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验教学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wa371236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课教学,使学生把理论知识真正用“活”起来,以获得比较全面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本文从实验教学对提高儿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及开展实验教学的意义两个方面,阐述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行业竞争力以及实践能力。从而思考实验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实验教学法;儿科护理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136-02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以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防治与护理以及如何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为主的专科护理学。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要求的不断提高更新,《儿科护理学》的任务也在不断的拓展,已经由单纯的对疾病护理发展为以患儿整体身心健康为主体的护理,儿科护理人员要实现促进和提高儿童健康的目的,就必须不断学习和完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而实验教学正是帮助其加强和巩固儿科护理学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学习理论知识后验证性的实验和巩固知识的实验,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开始实际操作前,要求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用物的准备、自身准备、实验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进行熟练掌握,教师再进行示范性操作,以增强学生实验的规范性。实验教学法使每个学生都有了亲自动手、亲身体验的机会,真正领会到实际操作和理论的不同,把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才能将所学的知识更好的运用于临床、服务于临床。
  一、实验教学对提高儿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
  1.对儿科护理学教学的提升作用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而这门课的实验课主要以婴儿沐浴法、更换尿布法、光照疗法、温箱使用法、头皮静脉输液法、静脉留置针管术、股静脉穿刺术、约束保护法等为主,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所以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了《儿科护理学》教学工作的重点,接受过《儿科护理学》教育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独立分析问题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注意到,在学校的《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基本上是沿袭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症状和体征、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健康教育这一逐一递进的模式进行单一的理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虽然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接受规律,但是很容易形成教条式、框架式的教学,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参与感[1]。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大多以听讲、记录为主,注意力容易分散,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再有,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每个人天赋不同,理解各有差异,然而通过实验课的加强,理论教学时不能理解的知识,能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慢慢体会,融会贯通。通过实验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以此促进和提高教学成效。
  2.对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指导作用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放开,中国又一次迎来了新生儿出生的高峰,各大医院的儿科床位再一次紧俏起来。因为孩子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一家人的掌中宝,所以在医院,宝宝们能得到怎样的照顾、治疗和护理,是每一位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就医的医院时,除了关心其具备什么样的医疗水平和技术,也更关注它的综合服务水平。因此,儿科护士护理水平的提升也愈发重要,儿科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熟练程度,与教学中实验课的带入和训练密不可分。
  二、开展实验教学的意义
  1.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方面把临床经验运用到教学中,使教学更加丰富,通过实验课的练习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促使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和完善,创新《儿科护理学》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与理论授课相比,实验授课有模型、有器械、有仿真环境,通过亲自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开动脑筋,可以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克服出现的问题,最终获得实验的成功,由此获得的喜悦和自豪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上进心,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2]。同时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可以将课堂上文字性的、抽象性的的知识具体化,除此以外,学生在操作的过程对遇到的问题会进行思考,比如新生儿沐浴法的操作,学生会思考该如何托住孩子,沐浴时水才不会进到孩子的眼睛或耳朵里?又如新生儿的蓝光疗法,灯管和婴儿的距离应该保持怎样才最好?时间长短会有何影响?给宝宝换尿布时,大小便的颜色、性状、气味、量等提示可能是什么?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吸取经验教训,对学习也更有兴趣。这样的学习方式,远比教师一昧的灌输来得深刻和直观,记忆也最深刻,这些是我们在理论教学时无法达到的效果。
  2.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前我们仍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注重学生对知识成果的认识,而忽视了这种认识的局限性,这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授课方法,导致教师“反客为主”,学生很少能参与其中,忽视了对学生批判能力、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拘泥于教材、大纲或者是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像这样“套路”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3]。而实验教学是以学生亲自操作为主,好奇心会引领学生主动钻研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的相关内容,提升了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学生可以以5-6人为一组,轮流操作。首先了解头皮静脉输液的目的,进行用物、环境、自身准备后开始操作。指导学生首先检查用物、核对患儿、向家长解释并取得家长同意。然后按照操作流程,把枕头放在床沿边,铺好治疗巾,将患儿横卧枕于枕上,最好对患兒进行一定的约束以利于操作,为患儿选择一条合适的静脉(一般选择额上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根据需要剃去其穿刺部位的毛发,指导学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静脉输液的原则、要求及注意事项。进行皮肤消毒后再次核对,进针时一手绷紧患儿皮肤,一手持针沿静脉走行方向进针,见有回血后缓慢松开输液器调节开关,如无任何异常,将针头和输液管妥当固定。根据患儿的病情、年龄、药物的浓度和性质调节输液滴速,最后核对、签字并嘱咐家长相关注意事项,给予人文关怀。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吸收他人的优点,切身感受实验课的乐趣和精髓,以此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仅在我们学校,三个年级的护生就有67个班,3000多人,就业时的压力不言而喻,学生如何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如何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如何更具有竞争能力,变得十分重要。医院不是学校,能考试并不代表能胜任医院的工作,一切全凭实力,所以实践操作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高职的护生,虽然从学历上来说,竞争力略逊于本科护生,但是职业学校向来注重技能的培养,这就是我们学生的优势。当然,想要更全面的提升学生竞争力,个人认为仅是开展《基础护理学》的51项护理操作还远远不够,与此同时更应该注重专科技能的培训。学生在实验课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将自己代入角色和情境,在实习或是工作时可以更好、更快的适应医院环境,只有当学生真正体会了其中的意义和妙处,并产生了共鸣,并以此成就自己的一技之长,才能在就业竞聘时或是在工作岗位上鹤立鸡群。
  三、总结
  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为临床服务,教学成果质量的好与否,对临床工作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怎样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成了迫在眉睫的大问题,而实验教学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的方法。通过实验教学,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对儿科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我校作为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儿科教学应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实现传统教学方式到能力培养为重要任务的教学方式的转变,通过实验课的开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医疗卫生行业打造一批更具备效用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琳琳,孙园园.《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索[J].中国培训,.2017(06):156.
  [2]张季红,刘玉,常忠生.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儿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07):955-956.
  [3]毛秋婷,曾铁英,赵梅珍.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2(20):92-94.
  作者简介:蒙娟,(1991-),女,助教,学士,主要从事儿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教学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创设活跃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组建多个合作学习小组,并选取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合作学习之后,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评价,不断完善合作学习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关键词】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摘要】英语单词背了又忘,忘了又背,反反复复就是记不住。高效记忆英语单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学生当中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英语有三怕,一怕背单词,二怕做阅读,三怕写作文。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出播出后,引发全国上下的追捧 ,笔者受到启发,依葫芦画瓢,在学校整个年级组织了“英语单词听写大赛”,一下子让学生爱上了记单词,涌现了不少“词霸”。  【关键词】初中英语;单词听写大赛;趣味性  【中图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照引入、启动、深入、应用四个步骤來实施,同时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能力。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137-02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应先列出教材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及相关知识的结合点,以此寻找教学中与学生的经
【摘要】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最好开始于4-8岁,幼儿在该阶段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形成自觉阅读的意识。我国幼儿园教育大纲中已经明确指出幼儿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开展幼儿阅读能力培养教育活动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分析家园共育视野下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方法措施,以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幼儿的知识面,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园共育;早期阅读能力;幼儿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科的主干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代的护理理论和临床实践要求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拥有丰富的医学基础护理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1]。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为内科护理学教学的主要任务。而病例分析法的有效应用就能使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锻炼学生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