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性自尊大学生注意偏向对记忆偏向的影响

来源 :心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iu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防御性自尊个体表现出一定的认知特点,如出现注意和记忆偏向。为进一步考查注意偏向对记忆偏向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注意偏向训练任务操纵了被试的注意偏向,配合词汇系列呈现学习任务记录被试对词汇的记忆偏向。研究发现,控制组对攻击性信息存在着记忆偏向,而训练组对攻击性信息的记忆偏向消失。结果表明:注意偏向训练可以即时性地改变防御性自尊大学生对攻击性信息的注意偏向,注意偏向可能是特质一致性记忆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中国性少数存在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是其最大的压力源之一。Bifactor模型能同时考察相互独立的全局因子和局部因子。在性少数压力模型的背景下,本研究基于Bifactor模型探究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对中国性少数(LGB)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和金赛量表对649名LGB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双性恋比同性恋感知的父母拒绝更高且心理健康水平更低;(2)父母亲消极教养方式的Bifactor模型存在部分差异;(3)对于LGB心理健康,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全局因子和拒绝局部因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1967名青少年被试(年龄13.22±0.36岁)进行三年追踪,运用个体定向方法考察青少年早期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异质性共发模式及其稳定性、与同伴关系间联系。结果发现三时间点均存在5个身体—关系攻击共发模式组:高身体—关系攻击组、中等身体—关系攻击组、中低身体且低关系攻击组、低身体且中低关系攻击组、低身体—关系攻击组,表明两类攻击表现出水平一致或类似的共发模式,且具跨年龄一致性。各共发模式身份表现出有差异的跨时间稳定性,低攻击组稳定性最高,其次是高攻击组、中等攻击组,低身体且中低关系攻击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武汉市619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网络受欺负对网络欺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①网络受欺负正向预测网络欺负;②攻击规范信念在网络受欺负对网络欺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③网络受欺负对网络欺负的直接效应受到自我控制双系统中控制系统的调节:网络受欺负对网络欺负的预测在控制力低的青少年中更显著。研究揭示了网络受欺负与网络欺负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从攻击规范信念和自我控制的视角干预网络欺负。
本文基于无意义词与简单几何体之间的跨模态映射效应,来研究社会知觉中人名发音与脸型的关系。本研究控制了人名发音的唇形和人物面孔的轮廓,通过简单匹配范式来考察人名发音与面孔之间是否存在跨模态映射效应。结果发现:被试将圆唇音人名与圆面孔匹配、扁唇音人名与尖面孔匹配的概率,均显著大于随机水平。该结果说明了音-形跨模态映射效应也存在于人名发音和脸型之间,这不仅拓宽了声音-形状跨模态映射的研究范围,对于人们取名字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来自北京、香港和台北的300名老年人的问卷调查,探讨了控制感、自我认同和政策支持感等因素影响老年人生命意义感的机制。结果发现控制感和政策支持感对老年人生命意义感均有显著的积极效果;政策支持在控制感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较高的政策支持增强了控制感对生命意义感的促进作用;自我认同在控制感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些结果对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与增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为探讨错失恐惧、自我损耗及关系型自我构念对社交网站成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基于有限自制力模型,采用问卷法调查了526名微信朋友圈或QQ空间的大学生用户。结果发现:(1)在控制性别的条件下,错失恐惧能显著正向预测社交网站成瘾;(2)错失恐惧还通过自我损耗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社交网站成瘾;(3)关系型自我构念调节错失恐惧通过自我损耗预测社交网站成瘾的前半路径。具体来说,相比于低关系型自我构念个体,高关系型自我构念个体的错失恐惧更多地通过自我损耗影响其社交网站成瘾。
本研究采用探测词再认范式,分3个研究考察了知觉者和行为者的贫富对个体自发特质推理的影响。研究1发现富裕启动条件下的被试更可能进行自发特质推理。研究2考察了行为者贫富标签激活的相应的贫富刻板印象对自发特质推理的影响,发现被试更有可能对富人刻板一致的行为句子进行自发特质推理。研究3考察了知觉者和行为者贫富对自发特质推理的交互影响,结果发现仅富裕启动条件下的被试更可能对富人刻板一致句子进行自发特质推理。上述结果表明贫富能够影响个体的自发特质推理,同时也为自发特质推理发生的灵活性提供了新证据。
为探讨政策执行偏差情境下公众不公正感对公众集群行为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对1756名社会公众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当局可责备性和愤怒情绪中介了公众不公正感对公众集群行为的影响。(2)公众不公正感还通过当局可责备性→愤怒情绪的中介链作用于公众的集群行为。
睡眠拖延行为是健康行为拖延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可概括为在没有外部原因阻碍的情况下,仍无法在预定时间上床睡觉的现象。目前的研究认为睡眠拖延行为是导致普通人群睡眠不足的重要原因,睡前日常活动及沉浸式活动常常诱导其发生,探讨其背后机制主要涉及自我调节和生物节律两大因素。利用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可尝试解析睡眠拖延行为的发生过程。未来研究可从其神经机制探讨及预防和干预措施等方面尝试展开。
经济不平等是影响阶层流动感知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经济不平等可能抑制、也可能提升阶层流动感知。在梳理两者之间复杂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经济不平等影响阶层流动感知的作用机制模型。经济不平等可能通过影响不同的心理过程,继而对阶层流动感知产生抑制或提升作用;此外,两者关系也会受到微观个体因素和宏观社会因素的调节,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关系模式。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察和完善经济不平等影响阶层流动感知的整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