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木船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2009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岸边,有三只木船系在同一根桩子上,头挨头,度过了一个宁静的夜晚。
  清晨,三只木船在薄雾中同时醒来。“我梦见大海了!”最年轻的木船兴奋地说,“真是美极了!蓝色的海水,金色的沙滩,粉红色的珊瑚。海水温柔极了,轻轻摇晃着我,成群的海鸟在我周围唱着天上的歌儿,浪花们在我身边跳着轻快的华尔兹……”其实,年轻的木船哪里也没去过,真不知道,这些景儿是怎么钻进它梦里的。
  “我做了个噩梦。”中年的船似乎没有睡好,声音沙哑,有着浓浓的疲倦。“我梦见主人将我装满了货物,沉得喘不过气,而天气忽然又变得恶劣,风浪将我推来搡去……很想找个避风的地方躲一躲,连天暴雨却让我什么也看不见……真是焦急啊,眼看着雨水就要将船舱灌满,一个巨浪又向我掀来……我拼命侧身一闪,就惊醒了。所幸,这只是个梦,这个梦做得我好累……”
  “我也做了个梦。”老年的船慢悠悠地说,“我梦见了故乡,梦见了我的母亲——她还是那样的美,葱葱茏茏。我母亲是山上最粗壮的树,可惜,在我很小的时候,她就被砍走了……一直下落不明。我还梦见了我的兄弟们,他们是和我同时被砍下的,有的做了桥梁,有的做了家具,也不知道,他们如今可还健在……我那最小的弟弟,因为幼时受了伤,后来便一直弯曲着身子,我们离开大山的那天,他躲在灌木的怀里不停哭泣。当时,我们只为自己即将奔赴前程感到兴奋,哪里顾及到它的悲伤。如今想来,我这一生,虽是见过不少世面,可行走的每一步,都身不由己。最终,也是落个朽木一堆,漂在异乡……倒是我那留在山中的小弟,至今,仍可过着悠闲看云的日子。”
  薄雾散尽,水面清净无痕,三只木船,依旧头挨着头,沉浸在各自的梦境中。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还是这座山峰,博格达尔峰。  湛蓝的,湖水的心藏着那些云朵,那些被风吹醒的浪花与长调有关的颂歌。青草簇拥着庭院的美丽,和着长调的韵声漫向天际——  谁,是远方最远的铁骑?  湖水、山峰、原野。那特有的朴实衬托出你光辉的气质。  鸟儿,飞过。  这静谧的湖水是树干的寄托,我瞧见你倒影的身躯,与云朵映衬的美丽,傍晚越近,你离我的目光就越远。每一次回眸,就是一次对生的渴望。  风儿绕过我的灵魂。那凸显的
每天吃过晚饭,严惠语都会准时打开电视,收看黑龙江电视台和云南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自从女儿考上云南大学,为了能攒够女儿下学期的费用,老公背起行李跑到黑龙江打工去了。老公身体不好,天凉易感冒,天热又眩晕。而女儿没有出过远门,十八岁了,在严惠语眼里还是个孩子。于是,严惠语每天晚上收看这两个电视台的天气预报。  “明天有暴雨,从寝室出来上课时要记得带伞。”“明天有大风,在脚手架上要当心啊。” “明天是三
1     多戈拉着比克,蹑手蹑脚经过莎丽小姐门前,顺着扶手上了楼,溜进贮藏室。  “要不要点个火?我知道点火的咒语。”比克小声问。  多戈摇摇头。黑暗让他觉得安全,亮光反而让他不舒服。他松开爪子,将浸透了汗的信纸抻平,借着微弱的光看起来:  多戈和比克,你们好!  这是来自S星球的信,说起来,你们可能还不相信,但真的有这样一个地方,它才是真正的天堂,属于老鼠的天堂!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树,同一棵树上
蒋明、扎西才让和喻言这三位诗人,虽然人生际遇迥异,但他们都是对现实有着深刻体验和感悟的诗人。他们的诗在直击和迂回的多重层面,都有着撼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夫妻》《坐大巴回乡》《情敌》这三首诗以悲悯情怀和批判精神为底色,深入存在场域,从不同维度勘察着人生的困境,再现了当下复杂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真实的生命状态。  蒋明是一位打工诗人,他的这首《夫妻》,是奔波在异乡的打工群体中特殊的一类生存共同体——“夫妻
一书在手·房事不愁一书在手·健康长寿秘传神方·值得拥有传承上古矩献·广博百家之长探索解密房事养生益寿之谜《房事养生益寿秘传》全书分古今篇、食疗篇、功法篇等,编进
11月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环比回落1.4个百分点。本月PMI自2009年3月份以来首次回落到50%以内,显示出经济增速回落趋势仍将延续
古往今来,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在自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展开了门类齐全的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众多的、惊人的成果。然而,人类对自身的行为、特点和自身的发展规律的研究,却远
在我看来,十多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有两个主要的理论问题未能得到切实解决:其一,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实践标准,究竟如何与实践主体自身的价值需要标准相统一?因为
校园里有默默无闻的木头人,更有心灵的知音者——“见死不救”的“坏冤家”早晨的食堂人满为患,孙琦排在队尾,在兜里翻着饭卡,盘算着该吃包子还是油条。 On the campus 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