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130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普通的案件,引发了关于职务侵占罪、侵占罪或是诈骗罪的定性争议,本文旨在对三个罪名的主要构成要件进行简单分析,以区分三种罪名的不同之处,界定该案的性质。
  关键词:职务侵占罪;侵占罪;诈骗罪
  一、基本案情:
  2011年3月,廖某购置了一辆二手货车挂靠在龙岩市某货运中转站,专门为货运中转站拉货赚取运费。2011年4月29日廖某再次受该中转站委托,驾驶自己的货车到龙岩市新罗区水泥厂承运整车水泥熟料至漳州市中坚水泥厂,在途中廖某乘机将整车的水泥熟料全部调换成烧煤矸石,至中坚水泥厂检验货物时被当场发现,后廖某驾车逃跑。经物价部门鉴定:该车水泥熟料的价值为人民币5万元。
  附:本案中的业务流程是:①由龙岩市新罗区水泥厂与漳州市中坚水泥厂签订货物买卖合同,约定待货物到达并验收后方支付货款,运费由卖方龙岩市新罗区水泥厂支付。②由新罗区水泥厂与货运中转站签订运货合同,待货物到达后,由新罗区水泥厂支付运费给货运中转站;③由货运中转站与廖某结算运费。
  二、定性分歧:
  对于廖某的行为,定性上存在以下五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中,廖某利用负责承担运送货运中转站货物的职务便利,采取以次充好的“掉包”手段,将单位(货运中转站)财物(水泥熟料)占为己有,数额较大,廖某的行为侵犯了货运中转站的利益,其行为已经构成职务侵占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货运中转站将货物交给了廖某承运,其货物已经暂时由廖某保管,廖某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占有已有,拒不交出,数额较大,构成侵占罪。
  第三种意见认为,廖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掉包的手段,以假乱真,企图蒙骗中坚水泥厂,其行为构成诈骗罪,但由于被识破而未遂。
  第四种意见认为,廖某的行为同时构成了职务侵占罪和诈骗罪,应当数罪并罚。首先在第一阶段即卸货掉包的时候,其主体身份是中转站雇工,主观上是直接故意非法侵占中转站的财物,且在客观上依据自己的职务权限取得财物,应定性为职务侵占罪;第二个阶段是将烧煤矸石当作水泥运到中坚水泥厂,企图蒙混过关,其侵犯的是中坚水泥厂的利益,构成了诈骗罪。
  第五种意见与第四种相似,认为廖某的行为可分为两个阶段,但第一个阶段的掉包行为应定为侵占罪,第二个阶段构成诈骗罪。
  三、评析意见:
  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本案中的廖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职务侵占罪,具体理由如下:
  1、在主体方面,《中华人民币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的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本案中的主体廖某系挂靠货运中转站,专门负责该中转站的货物运送工作,货物的运输费用由货运中转站支付,实际上廖某系该货物中转站的运输员,受该货物中转站的指派承担运送其承揽的运送水泥厂的水泥熟料到指定地点的工作,并对货物中转站负责,廖某是该货物运送的具体经办人。因此廖某符合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构成要件。
其他文献
摘要:洗钱犯罪形势日益严峻,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危害,反洗钱犯罪已成为打击经济领域犯罪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对洗钱犯罪防治措施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反洗钱活动,加强对社会利益的保护和整个国家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关键词:洗钱;金融机构;反洗钱措施  反洗钱犯罪,已成为打击经济领域犯罪的一项重要任务。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已经认识到洗钱的严重危害性,并纷纷通过立法及其他措施来打击洗钱犯罪。我国也
期刊
不断加强和改进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内部监督和预防制约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的方法和预防措施,是摆在纪检监察干部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为不断探索和改进基层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预防腐败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就对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和做好预防自身腐败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 纪检监察工作在检察机关的重要性  1、加强纪检监察工作为司法公正提供保障。司法公正事关人民检察院的社会形
期刊
一、基本情况分析  调研文章是根据胶州市人民检察院三年来受理的举报线索,对涉及举报村干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分析了相关问题的特点、原因并根据实际提出来相应的特点。  1999年至2002年以来,我院受理的举报线索中,涉及农村支部书记和主任问题的线索占总数量的35%左右。经过对来信来访情况的统计和分析,群众反应的主要问题有:贪污土地补偿款、小麦补贴款,侵占集体款;村干部私自卖地;利用拨款多报销用于村硬
期刊
摘要:《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出台后,刑事和解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审判阶段对刑事和解相关立法的适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刑事和解与量刑规范化之间如何衡平并融合;对不在刑事和解适用范围内但加害人积极赔偿的如何处理;刑事和解与刑事附带民事调解在实践中有何区别等等。如何在审判阶段正确适用刑事和解的相关规定,确保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和功能得到彰显,将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刑事和解;附带民事调解;
期刊
摘要:审讯是侦查人员在侦查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所进行的审查和质问的侦查行为,是在特定场合通过面对面的问答式语言交流获取口供的对抗活动。审讯能否顺利突破,除有效组织正面语言交锋外,还要适当运用一些助推方法。  关键词:审讯;自侦案件;刑事拘留;助推法;技巧  审讯是侦查人员在侦查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所进行的审查和质问的侦查行为,是在特定场合通过面对面的问答式语言交流获取口供的对抗活动。审讯是需要斗智斗勇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一个网络时代,网络上的犯罪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犯罪形式,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我国现有的网络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对网络犯罪不能完全实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对于网络犯罪,我们不能坐视不管,一个新的社会现象的出现,我们就应该制定规范其合理性的对策,一种新型犯罪的产生,也为我们司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从管理对策,法律对策,社会调控等综合方面的手段制定等方面的对策
期刊
摘要: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第四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这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新的监督权,体现了新刑事诉讼法所倡导的加强人权保障的理念。因此,正确理解检察机关对于指定监视居住的司法监督权,是新刑事诉讼法指导下监督检查工作面临的新的考验。  关键词:指定监视居住;合法性监督;人权保障  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
期刊
摘要:检察机关对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的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判决和裁定主动提起抗诉程序是人民检察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体现,然而这一制度遇到理论和实践的严峻挑战。笔者认为现阶段检察机关自行启动抗诉程序存在合理性和必要性,并主张通过限制抗诉事由,进行有限抗诉等方式,探索出检察机关自行启动抗诉程序的出路。  关键词:自行启动;民事抗诉;困境  检察机关自行启动抗诉程序是指检察机关在认为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
期刊
摘要: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在解决国际货物买卖争议中的作用日显重要,关于公约的适用与排除也是实践中经常见到的问题。公约的排除适用的情形包括合同当事人事先或事后明确共同约定排除适用,合同当事人其他约定中推定排除了公约的适用(即事前默示排除),以及合同当事人事先未约定适用公约且事后也未就适用公约达成合意(即事后默示排除)。最后一种情形,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时常可见,但认定此种事后默示排除的方式常有违公
期刊
摘要:交通肇事后行为人报警并停留在现场的行为由于在刑法、行政法等不同的法律层面均有不同的评价,因而在刑事审判量刑活动中以是否构成重复评价为核心,就该行为可否认定为自首问题存在理论争议。本文将结合交通肇事罪的成立和自首的构成要件,论述交通肇事罪“视为自动投案”。  关键词:交通肇事罪;自首;视为自动投案  一、最高法认定交通肇事罪的自首行为  最高法2010年12月28 日发布《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