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聚合不力 车联网安全难题待解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美国一名致力于追查政府监控市民通信事件的记者遇车祸身亡,有人怀疑他的死亡是FBI所为,认为这可能是一场远程操控的车祸。显然,只有汽车与互联网相连之后才会让人产生这样的猜测。这件事也加深了人们当前普遍存在的对汽车被远程操控的忧虑。
  绕不开的安全话题
  安全永远是人们对汽车行业的第一诉求。当前,业内正在大力研发汽车安全技术以提升正常驾驶时的安全性。他们所关注的汽车安全技术通常以碰撞发生的时间点为临界点,分为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
  主动安全技术以减少或防止汽车安全事故出现为目标,主要包含动力制动(包括防锁死制动系统ABS、电子稳定程序ESP)、胎压监测(TPMS)、夜视探测、碰撞避免(停车辅助、盲点检测、车道偏离警告、驾驶员瞌睡预防)等应用系统,还有基于传感器(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影像)的应用。这些应用可以帮助驾驶员观测道路状况,并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发挥作用,警示驾驶员危险迫近。被动安全技术以降低已发生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伤害程度为目标。汽车主动安全市场规模发展空间很大。根据赛迪顾问预测,2015年我国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包括底盘控制和安全系统)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未来三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15%左右。
  车联网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驾驶的安全性。但在车联网时代,技术发展在为人们驾驶提供了进一步的安全保障的同时,也让人们面临更复杂的环境。比如,车内半导体数量的增多加大了电磁干扰,进而增加了安全隐患。又如,汽车中的生命安全可能掌握在远程操控网络的人手中。在2013年黑客大会上,两位黑客介绍了如何攻击丰田普锐斯和福特翼虎的控制系统,从而实现包括高速行驶时突然制动、使车辆刹车失灵、猛打方向盘在内的一系列操作。
  真是骇人听闻!车联网的安全问题依然绕不开网络安全、个人隐私保户等,因此,它受到车联网领域的空前关注。“目前车联网发展遇到的最大的安全问题是汽车可以通过互联网被远程控制,但又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王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与车联网应用一样,车联网安全也是一个远未成熟的话题。如果将车联网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发展车内网,发展车载信息系统(Telematics)以及发展车车、车路协同,那目前它处于第二阶段。车载信息系统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很多安全功能是人们需求的升级,功能完善尚需时日。王桓认为这些安全技术的不成熟不构成影响车联网发展的主要问题,技术会逐渐完善。
  抗电磁干扰是汽车安全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在2013中国汽车电子国际论坛暨汽车半导体应用峰会上(下称峰会),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分会主任委员徐立曾经说:“由于车辆为移动体,所处电磁环境复杂、严酷,不同地区的车辆对电磁干扰的响应也不同,因此,研究汽车的电磁兼容性(EMC)非常重要。EMC作为汽车性能的一个重要能力,如果处理不好将是汽车安全的一个短板。”
  安全需求催生跨界服务
  产业健康发展依赖于产业链的成型和相关企业的协同。目前车联网产业链仍不完善,车联网价值链远没有成熟,驾驶员不愿或不敢使用车联网就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体现。
  “在国内,即使新车有车联网的功能,很多人也不愿意使用,车联网功能的激活率不到30%。因此,车联网要为汽车消费者提供全新的更高水平的体验才能获得人们的青睐。”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景在峰会上将国内外车联网的发展形势做了对比,“在发达国家,车联网从简单的做Telematics发展到了做生态链。”他以保险业举例说,现在,保险公司借助车联网可以更精确地跟踪汽车用户的行为,了解每一个用户驾驶的风险,并以此确定每一个用户的保费。
  一项国外调查表明,随着车联网的不断发展,目前用户的兴趣正从在线导航转向为在线诊断,比如进行客户关系管理、车辆管理等。
  当然,产业链的延伸正在把交通、IT等行业聚合起来。据美国最近的研究,在信息技术上每投入一美元可以为GDP增加10美元,也就是说受众越多,产出越大。在驾驶安全方面有类似的效应,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有安全需求。而安全常常意味着个人和集体利益的统一,比如说交通达到一定的安全指标后,行人的安全会有一定保障,保险公司会盈利,公共安全部门的工作会减轻,道路效益提高等。
  由此可见,保障驾驶安全可以使多方的获益。杨景认为,要基于驾驶安全打造一条开放、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我们要构造一个环境,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获益,而且用相同的技术,参与者获益越多,整个系统的价值越大。”在这条产业链上,数据的采集、分析、挖掘以及最后的辅助决策是终极目标,它需要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这时自然涉及信息技术产业。当然,网络安全厂商更是这条产业链上必不可少的一环。
