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式英语的生命力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or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世界文化交流越来越紧密的同时,中式英语已在我们的生活中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从中式英语的发展过程着手,探讨中式英语在我国的现状与其生命力。中式英语从以往不正确的语言发展成了有趣又特别的文化。中式英语已然成为了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式英语 文化 中国特征 网络新词
  随着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国之间的交流也开始密切起来。英语更被广泛地应用为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的桥梁。日常生活中,很多英语词汇也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但是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常常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英语词汇:“Chinglish”,也就是大家经常在说的中式英语。
  刚开始出现中式英语的时候,那些有点雷人的词汇和句子都让老外大跌眼镜。像最早在国内流行的“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都让外国人觉得莫名其妙。但是,随着国人不断发明出越来越多的中式英语,有些外国人开始觉得这些生动诙谐的中式英语十分有趣。“we two who and who! ”(咱俩谁跟谁啊!),“know is know,no know is no know”(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些幽默的小短语在让中国人和外国人会心一笑的同时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当English到中国变成了Chinglish,不但被外国人接受,而且很流行。这个现象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地提高,影响力也与以前非同寻常,我们国家的文化正在逐步被外国了解并接受。甚至有些中式英语也已经成为标准英语的一部分,广泛影响着外国文化。
  虽然现在英语在中国已被广泛地应用着,但是国人们也闹出过不少笑话。比如,在一些公共场合挂着的“小心滑倒”的牌子上写的英文是“Slip carefully”、“请您带好随身物品”被写成“please take good personal luggage”。这些错误甚至已经从一些景区扩散到大街小巷。
  或许正是因为英语已经渐渐在中国普及开来,人们对于中式英语的态度开始变得很极端。有些中国人十分看不起中式英语,甚至把中式英语当成一种文化上耻辱。互联网上曾展开了一项“票选十大中式英语”调查,结果显示“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3417票高居榜首。面对这样的调查,有人觉得不可思议,有人觉得很无语很无奈。中国也出现过许多要纠正中式英语的活动,但它依然存在在中国各地。当部分中国人自嘲被中式英语雷得“外焦里嫩”时,说英语的外国人却开始发起了“拯救中式英语”的活动。在Facebook里甚至有人发起“拯救中式英语”的活动,并且吸引了8000名成员。在这些外国人眼中,中式英语错得十分有趣。但也不是所有中国人都抱着希望中式英语快点消失的心态,从调查来看,大约七成的网友表示“力挺”中式英语。他们认为中式英语虽然错误,但错的十分有趣好玩。这点与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看待中式英语的观念不谋而合。一些外国人并没有觉得它们是严重的错误,他们的观点是:有趣,甚至有意义。一种语言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必然会被改变,也许会加入本国文化成分,也许会受到不同文化的使用者的影响,不光是在中国,在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国家,英语也在和当地文化相遇后发生了变化,因此中式英语的出现其实是必然。
  事实上,这些直译的中式英语也可以成为值得纪念的东西。网上有一个博客,被称为“Chinglish网络博物馆”。这是一个叫纪韶融的德国青年的博客,他的每篇文章都有网友提供给他或自己拍到的公共场合Chinglish的图片,配上英文的图说,分别解释图中的词句原意是什么意思,英文错写成什么意思。纪韶融曾表示:“展现中式英语的美,是英文字典和中文语法结合的奇妙产物。这是热情的体现,不是嘲笑。”
  中国在经历过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和2010年世博会之后,中式英语的“滥用”现象已经改善很多。中国在提升国际地位的同时,中国人民的文化水平也在提高,互联网的流行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便捷。最近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中式英语,比如说“Gelivable”,这个词就是网友自创的中式英文“很给力”(Geili“给力”的拼音 表示能力的英文后缀able)。此词一出现,顿时在中国各大网络论坛里流行开来。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像“Vegeteal(偷菜)”、“Smilence(笑而不语)”和“Emotionormal(情绪稳定)”等中式英语词汇。这些单词在外国人眼里应该十分费解,但在中国人看来它们既是英文,又兼有中国特色。人们刚看到这些单词,知道了它们的意思会觉得有点好笑,同时又让人不得不感叹中国网友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而言之,中式英语的生命力无疑是顽强的,而且它正在茁壮成长。中国网民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新词汇,而外国人也在渐渐接受这些有趣的“新英语”。不容置疑,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已经远远胜于之前。我们要始终秉持着对新文化的热情,同时也要保持原来的文化。只有掌握好本国的文化,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大文化熔炉之中,才能把中式英语发展成更有意义的文化。相信未来中式英语能朝着更好地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薇.中式英语也有生命力[J].青年周末.2009(9).
