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智慧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步入以创新为标志的2.0时代,智慧教育已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变革和创新的主旋律,本文以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为例,阐述在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智慧教学实践和探索中的一些做法、经验和未来规划。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智慧教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5C-0041-03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进入知识和信息大爆炸时代,教育担负着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富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2018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了“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 教育’大平台”。教育信息化步入以创新为标志的2.0时代,智慧教育已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变革和创新的主旋律,智慧教学是大数据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本文以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常熟中专”)为例,阐述在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智慧教学实践和探索中的一些做法、经验和未来规划。
   一、智慧教学的内涵和技术特征
   智慧教学可概括为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潜能为目标,以现代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构建的智能化教学手段和环境,运用丰富便捷的教学资源和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而开展的个性化、交互化、协同化的教与学活动。智慧教学的核心是对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模式进行创新变革。其基本要求必须体现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建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实施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线上与线下相互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乃至多向互动和多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同时基于大数据技术,聚合学习过程和教学管理数据,开展学情分析和学习诊断,精准评估教学效果,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等。智慧教学具备管理精准化、指导个性化、互动立体化、服务智能化四个鲜明的技术特性。
   二、智慧教学的目标与思路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学校从实际出发,注重智慧教学的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将信息化发展纳入总体战略规划。规划中提出要制定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和满足师生需求的整体方案,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深入开展智慧教学。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制定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实用性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在规划指引下,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落实责任,分期实施、步步深入。
  2.精心打造,彰显特色。常熟中专投入专项资金,整合改造现有的网络服务设施。实现校园网无线和有线全覆盖,认证一体化,建成一个扁平化、易操作、安全可靠的省内一流的信息化校园教学系统。在畅通的网络环境下,师生可以随时、随地、安全、高效、便捷地接入互联网,使用校内资源和互联网资源,从而使智慧教学的推进有了最基础的保障。
   3.模式探索、融合创新。采用大数据和移动网络技术,为师生提供包含移动教学、移动办公在内的个性化智慧教學管理一站式服务。学校充分利用智能化教育环境,注重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环境下教学创新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4.建立保障,不断发展。为激励教师加入信息化建设、应用的队伍,学校建立相应的规定,从管理制度和教学行为上改变传统观念,有效推动学校信息化。专项资金投入是建设工作的命脉,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智慧教学的推进耗资多,时间长,技术要求高,建立经费管理等保障制度,促进智慧教学的不断推进与发展。
   三、建设理念与应用特色
   1.营造智慧环境,体现变革理念。“走进常熟中专,就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现代教学气息。”学校科学制定了《常熟中专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教务部门细致部署了每学年的工作重点,严格确定了每项工作的完成时限。同时在校内多处设有大屏展示区。通过智慧教务系统在大屏中实时展示学校中各项资源的建设情况以及教学情况(包括授课计划、教学日志),实现教学大数据的实时监控,督促各项教学工作高质量完成。
   2.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智慧学习。学校结合自身实际需求,通过引进泛雅教学平台,满足通识教育、专业课程学习、数字资源积累、在线考核、课程教学管理、课后拓展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需求。教师借助平台建设自己的网络课程,在线发布通知,开展作业、考试、讨论、评价等互动教学活动。学生可通过PC、平板电脑、手机随时访问教学平台,登录后,学生可进行课前预习、在线课程观看,完成课堂测验或调用平台中的教学资料进行课后拓展学习。通过平台详细的学习数据,学生能更透彻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寻找差距;教师能更科学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深度反观自我,及时进行调整,实现教学相长。学校通过整体大数据的分析处理,更加精准、科学、宏观地了解教学全局,深入掌握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有效实施教改。
   3.培养教师队伍,打造“金课”团队。“会用会管、能懂能教、善学善建”,这是常熟中专信息人才队伍建设的方针。常熟中专先后开展信息平台建设、超星平台应用、“学习通APP”应用、智慧教室应用等系列培训。目前,学校五十岁以下教师均能运用信息化手段教学。学校通过微课制作比赛、教学能力大赛、信息技术论文竞赛等活动搭建历练平台,促进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全面提升,努力培养教师队伍,为打造“金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也极大地促进了现有“智慧教学”系统的运用。
