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gy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实践性环节,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如何提高建筑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从重视培养学生工程素质、课程设计内容的整合、提早布置课程设计任务、多样化的指导方式、分阶段考核和及时总结等多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期待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尝试,逐渐完善课程设计的形式、内容和指导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建筑工程;课程设计;教学质量;工程素质
  作者简介:任宜春(1969-),女,山东掖县人,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副教授。(湖南 长沙 41011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长沙理工大学教研课题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097-02
  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过程,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各高校重视。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逐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和方法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运算、制图和使用资料能力的初步训练,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课程设计通常包括:民用房屋建筑设计、单层工业厂房建筑设计、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结构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钢屋架设计、桩基础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概预算设计等,每一门课程设计都是相对应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性环节。
  一、重视培养学生工程素质
  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未来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首要的就是具有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建筑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于建筑施工、设计、监理、概预算、房地产开发等相关工程技术领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这种从业特征决定了其教育必须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培养能够适应工程实际需要,敢干、能干而又乐于干实际工作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不可能仅仅通过理论课堂就轻易获得,而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为建筑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训练平台,发挥好工程训练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1]
  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如培养学生利用文献资料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课程设计中,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图书检索、网络等途径查找资料,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了解学科基本知识和动态,了解国内外同类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充分的知识准备过程,学生养成调查研究、搜集资料的习惯,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积极动脑思考。如民用建筑课程设计(如住宅设计)任务布置后,要求学生在网上收集住宅平面图,利用业余时间参观校区周围新建和在建的住宅小区,阅读相关建筑设计规范如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等,在大量知识积累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方案构思。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老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课程设计教学中,当学生出现畏难情绪的时候,教师应该多多鼓励,激励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
  计算机作为现代技术的有力手段,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计算机运用能力也是工程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除了必要的手算和手绘图的过程,多设置学生运用计算机完成课程设计步骤的环节,如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用AutoCad画图,熟悉AutoCad软件;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和钢结构课程设计适当要求学生应用PKPM或Sap等结构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并将计算机计算结果与手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在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设计中适当要求学生应用概预算常用软件进行计算。
  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教师自身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也很重要。我国高等工科院校部分中青年教师毕业后直接留校,没有在企业实际工作的经历,缺乏现代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对结构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不熟悉。这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能力训练时自然底气不足,必然影响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教师自身也应该多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交流合作,对新技术新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在布置课程设计任务时紧密联系实际工程,并将实际工程背景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兴趣。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才能在教学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设计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设计都是在对应的理论课程完成后进行,内容通常是按该门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规定的形式和要求完成,与其他课程设计没有相关性。这种设计形式使学生缺乏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认识,从立项、基本资料查找、方案的比较等前期工作,建筑、结构施工图的完成,到施工可行性分析、实际经济指标考核等后期工作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2]设计内容指导老师往往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而不是让学生比较并选择合理的结构型式,如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设计要求只能是单向板肋梁楼盖,这种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对工程项目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在课程设计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体化的课程设计题目,并针对实际项目进行课程设计,设计过程围绕工程项目实施展开。教师应到设计院广泛收集工程设计资料,结合实际的民用建筑工程和单层工业厂房,编制课程设计题目,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教研室统一组织,各门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协同讨论,使每个学生的课程设计题目整体化,即建筑、结构、施工等相关课程设计依托一个大题目,编制一套完整的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结构方向课程设计任务书,其中既有总体要求和目标,也有分阶段、分课程实施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课程设计任务书统一下达,然后分阶段完成各门子课程设计内容,当所有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完成后,一个系统的工程项目设计也完成了,如图1为单层工业厂房课程设计内容,将几门课程设计内容整合到一个单体设计中。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阶段,即将编制好的整套课程设计任务书发给学生,给学生介绍主要专业课及相关课程设计,各门课程设计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获得过程体验,实现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师不应将课程设计的内容定得太具体,这样就失去了“设计”的意义,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也会千篇一律。如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课程设计时,要求学生选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某一层楼盖或某一部分楼盖进行设计(见图1),不要限定采用单向板或双向板,楼盖面层可以按照学生在民用建筑课程设计里设计的做法确定,混凝土等级和钢筋等级可以让学生根据楼盖荷载和跨度自己选用。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应该是主角,老师只是配角。
