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院子

来源 :飞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我写过父母亲如今居住的院子。是三个院落当中的第三个。三个院子当然不是同时拥有,它像随生活需要变动搬迁的大多数家庭那样,相得和放弃并存。前两个已经消失,未留任何痕迹。这两处,实际上是我们姊妹几人从小和父母亲共同生活过的家,我作为幺女,甚至在第三个家里和双亲共同生活了两个月后方结婚出嫁,分生出另一个小家。如今父母年迈,我已人到中年。与他们同处一城、每周不止一次相见的情形下,却让我对那儿愈加添增依恋。仿佛,这是对我离开前两个家所持的漫不经心的一个惩戒,以致让它们在面前彻底消失,把难以遣怀的粗疏,成倍警示于我似的。是的,它们已彻底消失,空有面前的影子,让我想过来想过去,再不能一见。
   早就想去看看故址,这个念头大概十年前就有了。伯母去世,后来伯父去世,就在一干人一年年赴老家那片老林里上坟,一年年经过村落那条边道时,这个念头都要动一下。南北走向的那道街还是那道街,直通几里外母亲的娘家门。幼时去走姥姥家,皆是随家人出门往东,岔入此道再往北。若往南走,不远处,就是从记事起一直戳立在那儿的汽车站。那时,我若得了机会,就偷掏了父亲口袋一张两张毛票,溜去那儿的地摊,换成一捧炒花生,或一个苹果,或别的吃食,满足下贫瘠的胃。
   但那道街又不是那道街了。除了一下国道右拐便迎头相见的汽车站,其它已全然改变,陌生得如置异地。当然,汽车站也非昔日汽车站的样子,只是位置未变而已。几十年的时光如果能让你轻易回去,如囊中探物,岂不南柯一梦,哪儿会有“时光容易把人抛”这些古人就有的喟叹。所以当车驶下国道,由南向北到达那处岔道口——幼时常常经此北上的岔道口,一座不新不旧的牌坊先让我有了隔阂。它立在道口正中,将我望向西去的视线加添了陌生。陌生感无以名状,使已处故乡的我的身体似落又悬。若按旧时样子,西去不远,路南一条胡同里的拐角处,便是我们那个家的位置了。现在也才得知,自己一直没有怀疑过的此道口也并非昔日的道口,是早在多年前就已平行南移了数十米的改建道口。故,若按现在的道口西去,旧居方位毫无疑问置换成了相反的路北,会先寻到庭院前的南墙,而不是正常走序的大门。
   少时作别的老房子,十几年再不曾踏足,就那么独自撑持在那儿,任由时光迁转,侵蚀,凋敝,直至消失。
   哥曾有次回去。那也是告别老房子十几年之后的事了。如今我发短信向他探询,得知在那时,老房子和树就已没有了,仅剩下猪圈里一块大石头、一个猪食槽和一页磨盘等残石。老房子已被邻家买去,作为扩建部分进行了改造。那些残石,被当作废品扔在墙外。
   从那时起到现在又过去了近二十年时光,若再去那儿,我知道连残石恐怕也会不见。那么多年,想回去看看却没有付诸行动,这让我痛悔不已。
   它们是一点点消失的。先是空落了几年后,左邻向西扩建,拆掉了东边两间。仅剩的两间在继续飘零衰败几年后,右邻向东扩建而被彻底摧毁清除。
   空有影子在那里了。影子里,趯趯淌淌年轻着的父母,趯趯淌淌年幼着的我,趯趯淌淌我青春着的哥哥和姐姐们。
  二
   张清华《暮雨乡愁》: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了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是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
   “最初”“最美”“挥手远去”,这注定在一个人记忆里永久驻扎。
   于我,小学尚未毕业,从那个院落的走出,意味着童年的行将消失。它不单单指属于孩童年龄的消失,更是要同孩童的一切美好记忆告别。而这些记忆,只与故乡相连,其他无法替代。那条通向院子带拐角的胡同无法替代。我常常在夜晚疯玩后回家、将要靠近漆黑的拐角时,幻想的鬼影魍魉的出现总让自己屏住呼吸,脚步多了惶恐;院子里的榆树枣树梧桐树,甚至枝条带刺让我无法攀爬不受待见的槐树无法替代。盛夏,手持与小小个子不相称的铁锨,在一棵棵树下翻铲知了猴,乐此不疲。挖到,略一冲洗,啪一下扔到腌渍芥菜头的咸水缸中,等攒到足够炒一盘时再捞出来,打一顿牙祭;院落西墙边那座堆放柴草、兼母亲烟熏火燎烙制煎饼的小屋无法替代。小屋平顶铺上一张草席,就是最好的榻榻米,坐着,躺着,自得其乐。等到厌倦,瞅准地面,在畏惧刚刚冒头时猛地跳下去,将梯子晾在一边。
   那并成一溜儿的四间房子更无法替代。长着脚的阳光,每天清晨在粗拙的木格子窗间走动,再慢慢移开到窗框,再到墙壁,是钟表的指针,准确无误催你吃饭,催你抬起上学的脚步。隆重年节,大姐二姐和母亲,在大锅灶边忙碌。热气弥漫中,一坨大豆腐臃臃肿肿登场。这是年节必不可缺少的内容。接下来东间炕上的饭桌上,全家人就添换上了一份新滋味。