   4.开发数字资源,服务智慧教学。常熟中专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课程体系构建,通过教师自建 引进优质资源的方式,不断完善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逐步满足学校专业资源库建设的需求。基于智慧教学的优质资源建设以课程为主线,以超星泛雅平台为抓手,建立各学科的章节目录,在每节目录下设立知识点目录,进行录像、视频、微课、课件、教案、习题、试卷等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建设和上传,借助泛雅平台和“学习通APP”,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目前,学校已形成教辅资源库、备课资源库、专业资源库三大板块。库中的资源与网络教学系统无缝对接,不仅有本校教师的自建资源,还拥有代表本专业最高水平的整套专业核心课程,为学校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金课”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实用性资源,从而服务师生发展。
其他文献
结题报告是对整个课题研究项目行动的综合表述,是课题研究资料中最具价值也最为系统的表述性文本。一篇结题报告,就是一份相应课题研究的答卷主件,亦如一本专著的拓展性目录,必须要结构性地回答所有关于对应课题研究的基本问题。通俗地讲,就是要回答清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怎么去的?”“抵达了吗?”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根据本人多年课题研究与科研管理的经验,要基本说明研究情况,结题报告中以下的一些版块不
语文教学中的复述,是指学生在理解、熟悉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将已有的语言材料、言语形式,通过口头语言有序、清晰、流畅地表达出来。复述教学则是在语文教学和语言实践活动中,教师根据语言材料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点拨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完整而连贯的叙述。复述不同于背诵,它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使学生关注、重视阅读文本,保证不偏离优质语文阅读资源的重要路径。但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受应
摘要:儿童是发展的主体,传统教育往往忽视人的生命性和在場性。剧场空间既是客观化的存在,也建构人的活动样式。表现是一种在场状态,突出了剧场空间的核心观念。当下学校内涵发展要回归育人本质,在学科教学、班队生活、特色项目等多领域进行融通式架构,让儿童在适切的剧场空间表现自我、发展自我。  关键词:剧场空间教育;在场性;生命表现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
摘要:组块教学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基础上,是基于组块原理的教学策略。组块,是一个记忆单位,又是一种记忆策略,还是一种学习策略、教学策略。组块化使组块的功能得以发挥,联结使组块化得以实现,组块顺应了语文课程、语文学习的规律。组块,将线形教学转变为块状教学,有效解决了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完整、不确定、不充分”等问题。  关键词:组块教学;组块内涵;组块机制;课程逻辑  中图分类号:C623.5 文献标志
摘要:通过探究UGS协同机制规律、开展系列人才培养活动、探究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规律、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师范院校与政府、幼儿园协同培养,“三方协同”打造了应用型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该体系有效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打破单一资源模式,协同创新整合性教育资源;改变局限的教学资源路径,合理配置实践性教育资源;适应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开发运用信息化教育资源。  关键词:卓越教师;教育资源配置;幼儿园教师
摘要: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重大区别又密切联系,以综合实践活动视角探索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发和实施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契合性。以屯村实小“耕乐园”劳动课程为例,从劳动教育理念引领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开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形式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相统筹、相融合、相促进,更好发挥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摘要:“少教多学”是个古老而时新的教学理念。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对古今中外有关“少教多学”或与“少教多学”紧密相关的理论进行了收集和梳理,建构了符合学校特点的“少教多学”理论框架,研制了学校一般性“少教多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并充分发挥了“导学案”在“少教多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关键词:“少教多学”;概念溯源;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摘要:本文对我国和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四个国家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分析,提出核心素养对教育改革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框架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国际经验的分析,提出构建及培养我国中职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启示,重点强调学生核心素养对教育实践及教学评价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模式;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效课堂的达成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职业院校的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新爱心教学理念、人本实施教学、完善教学评价、主动教学反思的四大策略。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要:模型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由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特征的局限,学生很难有机会经历严格意义的、完整的建模活动,但教师在教学中聚焦知识本质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模型思想,有助于学生理性精神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一元一次方程的核心在于内在的“等价关系”模型,在这一内容教学中借助有效直观、给予建模“拐杖”,引发认知冲突、跨越建模障碍,遴选结构性素材、引导感悟模型结构,有助于学生感悟模型思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