  图1 单层工业厂房课程设计内容
  三、提早布置课程设计题目,灵活安排时间
  课程设计往往与理论课程教学相对应,如“民用建筑房屋课程设计”与“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程对应,“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这门课程对应。课程设计一般是在相应课程完成后进行,安排在期末,时间只有一至两周。期末考试多,很多学生牺牲课程设计时间去复习应付考试,原本安排了一周时间的课程设计可能就用3至4天时间草草完成,课程设计训练效果不好。如果提早布置课程设计任务,在对应课程开始不久后就布置课程设计任务,将课程设计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而且学生也可以根据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及时完成部分课程设计内容。如民用建筑课程设计可以在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程讲授完建筑平面设计后布置课程设计任务,让学生收集资料并构思楼层平面方案;在学习完屋顶那一章节后可以要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屋面方案设计部分;在学习完楼梯那一章节后安排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剖面方案设计等,这样在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课程设计的方案部分已经初步完成,而且同步理论教学过程,加强了理论教学效果,在期末的课程设计周里学生进一步完善方案设计并完成施工图设计。通过提早布置课程设计题目的方法,学生在对应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开始为课程设计做准备,方便学生灵活安排时间,提高课程设计教学效果。
  四、指导方式多样化
  课程设计指导方式可以由指导教师到教室答疑这种单一的指导方式,改为集中讲课、个别答疑和网上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课程设计阶段教师不可能每堂课都在教室里指导,但可以通过网络或手机短信及时帮学生解决问题。在整个课程设计指导过程中,教师不只是简单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是“实时地”对计算或绘图中一些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对一些容易出现错误或混淆不清的地方给予提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课程设计指导的“实时性”非常重要,对问题讲解过早,学生不重视且容易忘记,讲解过晚,学生已经做完,应该注意的问题没有注意,只有当学生做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讲解,才能取得最好效果。
  有条件的情况下,课程设计指导可以由校内指导老师与设计院或施工单位的工程师联合起来进行,聘请设计院的工程师在课程设计之前结合实际工程给学生做报告;鼓励学生自己走出去,去学校附近设计院请教设计院的工程师,这样既学习了工程实践经验又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分阶段考核,及时进行课程设计总结
  为了杜绝课程设计抄袭的现象,课程设计成果的评定采用分阶段考核的方法。如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在方案草图完成,方案图完成和施工图完成三个阶段分别给出一个成绩评定,再与答辩和成果成绩加权和,得到最终成绩。这样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准确的考核成绩,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完成课程设计的积极性,保证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
  课程设计完毕后,及时完成批阅和成绩评定工作,对学生课程设计成果进行分析,找出设计成果中的通病,记录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修改完善任务书和指导书的内容,形成课程设计总结报告,以便下次课程设计更好地指导学生。将优秀的和新颖的设计保留下来,作为以后课程设计的范本推荐给下一届的学生。[3]
  以上是对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学生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些想法,期待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尝试,逐渐完善课程设计的形式和内容,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和工作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泉,贾英杰.结构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建筑结构,2008,(z):16-18.
  [2]肖鹏,李琮琦,康爱红.基于系列化模式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5):128-131.
  [3]范涛,易宁,等.提高建筑工程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探讨[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11):168-170.
  (责任编辑:宋秀丽)
其他文献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水平。学习方法是整体知识的骨架,因此同学们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只有利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将知识转移到自己的脑海中。在学习初
期刊
轻轻触摸着书架上泛黄的书籍,在取出的瞬间不觉抖落了些许回忆的尘埃。从呀呀学语起,我与书籍便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始终相依相守,不离不弃。  十几年来,我常常沉醉于一方弥漫书香的天地,手捧那些或发黄或簇新的书籍,贪婪地吮吸着她们芬芳的油墨,感受她们睿智的灵光,为我的生命注入活力,为我的灵魂增添力量。  我生性率直单纯,浮躁大意,是一本本书让我沉静下来。她们牵着我的思绪四处漫游,从遥远的古代到宇宙的深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小学高年级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唐朝著名
为弥合劳动力市场和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加强学生的职业准备,美国国会重新修订了博金斯职业技术教育法案。修正案提出推动美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及联邦拨款的具体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可见,师爱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
期刊
摘要:阐述了“数据结构”课程的重要性,探索“数据结构”的教学模式,在“数据结构”教学中对以分组为基础、问题为契机的研究性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和应用,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据结构;研究性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纪玉玲(1975-),女,黑龙江大庆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讲师;刘丽杰(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
期刊
近几年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目一直是必考题目,但是学生的阅读分数却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名著阅读教学落实不够,教师引导阅读方法欠缺,师生只注重知识点,缺乏合理引导,学生对阅
生活与英语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一方面英语本身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方式,另一方面,生活中处处都有英语的存在。小学英语作为一个打基础的阶段,教师的讲授不应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的阅读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阅读不仅在语文课堂中占有很大比重,也是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小学语文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