   “扫屋”。大罐小罐,大箱小箱,草籃子旧盒子,它们从四间房子里悉数出列,占据了大半个院落。——腊月十五后选个日子,所有房间腾空,大清扫一遍,也是年节必不可缺少的内容。往常,出于小孩子的猎奇,我时有到各个房间无目的东找西寻一番。尤其最东边堆放杂物的一间。一旦它们全部无遮拦在院子里,任我光顾,无疑成为独属于我的盛大时刻的来临。尽管,高高低低摆放的,都是些灰扑扑、没有什么出彩之处的普通物什。
   怀念老屋,怀念老屋时光,究竟是在怀念再也找不回的一段过活的全然丢失。而那段过活的核心,是父母亲和孩子,一大家人共同生活在一起。一个家庭赐予一个人童年时光的宝贵,就在于此了。不管日子贫瘠还是富裕。也不管如何五味杂陈。因为日后,它让一个人意识到已经有记忆的童年时光,成为了时间向前飞速流逝的起点,不断的流逝里,一切都在向前推动,变了样子。
   如此,与其说我在怀念那座我永远返不回去的童年的院落,不如说遥远的童年的院落,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来路的已然苍茫,以至于现在回首,再去看那时,很多影像的出现,都模模糊糊,如在雾中。   三
   如果说几十年过去,脑海里,第一个院落已显得近乎虚幻,那么第二个院落,搬离二十四年后,此刻想起它,眼前依然清晰。只要走去,触接到那对圆形门栓,打开,一切都还是老样子。它离我如此之近和具体。仿若那个庭院还真实存在,只不过我刚刚走开一小会儿。
   “近”,还包含我结婚后小家的位置,不超它一公里,这物理空间的接近,有了触手可得的可能。
   我常常去别处时经过那儿。除了街道还留有少许原来的影子,其他已面目全非。大门口带有“文化馆”三个字的竖长牌匾不见;拐过牌匾,面前就会出现的二层小楼不见;绕到楼后,包括我们家在内的前后两排平房不见。不仅如此,一切裹带在里面的浮凸或微细物事皆不见。站在那条东西走向的街道,抬眼,一座方方正正的庞大楼体代替了这些,结结实实,挡住了我望向过去的丝毫。
   正式拥有那个庭院,是从乡下搬到城里的几年后。最初没有院落,仅小楼旁边两小间房子。后来单位又照顾给父亲楼后一间。从一间房子里出门,到另外一间房子,要走上二十几步。再后来文化馆统一给住户加盖庭院,才有了楼后并排挨在一起的三间,也才正式有了家的模样。
   也像那个家的成形一样,先是上初中的哥和上班的二姐投靠到父亲身旁,然后我,最后大姐、母亲,完成一家人的团聚。但大姐在这期间结婚嫁人,并没有跟我们一起住多久。像一条河的分水岭,在城里团聚的家,开始有了它流动的变化。做代课教师的二姐考取了外地一所中专。紧接着第二年,我和哥分别考取中专和大学。这同时意味着家庭经济压力的骤增。搬离老家,仅有的二分田地失去,收入需要,母亲不得不另辟他径,圈养起一群鸡,卖蛋换钱。卖蛋,这对于从没做过买卖的母亲来说,很有些难为情,提着一篮子鸡蛋去市场时,母亲都会瞅准馆内人员还未上班的空当走出,免除一份遇到时的尴尬。那些年里,时常“咯咯嗒”的鸡群,成为我们家另外的重要成员。写此文,眼前又出现那个并不大的院落,似又嗅到雨后那种冲鼻的鸡粪味。
   印象深刻的,哥高考时,午睡,母亲就是顶着这种气味守在鸡舍旁,看到鸡稍有躁动叫唤,就赶紧挥起手中的枝条唬住。现在再回头细想,加盖起院落,能略微敛收鸡粪味和免不了的聒噪声,不至于太影响邻里他人。但之前没有院落时,鸡们被圈养在单位西墙边处,敞露的缘故,一定给从那里经过的人造成过不悦。
   拮据的状态下,生活也有它的温暖处。全家人团聚。父亲不用再骑着他那辆笨重的“国防”牌自行车,来回八十多里往返于家与单位。母亲也摆脱了以前几乎由她自己扛着的繁重农活。我们几个孩子看起来也在按部就班成长着。搞群众文化辅导兼文学创作的父亲,还因为那几年少了牵挂、精力投入多,常喜形于色递给我们看他发表的作品。那时,小院里的生活,简单又忙碌,进进出出,都满携了生活的热度和无限期待。我毕业工作的第一年过年回家,父亲去车站接我,告诉的第一件事,是家中买了电视,言谈里满是欣慰,还夹带那么一点点自豪。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末一年,黑白电视机正盛行。那年,我20岁,他59岁。
   现在我51,他90岁。时间就这么一晃而过。有次我翻相册,看到一张我们在院落门口处的合影,爸妈坐前面,我和二姐站在他们身后。我那时大概十五六岁,带着不自然的笑意。我盯着照片,却怎么也记不起当时的情形,也想不起拍摄者是谁,大姐和哥又为什么没在里面。还有其他几张。若不是翻到那本相册,这些就会永远背对我,激不起任何水花地沉到时间长河里了。川端康成《十六岁的日记》里:我发现这些日记的时候,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日记里所写的每天的生活,我已了无记忆。那么这些日子我到哪里去了?又消失到哪儿了呢?我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人是不断消失在日子里的。
