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艺术的“忌”律与“主”意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ua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一节课,情境创设的艺术高低,效益大不一样。如果要让学生能不知不觉融入到学习中,首先取决于情境这一味良好的催化剂。对于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个人认为,如同写作中讲究的“凤头猪肚豹尾”,不仅需要一个华彩的开篇,也需要一个精彩的高潮和强有力的结尾,更需要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功底来奠定并创设整堂课的基调和旋律。下面,就本人的体验和所见所闻从两方面总结如何让教学情境设计得更艺术。
  ● “忌”律
  第一,忌“长”。创设情境只是服务于课题,不可占用过多时间,更不能太长,否则不仅是过犹不及,且会喧宾夺主。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曾经说过一个案例,在某地的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中,一个参赛者在15分钟的说课环节里,光铺设情境用了10多分钟,其他部分一带而过,显而易见很容易失败。 故对融入于导入环节中的情境创设,最精妙之处便是于三言两语之间,铺就一学习情境,尽得导入之风骨,不拖沓不累赘。
  第二,忌“平”。情境创设即为“凤头”,不可如白开水般寡淡,若落到可有可无之间,那便纯成了浪费时间。一青年教师的《数字化图像的合成》的课上,开篇教师的问题是“同学们喜欢照相么”,自以为得意,反应了了。与此鲜明对比的案例是一节技术课上,授课内容之一是“随机函数”,教师备了几盒各色小球,分别发给三个学习小组,问题是:同学们谁能有幸抓出海洋之心?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踊跃回答,情境既活跃气氛,又紧扣课题,一举两得。“文似看山不喜平”,情境的创设也是如此。
  第三,忌“涩”。“平”和“涩”是两极,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用一个更为生涩的专业问题来引发另一个专业问题,也不是情境设计的好方法。初讲搜索引擎时,为使学生对搜索引擎的原理理解透彻,本人整理了大量的专业知识然后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课后调查时学生反映:本来还有点明白,听完后觉得更迷糊了。之后修改教学策略,先创设了一个无主题情境----“我们一起搜吧”,和学生搜索各种感兴趣的话题,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而后再类比讲解原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即情境创设应遵循认知规律,由感性到理性,从量变到质变,循序才能渐进。
  第四,忌“华”。从“华彩”到“浮华”,这是情境创设中大家都爱钻的“牛角尖”。随着科技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越来越完善,创设情境便陷入了“无所不用,无所不至”,“动画、音频、视频”一个也不能少的境地,而不管是否需要,是否恰当。这么多手段杂糅在一起,一节课下来,教师手忙脚乱,学生眼花缭乱,整个课堂是热闹一场,落实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感受最深的案例是我在讲“冒泡排序”时,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咱们按一个新的规则来排个队,现在我需要6个同学来做志愿者。然后在讲台上按冒泡排序的原理演示整个过程,再用数字排序巩固。不用任何现代技术,朴实、简单,但却清晰无比。无独有偶,一位教师在讲解遮罩动画的原理时,用了一幅长卷和一张镂空的纸充当遮罩,分别移动后面的长卷和镂空的纸,遮罩动画自然形成,无需太多语言,原理自现。其实这不是要不要新奇与绚丽,而是要博采众长、取之精华。
  ● “主”意
  第一,调查学情,贴近学生。任何一个情境都不是万能钥匙,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情境务必要跟课堂当时的气氛、当时的学生配合起来,让气氛活跃,学生能够参与,否则便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比如搜索引擎这一节内容,当时恰值“苹果教主”辞世,本人便围绕这个热点,设计了系列问题:“三个苹果指的是什么;第一代iPhone的内存、像素是多少;iPhone、iPad、ThinkPad你能分得清么”等,来展开搜索,课堂效果良好。共享此教案给一同行,因同行的学生都是大城市的学生,知识面极广,这些问题不用搜索就都知道答案,虽仍可让学生体验搜索过程,但却失去了情境创设的意义。故做好学情调查,量体裁衣,是情境创设的根本和基础。
  第二,标新立异,一反常情。情境创设,除了符合课题,还应避免常规,力求新颖,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成为一块“磁石”。在一位老师信息评价的课堂上,上课起立问候之后,他很是郑重地宣布说“下课了”。一时听课的老师和学生无不大眼瞪小眼,俺私下竟想,难道是太紧张了。情况自然不会如我揣测这般,这是授课教师创设的情境。多么提神,听课的所有人一下子都被吸引了。但是,立异有度,思想性要特别注意。比如,在一节“技术试验”的通用技术课上,老师上课伊始,便说:“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欢迎各位听课的老师。”掌声四起,老师大声说:“不够响,不够热烈。可怎么拍手才能让声音更大?”这边厢,已有学生想动手试验,老师突然宣布:“只准想,不准动。”这个逆向的要求,虽然创设了特别的情境,但是思想立意稍嫌庸俗,让听课的教师感受不妙。如果改成“为我们每一天都有进步鼓掌吧”,是不是会更好?所以,情境创设,不走寻常路,仿似奇兵突至,惊人之举也有惊人之效。
