时,我们可以通过抓关键词、句,去分析、揣摩、品味,从而理解人物的情感。文中在写老王来送香油和鸡蛋的时候是“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镶嵌”这两个形容词和动词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老王已经没有了生命力,像个干瘪的东西一样嵌在门框里,下楼时身体也是没有弧度,不能弯曲,让人看到了他的瘦弱、无生气。还有那外貌描写,“棺材”“僵尸”“骷髏”“白骨”让杨绛似乎嗅到了老王死亡的气息,这种气息恐怖而触目惊心,“让她害怕得糊涂了”。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品读,我们看到了濒临死亡边缘的老王,仍不忘作者,仍拖着病躯来和她告别,看到了老王把杨绛当亲人,当重要的人来看的真情。这也为更好理解作者的情感做了一个铺垫。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的结合,我们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深阅读的效率。
  四、拓展相关知识,延伸深度阅读体验
  体验是深化认识,浸入文本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通过拓展相关知识,情境互动,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内涵,深化阅读体验。杨绛在96岁高龄时写下《走到人生边上》,其中写到:“每个人如果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会看到某事错了,某事是不该的。但当时或是出于私心,或是出于无知,或虚荣,或骄矜等等,于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该做的没做,犯了种种错误。而事情已成过去。灵性良心事后负疚抱愧,已追悔莫及。”时隔多年,杨绛仍在不断地反省和叩问自己,经过反思,觉得自己对老王有一种不平等的居高临下的俯视感,这不仅让我们再次感悟到作者的情感,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着善良品格还能不断反省自身的大学者的境界。联系自己实际,别人真心对待你时,你有没有出于私心,或是无知,或是虚荣,或是骄矜地做了不该做的事,事后是否追悔莫及,或负疚抱愧呢?通过情境置换,学生深化了阅读体验,课堂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总之,深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它既能让我们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精妙,又能让我们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教无定法,阅读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循着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侧重运用写作背景激发学生深度阅读兴趣、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深度阅读氛围、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提高深度阅读效率、拓展阅读知识延伸学生深度阅读体验,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郑俊.一个细节:解读《老王》的密码[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4(4):3
  [2]朱巧彬.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03):250
  (本文系2019年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深阅读”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批准号:FJJKX B19- 558)阶段性研究成果。)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福建三明366000)
其他文献
通过现场调查和样方调查法,分别调查衡阳市紫色岩裸露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母岩、土壤等因子,以及植被分布、生态环境、植物生长等.在此基础上,采用对比研究法,有选择地进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正逐步走进多媒体信息时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有这样一个观点: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产生重要影响。在数学及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强有力的工具,将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
【摘要】生物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功能,生物教师要善于挖掘生物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同时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能力等。这一切不是一节课能够完成的,教师必须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每节课来实现,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學的全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才能提高成绩、培养能力、陶冶品德。  【关键词】生物教学;德育教育;意义;策略  德育教育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
针对现代大型化农机具发展过程中存在因有线控制系统线路较长而不能准确、稳定控制执行部件的问题,本文基于RS-485通讯优势,以4UL-2.0马铃薯收获机控制系统原理的研究为例,提出了
在建立新型一体化AmOn反应器的数学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对比实验结果及数值模拟结果,对影响新型一体化AmOn反应器运行效果较大的相关参数(气水比、C/N值和污泥龄)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在小学的教学体系中,美术是一项重要的课程,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就需要美术教师能够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具有趣味的课堂氛围,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已经成为当前的一种主要教学模式,鉴于此,本文以培养小学生美术素养为教学目标,针对微课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美术教育工作
利用人工湿地对黔灵湖的水质进行生态修复,将废水中的氮和磷转化为生物体组织中的氮和磷,从而减少排入到黔灵湖的污染物,达到修复的目的。
【摘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渗透现状出发,分析二者融合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标提出了要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为了贯彻落实这一目标,为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数学教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情境转换和现象分析等。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重视传授知识和技能,并没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根据初中物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文以“液体蒸发”为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意识,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情境转换;通过问题的引导,经历现象分析。  【关键词】情境转换;现象分析;证据意识;质疑创新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