  不难推测,以后车联网在安全层面的产业链涉及金融、紧急救援、医院、汽车维保、交通运输、IT等诸多领域,当然,要形成这样一个多边契约结构,形成优级良的商业环境,任重道远。
其他文献
随着企业逐渐走向全球化、业务流程趋于自动化,为了向遍布全球用户提供具有一致性、高度可用性、高度可扩展性的服务,企业对IT基础结构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而对最大程度减少系统停机重要性的研究也充分地反映了这一点。   IDC最近的关键业务工作负荷研究表明,即便一小时的停机所造成的影响也非常巨大。略微超过48%的受访者声称,一小时的中断将产生“严重的业务影响”。另外,7%的受访者将这称为“业务灾难”。加
作为中国领先的管理软件与服务提供商,慧点科技将率先引入的国际先进的GRC管理理念与中国客户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打造了以“管控·风险·监管”为核心的管理软件与服务体系。主营业务为向大型企业集团及政府部门提供GRC(Governance、Risk and Compliance,即管控、风险与合规遵从)企业管控软件的开发、实施及服务。  慧点科技以GRC理念统领各业务,打造形成了包含IT应用规划及专业咨询
本报讯 5月23日,在公安部的直接指挥下,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岸警方联手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斯里兰卡、斐济等6国采取集中统一行动,成功摧毁了“11·29”特大跨国跨两岸电信诈骗犯罪集团,抓获犯罪嫌疑人482名;捣毁拨打诈骗电话、转账洗钱、开卡取款和诈骗网络平台等犯罪窝点35处,缴获银行卡、电脑、手机、网络平台服务器等一大批作案工具和赃款,破获电信诈骗案件510余起。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电源突然中断会带来什么?数据丢失、通信中断、设备停运、商机延误……您是否计算过电源中断给您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多少?对于用户来说,在每次计算机系统发生故障后,大约要花费四个小时去恢复系统运营。之前有一些调查显示,世界前500强企业中,平均每年也会遭遇数次计算机系统故障,而这些故障往往也会由此及彼地影响到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比如交通瘫痪、仪表失灵、手术中断……电源中断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无法估量。那么
在Lloyd’s2013年风险指数中,网络安全在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中排名从去年的第12位上升到了今年的第3位,财务、声誉和有形资产损失的潜在风险使得网络安全成为企业董事会热议的话题。然而,很多企业仍在努力寻找如何在抵御有组织的网络犯罪并遵循法律法规的同时,采用全新的IT解决方案以获得业务收益。  安全方法论应对挑战  无论是五百强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当前都面临严重的网络安全威胁。惠普公司企业安全产
蓝盾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蓝盾股份:300297)成立于1999年10月,坐落于软件业发达的国家级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广州天河软件园,是国家重点软件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目前国际云安全联盟(CSA)企业成员之一。  十几年来,勤劳智慧的蓝盾人凭借高度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自主研发出十个系列、近50个型号的产品,多项产品通过公安、保密、军队等权威主管部门的检测认证。  蓝盾拥有A
云计算对移动硬盘来说,也许不是一件好事。今天,便携式的移动终端、容易获取的网络内容和大容量的U盘使越来越多的用户不再携带移动硬盘外出。不过,另一方面,人们创造内容的速度也在加快。单是一次旅游就可能创造几个GB的照片、十几GB的视频。工作中创建的文档数量也不断增加。人们希望在差旅中也能随时浏览这些内容,又不希望失去对这些内容的充分控制能力。  “可以说,个人云存储是未来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报讯 8月22日,惠普宣布,COO(首席运营官)比尔·维特(Bill Veghte)将出任惠普企业集团执行副总裁兼总经理,担负包括协调开发该公司的云解决方案产品组合等职责。原企业集团负责人戴夫·多纳泰利(Dave Donatelli)则将出任一个新职位,工作重心放在鉴定前沿技术上。同时,惠普还将旗下营销和通信部门进行合并,由CCO(首席通信官)亨利·戈麦斯(Henry Gomez)负责运营。惠普
作为行业内最具影响力及产品美誉度的品牌之一,北京通达信科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通达)的OA以其超高的性价比著称业内。过去,曾经有媒体戏称:“通达将产品定位于中低端市场,服务的对象多是中小企业客户,在大中型、集团型企业用户中难觅踪影。”此言不足为奇,因为通达过去为众多中小型企业提供了大量价格低廉甚至免费的OA产品,通达充分考虑到中小企业购买OA系统的预算有限,让这些用户可以实现自身管理系统现代化的梦想。
即将在3月13日举办首届面向成长型企业的SAP Business One中国峰会上,SAP中国除了将发布全新升级的Business One 8.82产品以外,还将发布基于云平台的SAP Business One On Demand解决方案,并展示SAP Business One如何借力SAP HANA实现实时数据计算。SAP作为管理软件领域的一面旗帜,其举动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云计算和商业智能(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