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要明确启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的概念是什么,就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促进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从而适应于社会,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所以,在生活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兴趣,挖掘潜能,必要的时候要进行个别教育,实现综合的素质教育。那如何让生活语文教学更贴近生活、更能具体到生活中去呢,就此我浅谈几点。
一、在选择内容方面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1.应用性原则:教给学生的语文知识应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要用到的、必备的知识,以及在未来要融入社会劳动和技能的常识,那些无关的、无用的尽量少考虑。比如:生活中去超市采购,要让学生认识入口、出口,要能正确找到所需的物品的购买区。这些都是生活技能的能力,我们就应该把这样的技能和知识教授给他们。
2.适应性原则:由于弱智的程度不同,入学的年龄段也就不同,在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所选知识应本着所教对象的实际情况,否则,很难有教学效果的。
3.生活化原则:对于不同程度的弱智学生应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对于轻度的弱智学生在掌握日常的生活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下,适当的学习一些和生活密切联系的字、词的认读和写的能力。对于重度的弱智学生,重点应放在自理、自立能力的培训。如认识电话以及对电话功能的理解和使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报警号码的使用等等。
二、对学生在生活化语文课的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当生活化教学内容确定下来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进行系统化的教学,从内容的设置出发,要求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活动。由于智障生的特殊性,普遍存在着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差的特点,各种协调能力也存在着不同的轻重问题,甚至有些学生前学后忘比比皆是,这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给予强化教学,强化教学应重点放在对生活化紧密的内容的理解和实践中,而实践是重中之重。我认为,对弱智学生在生活化语文课的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践性原则:让智障儿童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中,去亲身体验,把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中用、用中学的教学目的,基本掌握生活自理技能。比如过马路要认识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等生活常识。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
2.分类教学的原则:启智班级规定班额为10名左右。由于存在残障程度的差异,年龄有大有小,造成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区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要区别对待,就是分类教学。比如有些学生在认读方面强,但写字的协调能力很差,那么就在这方面加强一些,挖掘其潜质,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还可以在深入些,增加认读量,反复强化,做到看见学过的字就明白是什么意思,怎么去做。对于那些具有认读和协调能力的智障生,在教学中可以增大知识面,知识在生活运用方面提更高要求。
3.循序渐进的原则:智障生普遍都是理解能力、记忆力差,导致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比较迟缓。因此在教学中针对这一特点,要循序渐进、小步子多循环。切忌背离智障生的实际情况而大步子快节奏的教学方法。
4.反复强化的原则:智障学生本身有不同的智障缺陷,有认知方面的,有协调方面的等。在教学中要精、简、练相结合。尤其是要加强练习,在练习中强化和纠正,使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比如学习香蕉,那么可以上升到实物教学和练习,在认识了香蕉后,再买来实物,让学生品尝香蕉的味道,这样学生就能把字、形、意相结合,达到了强化的目的。
三、关于启智生活语文教学还处于摸索的初期阶段,在教学活动中要细致观察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特点,善于发现和积累,总结出有针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都是处在生活中的人,要在生活中勤于思考,把所教內容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及时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真正做到细致、实用、全面。
其次,要在教学中善于积累,积累教学经验,积累教学素材,积累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把所积累的整理记录,作为校本研发的基本素材。
最后,把所积累的素材进行系统化整理,形成书面资料,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和能力,也能让教师养成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
总之,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折翼的天使,是需要教师用爱心、耐心、热心来浇灌的特殊花朵,只要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就会给这些天使飞翔的翅膀。
一、在选择内容方面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1.应用性原则:教给学生的语文知识应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要用到的、必备的知识,以及在未来要融入社会劳动和技能的常识,那些无关的、无用的尽量少考虑。比如:生活中去超市采购,要让学生认识入口、出口,要能正确找到所需的物品的购买区。这些都是生活技能的能力,我们就应该把这样的技能和知识教授给他们。
2.适应性原则:由于弱智的程度不同,入学的年龄段也就不同,在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所选知识应本着所教对象的实际情况,否则,很难有教学效果的。
3.生活化原则:对于不同程度的弱智学生应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对于轻度的弱智学生在掌握日常的生活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下,适当的学习一些和生活密切联系的字、词的认读和写的能力。对于重度的弱智学生,重点应放在自理、自立能力的培训。如认识电话以及对电话功能的理解和使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报警号码的使用等等。
二、对学生在生活化语文课的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当生活化教学内容确定下来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进行系统化的教学,从内容的设置出发,要求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活动。由于智障生的特殊性,普遍存在着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差的特点,各种协调能力也存在着不同的轻重问题,甚至有些学生前学后忘比比皆是,这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给予强化教学,强化教学应重点放在对生活化紧密的内容的理解和实践中,而实践是重中之重。我认为,对弱智学生在生活化语文课的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践性原则:让智障儿童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中,去亲身体验,把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中用、用中学的教学目的,基本掌握生活自理技能。比如过马路要认识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等生活常识。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
2.分类教学的原则:启智班级规定班额为10名左右。由于存在残障程度的差异,年龄有大有小,造成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区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要区别对待,就是分类教学。比如有些学生在认读方面强,但写字的协调能力很差,那么就在这方面加强一些,挖掘其潜质,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还可以在深入些,增加认读量,反复强化,做到看见学过的字就明白是什么意思,怎么去做。对于那些具有认读和协调能力的智障生,在教学中可以增大知识面,知识在生活运用方面提更高要求。
3.循序渐进的原则:智障生普遍都是理解能力、记忆力差,导致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比较迟缓。因此在教学中针对这一特点,要循序渐进、小步子多循环。切忌背离智障生的实际情况而大步子快节奏的教学方法。
4.反复强化的原则:智障学生本身有不同的智障缺陷,有认知方面的,有协调方面的等。在教学中要精、简、练相结合。尤其是要加强练习,在练习中强化和纠正,使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比如学习香蕉,那么可以上升到实物教学和练习,在认识了香蕉后,再买来实物,让学生品尝香蕉的味道,这样学生就能把字、形、意相结合,达到了强化的目的。
三、关于启智生活语文教学还处于摸索的初期阶段,在教学活动中要细致观察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特点,善于发现和积累,总结出有针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都是处在生活中的人,要在生活中勤于思考,把所教內容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及时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真正做到细致、实用、全面。
其次,要在教学中善于积累,积累教学经验,积累教学素材,积累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把所积累的整理记录,作为校本研发的基本素材。
最后,把所积累的素材进行系统化整理,形成书面资料,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和能力,也能让教师养成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
总之,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折翼的天使,是需要教师用爱心、耐心、热心来浇灌的特殊花朵,只要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就会给这些天使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