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全国研究生制革工艺实践学习班在烟台开学

来源 :皮革科学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imoom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16日,第四期全国制革研究生工艺实践学习班在烟台大学举行开学仪式。本期学习班由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浙江大众皮业有限公司承办,东莞辉鹰兴业皮革有限公司、英国派德化学上海中心、南宁恒祺皮业、辛集弘业皮革、温州大学等单位提供赞助。来自四川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温州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及烟台大学的三十名皮革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和五位制革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加了本届学习班。
其他文献
叠合境是<聊斋志异>作者妙手偶得的一种特殊结构形态.境界分离是叠合境形成的前提,人世逻辑、神怪逻辑、物性逻辑三条运思主线勾勒出"聊斋"幻想的多维空间,志异意识、"贵曲"
《聊斋俚曲集》是蒲松龄的重要白话作品,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俗书别字,这给阅读和理解带来了不便。对这部分俗书别字进行考证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择取部分加以考证,指出其本字,以帮助
铬饼中的凝胶在酶化后交联得到的产物有较好的物性.改性后的凝胶强度、熔点、粘性和凝胶温度都更高.在测定了该产物的其它特性(如发泡性和胶粘性)和分子量分布可以进一步确定
浸灰废液酸化至pH4.0~3.5,离析出的蛋白质主要由角蛋白的降解产物构成(占55%-70%),其它组分包括白蛋白的部分降低产物(占24.7~26.8%)和球蛋白的部分降解产物(占4.1%~15.5%).同时
《聊斋志异》结尾续谈张玉书(一)之所以为本文标个“续谈”的题目,决不是因为自己写过关于《聊斋志异》结尾问题的文章,而是因为别的蒲学专家学者研究、探讨、论述过这方面的问题
研究了荆树皮和戊二醛鞣的最佳鞣制顺序。采用不同pH水溶液、脲、菜油、甘油及机油溶液处理两种鞣法的皮革样品;对比处理前后样品的收缩温度;探讨溶剂、鞣制方法对革的热稳定性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室名聊斋,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终年76岁,一生著述颇丰,以《聊斋志异》最著,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1966年,在破“四旧”运动
蒲松龄与《本草纲目》及其他洪流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他坎坷的一生中,长期生活于庶民中间,关心庶民的贫病之苦。他为编著《药祟书》而通览《本草纲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蒲松龄集》中的《学究自嘲》一文,以“冬烘先生”为典型,描写了封建社会穷困不自由的知识分子形象。从教学环境看,暑天闻到的是熏人的“黄口乳臭”;听到的是“破喉咙哑嗓千万腔
近闻日本庆应大学藏有蒲松龄著《聊斋随笔录&#183;对联集萃》(下简称《集萃》),甚喜,函致盛伟先生索得影印件观之。然读罢,发现似曾相识联不少,再经检索,可疑之处更多,仅就手头资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