  [2]杨喜刚,刘雪芹.论新兴“中式英语”的特点——以“geliable(给力的)”等新兴词语为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
其他文献
摘要: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经济一体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社会生活数字化等,一系列根本性变化对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时代发展对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农村,英语水平和時代的发展要求差距更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找出能适应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方法,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个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长之路,成为不同层次、不同规
【摘要】英语教学法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它以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以及与这些学科相关的科学为理论基础,与其他学科一样,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目的,实行的是应试教育。为了追求分数,急功近利,教学方法违反科学,以主观片面的观点看待外语教学,忽视外语教学的规律,及其过程的阶段性特点。只重视知识学习,不重视能力,或只重视能力,不重视知识的指导作用,不能为素质教育服务,只能为应试教育所用,所以被称为应试教学法。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0世纪科学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可以认为是认知科学的出现,这一过程甚至被称为“认知革命”。作为认知科学的主要分支,产生于80年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发挥着重要教育职能,培养了大批技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但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并不具备较强优势,且近些年社会与企业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综合能力提出了更多要求,英语能力逐渐成为人才能力衡量的标准之一。然而,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并不理想,学生普遍缺乏英语实践能力,且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有效性,高职高专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将针对高职高专英语教
【摘要】微信、微博、微小说、微视频等当今的流行语标示着“微”时代的到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能够跟上当前社会的潮流,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变革。本文就是针对微信、微博和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高职英语 “微”时代 教学改革  “微”时代的到来,给当今社会的信息处理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等职业教学在此背景下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同时给高等职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多元文化主义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带动起来的一种多文化和谐共存的发展模式。多元文化主义影响到了文化传播、教育等很多方面,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就是多元文化主义的一种实践。在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英语和西方文化的应用程度正在不断增强,但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在高校却没有充分体现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有人提出了大学英语文化的教学改革,本文将从这项改革的相关措施出发,探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教学道路。  
【摘要】英语是世界级比较重要的语言,作为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的工具十分重要,在高校中实行英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学生的发展,英语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有价值的语言。目前来看,我国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可是在英语方面却没有很好地融入进英语,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英语教学得不到理想的效果,也没有发扬传统文化,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分析出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如何实施,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成绩
【摘要】针对现阶段的英语雅思学习,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使学生们掌握了很多有效的雅思阅读方法,同时也背熟了很多的词汇知识,但到实践解题过程中依然无法取得一种较高的正确率。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学生对于雅思阅读考察话题的不够熟悉所导致。然而,雅思阅读中所涉及到的自然科学又有哪些呢?因此,本文就针对雅思阅读中的自然学题材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攻克雅思阅读中的自然学类型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希望能够为后期
【摘要】在以人类学为本的语言学理论中,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是具有最广泛影响的两个语言学学派。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注重意义和功能的研究,特别强调语境的作用,并把“选择就是意义”作为一条广泛运用的原则。语用学理论围绕语言交际的意义这一中心论题展开,从不同层面强调语境和语义在交际中的关键地位。两个学派虽然在研究任务和方法上有不同,但是二者有相似和互补之处。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 语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