   消失了的日子,幸好还恒久着那样一种书写,恒久着那样一种无声的影像,恒久着书写或影像里那些时光再也无法迁延的什么。
  四
   前年,《院子》里,提到老父老母,我说,父亲在院子里坐着,不知不觉,会上下眼皮打架、困倦袭身,继而垂头睡着。睡着时的嘴巴,因为牙齿缺失,深深向里凹着。同父亲一样,母亲日益的衰老显露无疑。爬梯到小屋平台去察看栽种的那些方瓜和葫芦,于她已成梦想。甚至有天看到头顶位置一条葡萄藤蔓垂落,想踩旁边一个很矮的台凳将它搭挂,都没能上得去……
   他们,相比这第三个院落的日夜厮守,第一和第二个院落,看起来更像父母这代人为赶路讨生活而栖身的临时住所,第三个才算真正安顿的家。
   父亲离休后第五个年头,搬到了这方院落。是上级部门关照离退休人员,统一赠送地皮后的自行建盖。建盖房子,于家庭的经济压力实属不小。那时我和哥刚参加工作没几年,二姐结婚成立小家也不久,可见略微喘上口气的父母的积蓄能有多少。
   新的院落建起已二十五年后的如今,于我——一直在它身旁离它最近的我,却一时不知如何下笔,恰当,虽意指不同,却都相存忐忑。在我,第三个院落,日子越往前走,越缓慢下来积聚沉淀成的时光印痕,会无处不在附着于院子里的角角落落,脱漆的门,不再红艳的窗扇,磨损的桌凳,灰白色的墙壁……同人的日久相融,它们被赋予了生命般,也成为院落里亲切的呈现者。继而陪伴院落一同走来的葡萄树、香椿树,甚至院子土层中自己钻出的某种小花小芽,都让我心生安宁。亲切和安宁,来自它们同老父老母相关,来自老父老母的依然健在,来自他们健在下我还能望得见来路的慰籍。我害怕慰籍终有一天行将消失。
   有的院落已经消失。邻居施姨家院落、孟叔家院落、伯父家院落……伯父家那棵山楂树,果实红润时,曾由他或保姆采摘些许,用袋装了,登门送至分享。母亲从施姨家移栽的无花果树,已长得粗壮,果实累累。孟叔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亲戚邻里过年的春联,都由他执笔。
   如今,他们皆离世,或大门紧锁,或外租给他人,所历,皆成杳茫。
   作家龙应台,65岁时,决定回台湾屏东乡下,陪伴已失智的93岁母亲。她说,我们所有的人,每一分钟其实都在做一件事情。那个事情就是不断地离开。你离开你的儿童时期,你离开你的青春,然后你离开你的中年期。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有没有那个意识,知道你最亲爱的人,他在这个生命的河流里头,不断地走开,不断离开。你一旦有了这个意识,你会不一样。你会跟你的以前不一样。而那个亲爱的人,不管你在不在他身边,他会感受到说,你终于有了这个生命的意识。
   她也以《天长地久》这本新书,致敬给她还在世的母亲。致敬从困顿时代里一路走来的那辈人。
   “体恤”。我愿意用这两个字,为已远去的岁月,为远去岁月里艰难前走的上一代人,以及,静下心来想认清的我们这一代人,来记录下点什么作个释解。不管用何种方式。也不管作何种记录。
   哪怕我这篇小字,因为,三个院落,何曾不是我童年青年中年、亦是父母親青年中年老年岁月里的一个见证。它们把我们带向生命深处。
  责任编辑 阎强国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护理教学干事对优质护理服务与绩效考核的感受.方法 选取11名教学干事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结果 11名教学干事承担大量教学工作,有的干事教学时间不能得到保障;有的科室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时不考虑教学工作,干事每月收入有一定程度下降,而实习费及其他教学劳务不能弥补其收入损失.结论 病房应保障干事教学时间,科室或教育处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干事收入,提高她们工作积极性。
目的 探讨捏脊疗法对骨折术后患者腹胀、便秘和尿潴留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200例骨折术后并发腹胀、便秘、尿潴留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捏脊疗法.比较两组患者腹胀、便秘、尿潴留的缓解情况.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腹胀、便秘、尿潴留缓解显效率分别为74.4%,62.0
1  当我再一次被组织部门抽调成  网格员时  心中暗想  祖国  又一次用得着小小的我了  2  一幢老家属楼的旧大门  从未在我心里变得那么神圣  ——需要一个真正的诗人,不离不弃守着它  我守护的其实不是门  我守护的其实是健康、担当。我守护的  是爱也是责任  3  绿码、黄码、红码  无论什么码,都是呵护你的碼  路口、村口、窗口、门口,每一个入口  都是随处可见随时都想呵护你的人  用