  第三,师生互动,以情动人。课堂永远是“师、生”两个角色互动的舞台,而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若想唱好这出戏,“情”则是最动人的要素。在教学中,良好的沟通与温情的传达一直屡试不爽。一位老师在一节优质课上,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我的学生们托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他们的贺卡,想跟同学们交朋友,同学们想不想也做贺卡让我作为信使帮你们带回去啊?初中的孩子,一听都兴奋极了,既是情境又是主题,一举两得。以爱作为情境,以爱作为线索,播撒的不仅是知识,收获的也不仅是课堂效果。
  第四,雪落无痕,润物无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情境创设应自然、不着痕迹,如踏雪无痕,春风拂面,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设定好的情境。例子来自以民间艺术为主题情景进行信息交流的课。上课后,授课老师说,她最喜欢的人是已经80多岁的老奶奶。奶奶教會了她剪纸、做虎头鞋等等,娓娓道来,自然切入课题。学生也带着丰富的情感一起去探讨起来。情境创设之最佳境界便是化“情境”于无形,自然贴切,了无痕迹。
  情境创设的艺术性涉及的话题还有很多很多,注意的问题也不胜枚举,在实践中改进、发展是最永恒的主题。
  苍山点题
  艺术更广泛的概念是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包括美术、音乐、文学等各领域的艺术,一般它们都有一个归宿,即美的享受。
  我们这里说的艺术是比喻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方式、方法及事物。教学艺术就是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语言、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及教学的各种相关事物(知识、技术、情感、主题、过程等)。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艺术,不仅希望有美的享受,还要有技术的收获。
  如果想让自己的教学有一定的艺术性,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对教学内容、技术操作融会贯通,还要能够有多方面的知识、经验和创新思维。但是,不论你我水平如何,我们都可以有教学艺术的追求,因为艺术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教学艺术是属于每一个教师的。
  艺术就是个人自己,教学艺术就是教师自己,只不过我们需要学生一起来构建教学艺术的广阔天地,一起让思维与心灵自由而美好地高飞远翔!
其他文献
科教兴农必须实现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转轨,而科教兴农比科技兴农更完整、更科学,也为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分析、论证
中国的二板市场将呼之欲出,二板市场是一个专门为新兴公司和中小企业提供筹资渠道的新型资本市场,被认为是创业投资退出的最佳通道.从中国的创业投资状况去审视中国二板市场
有关国有股的流通和减持问题已经引起了理论界和管理层的极大的关注,在分析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思考,对流通方式、流通目的和流通顺序等作了分析,从立法
2015年C-NCAP管理规则实施三年来,不仅在推动汽车安全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使我国汽车安全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还促使车型的整体得分、主要评价指标和安全
华硕针对职场新人与商务人士推出了一款具有超高性价比的商务笔记本PR04JS。外观方面,这款机型机身线条明快而硬觇直角直边造型展现了商务人士专属的简洁与沉稳。其面板以银灰
从理论上说,专业似乎定义着差异化竞争中的优越,具有安身立命的不可替代性和固定消费群体的稳定性。然而,在群雄并起的广东电视媒体市场,影视剧依然是目前各类型电视节目里最受欢
雷州半岛是台风多发地区,每年夏、秋季节,大大小小的台风接踵而来,对台风的报道成了当地媒体的“家常便饭”。笔者十多年来,年年冲锋在台风一线,对于如何报道好台风新闻、如何在台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条件(一)背景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快速走进了课堂,
当前,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代替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辅助教学手段。它能够通过绚丽多彩的视频和动感立体的文字,以及色彩缤纷的图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教学内容,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