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浅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on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科,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创新。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人的情感有迁移功能,小学生更为强烈。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融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意识,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要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失误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和学生交朋友,要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和理解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不怕出错和失败,逐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愿望和行为,形成不断探求知识的毅力和恒心,从而使学生处在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中,确保他们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欲望,敢干创新、善于创新。在教学简算“8 8 8 7 8”时,多数学生列出算式为:“8×4 7=39”,但有一位学生列的算式是“7×5 4=39”,这种思路不多见,我敏锐地觉察出这是可贵的创造性思维的萌芽,于是我马上予以肯定,并趁机鼓励学生:“创新并不神秘,也不是某个人的专利,只要能多开动脑筋,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创造性的人才。一番话使班上学生兴奋不已。
  二、让学生在好奇求知中创新。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只有学生对事物有了好奇,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思考,主动提出一些新的设想和见解,从而才有可能步入创新的境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好奇心,引发求知欲。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先请学生拿出他们在课前准备的几个大小不等的圆片,在直尺上滚动,测出圆的周长,记住数据;然后提问:“只要同学们告诉老师你的圆片的直径有多大,老师能很快说出你的圆的周长,谁愿意试试?”学生先是满不在乎,继而显得惊讶,议论纷纷:为什么我们一说出圆的直径,老师就能很快说出这个圆的周长呢?难道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吗?。教师把学生引入一个神秘的世界中,探索数学问题的渴望便燃烧起来了,教学效果好极了。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质疑中创新。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问是一点。”疑是启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科学发明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才会产生冲突,才能“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因此,我们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质疑时空,诱发学生生疑、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释疑。
  如在教学正比例时,我让学生判断:“圆的周长与直径是否成正比例”?学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后又提出:“当圆的直径一定时,圆的周长与圆周率成不成正比例”这样一个问题。问题的提出便引发了一场争论:一部分学生说我认为是成正比例的,理由是直径是一定的,圆的周长与圆周率是两种相关的量,而且周长与圆周率的比值等于直径,所以,圆的周长与圆周率是成正比例的;一部分学生说我认为是不成正比例的,理由是:尽管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而且比值也一定,但是当直径一定时,周长也就一定了,这不符合“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的条件,所以是不成正比例的。学生的讨论相当激烈,个个争得面红耳赤。面对这个场面,我没有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及时加以诱导和点拔,使学生彻底弄清“不成正比例”的原因,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正比例的意义。假如学生一提出圆的周长与圆周率成正比例时,老师就将其一棍子打死,哪有后来的“面红耳赤”,学生哪里还敢提出不同意见?那样就会使全班学生失去一次绝好的“大讨论”。正是这“我认为”,让学生跳出了“牢笼”,促成了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
  四、让学生在参与操作中创新。
  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进行思维活动时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用动手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如:在教学“5的组成分解”时,学生拿出小棒,通过动手操作,很快就学会了“5的组成”,接着学生又试着把7根小棒分成3堆,一会儿,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7可以分成2、2、3;老师,7可以分成3、3、1……一张张小脸充满了自豪。这时他们就是探索者、发现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不断探索新知识,不断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动机,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
  总之,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是关键,教师的点拔是保证。作为教师,要做到“善于指挥,巧于导演“,把学习的舞台还给学生,课堂要成为学生梦的乐园,让学生固有的灵性得以迸发,原始的激情得以生长,潜在的才能得以发挥。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这是学生个人生存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他文献
【摘要】学困生的减少和教育转化是当前教育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我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调查,分析发现:学生的自身心理障碍是形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心理的形成又与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为此有效转化数学“学困生”已成为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自我效能感  一、学困生概念的界定  学困生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巧用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然而,如何在仅有的45分钟的课堂上适时有效的
期刊
计算是数学中最基础的部分,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切实体会计算的意义与作用;在计算时,应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适时运用
刚刚步入神圣的教师行列,履行着为人师的职责,欣喜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些压力,特别是在面对公开课的挑战时,没有经验和一点点教学积淀的我,顿时感到束手无策。好在有诸多老师的帮助和指引,让我顺利地完成了这节课。现将本节课的几个突破口与大家一道分享,重温其乐融融的感觉。  一开始的时候我设置了很多问题来引入新知,但是试讲的过程中发现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后来我师父徐爽告诉我导入问题的设置不是难就好,而是吸引同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可见提出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可是,在目前的教学中,能在数学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的中学生却很少,我们的老师把学生一个个培养成了解题的高手,他们很善于去解题,却很少有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么做,不这么做行不行,以至于学生联想、创新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数学能力是学生通过思考,采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联想等方法,把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技能进行组合,
期刊
【摘要】高效课堂目标是指实现总教学时间最小化、有效教学时间最大化。对学习材料进行恰当的二度加工和再现,实现学习材料的匹配性、结构性、生成性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改革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活动与体验,实现情感与认知的统一和心灵参与活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改革教学方式,师生交往互动、顺学而导、把握好引导的度和时机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  有效课堂教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尽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作者就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办法,相信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会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小学数学课程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教育课程,学好小学数学,不仅能为以后学习高年级的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就应该
为人师者,可能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创造一个奇迹;可能不经意的一个眼神,就会扼杀一个人才。也就是说,教师每一个习以为常的行为,都可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也许有的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我想谈谈自己对此的看法,谈谈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用语的几个注意事项。  一、教师用语的重要性  首先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让同行们意识到教师用语的作用和力量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困生也是有头有脑,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和服务社会的人,只要老师善于用自己的爱心与智慧,循循诱导,寓乐于学,同时因时、因地、因人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学生一定会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兴趣课堂气氛如何激发评价  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也提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经过查找有关资料,发现在兴趣、动机、态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帮助下,继承人类知识财富,开发智能,完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提倡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又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切实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