期刊
目的 比较改良持续膀胱冲洗装置和传统装置应用于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的效果.方法 将90例实行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分别使用改良和传统装置进行持续膀胱冲洗.观察膀胱痉挛性疼痛、下腹胀痛、尿意急迫感、肛门坠胀感、肠蠕动恢复时间、冲洗时间、冲洗液清亮时间、持续膀胱冲洗48 h后尿红细胞计数、术前1d和冲洗后72 h尿细菌培养情况,将所得数据做
目的 分析头颈肿瘤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主要因素,探讨护理应对措施.方法 对2001年3月至2009年1月期间119例在我科完成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手术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头颈肿瘤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手术护理经验,并针对临床观察中遇到的问题、观察难点提出血管危象早期变化特点及临床应对措施.结果 119例患者中9例发生血管危象,7例抢救成功,1例抢救失败,1例放弃.结论 早期发现血管危象,
目的 探讨不同换药频率应用于糖尿病合并Ⅲ期压疮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医疗费用情况.方法 将62例糖尿病合并Ⅲ期压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均使用龙血竭与75%乙醇调成的糊状物敷于创面,同时外层再贴上粘胶泡沫敷料治疗,观察组每5天换药1次,对照组每3天换药1次.比较两组疗效及费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我小学毕业那一年,四十里之外才有初中。父亲担心我年纪小,走不动路,坚决把我“放”在五年级又“长”了一年。我“长”了一年之后,家乡的小学也“长”大了,公社决定要把它办成一所初中,于是,我又可以在离家很近的地方读初中了。哥上初中时,也是十二三岁,父亲丝毫没有考虑他能不能跑下来,就把他送到了四十里之外的初中。現在我懂了,因为哥是老大,我是老二。   老大与老二就是不同。哥高中毕业时只有十六七岁,但他就
期刊
目的 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对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确立3个科室为试点科室,调整核心工作流程,优化护理流程,优化人力资源配备,优化医嘱处理流程,简化文书书写流程等,把护士更多的时间还给患者.结果 优化护理流程实施前间接护理时间为(588.20±21.91) min,实施后间接护理时间为(92.02±1.29) min,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20,P=0.000);护士直
目的 探讨简单便捷的ICU患者穿刺点压迫止血方法.方法 选取行动脉血气和静脉采血患者150例,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第1次用传统的方法,手工棉签按压穿刺点,直到按压不出血为止,设为对照组;第2次用自制弹力加压绷带按压,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士操作时间为(0.49±0.09) min,低于对照组的(5.99±0.3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08,P<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发生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可加重病情,延长病期,呈恶性循环.所以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合理的营养干预对防止病情恶化和疾病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COPD引起营养不良的原因和营养干预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COPD的营养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