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e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课程理念逐渐渗透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有了彻底的转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课程改革沿着素质教育的方向稳步推进。在欣喜之余,回顾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仍有许多需要我们探究、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表现在数学课堂上,由于我们对课标的解读不够透彻,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入,对教学反思不够彻底,导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成了制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数学课程改革的瓶颈,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下面,本文就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做一剖析。
   一、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值得商榷的问题
   1.缺少数感的培养
   数感是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自觉地、主动地对数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一种对数的理解和具体运用的潜意识,它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素养。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往往对基础的概念性的东西重视程度不够,因为数学概念比较复杂,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叠加,课堂上老师一般的处理方式就是读上几遍,然后对重点的语素做一特别强调,然后就进入到具体应用阶段。如五年级数学中的“因数与倍数”的教学中,老师上课时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出因数和倍数的关系,9×4=36,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然后强调了0除外的一种情况。接着就根据算式说一说,进入了训练环节,最后让学生自编算式,并说说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其中有一位学生的算式是:0.5×9=4.5,然后说出4.5是0.5和9的倍数,0.5和9是4.5的因数,出现了错误的思考,这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吃透概念,没有形成数感,忽视了倍数和因数只有在自然数的研究范围之内才有这样的关系,当然0除外。
   2.缺少应用意识的培养
   所谓的应用意识包含两个层次的意思,其一指的是在數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对具体提出的实际问题,能运用所构建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的策略,具体表现在对问题的发现和提出,以及运用数学技能解决问题的一种潜意识。其二指的是把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密切地结合起来,学生要清楚地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学习数学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仅仅局限于教材、课堂,教材中呈现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些脱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花力气读懂题里面的文字信息和例题情境,又要思考里面包含的数学问题,这样给学生制造一种就数学学数学的思想,使他们感到数学的抽象、枯燥,逐渐对数学产生厌烦的感觉。
   3.缺少推理能力的培养
   推理能力是数学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重点培养的能力,只有学会了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数学地”解决实际的问题,才能有助于学生推理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拔苗助长的现象,过分地重视成绩,对一个比较难的题型,只注重解题步骤和解题结果,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地记住各类题型的解决方法,这样的教学虽然在短期的应试中取得了效果,但不利于学生长足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推理能力形成,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4.评价的肤浅化
   课堂教学评价在课堂中扮演着激励和调控的作用,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当前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只重视结果缺少对过程的评价;评价语言单一,呆板不够新颖,缺少诚心。这样肤浅的课堂评价失去了课堂评价原有的意义,使课堂评价流于形式。
   二、当前课堂教学中问题改进的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指导数学教材编排的理论体系,它承载着数学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的知识体系,对教学起纲领性的指导。所以,我们要加强课程标准的解读,用课程标准的理论体系和具体的要求去全面、系统地挖掘教材所蕴含的知识,再结合具体的学情,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取舍,再结合实际的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资源。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数感和符号感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自觉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利用数感的桥梁作用,建立知识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利用“数学地”解决问题,注重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从而热爱数学,热爱科学。
   2.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策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合理、恰当的评价。特别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评价语言的多元化,对学生的各种评价要发自内心的欣赏或指出问题,让学生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及时地调节自己的心情或解题的思路,实现知识的建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养。
   总之,我们要正视数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认识到问题,通过研究、反思解决了问题,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有利于数学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
  编辑 温雪莲
其他文献
摘 要: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由一个一个的问题组成的,有时相同的问题会有多种不同的解答。在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下,利用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中提问的效率决定了学生能否用更加深入的方式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因此如何提升教师的提问效率逐渐成为当下探究的重要课题。小学语文作为最基础的人文学科,对学生文学素养和综合运用词句能力的培养有重要影响,教师要利用好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摘 要: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口语交际能力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一个具备口语交际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提出,国家对于语文课程的要求也逐渐改变,国家要求语文教学不只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还要求学生学习口语交际,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小学生正处于对社会和生活的认知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 要: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表现出了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核心素养发展是当今教育教学模式中关注的重要内容,要求学校教师重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在其指导下探索正确的教学策略。在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上,以部编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可以为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更好的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策略;小学语文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小学生
期刊
期刊
期刊
摘 要:小学英语属于启蒙教育阶段的关键学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一定要把握好教学特点,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及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要认识到目前小学英语课所面临的挑战,找出成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改善,进而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特点;挑战   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小学英语教学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手段,都已实现全面更新,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本身及其全方位能力的发展需求。然而从
期刊
期刊
期刊
摘 要:活动课与一般的学科课程相对立,在素质教育广泛推行的当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教育理念、教育背景与基础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更看重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而相对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正因如此,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展容易呈现出次数少、内容少、效果差的特点。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对活动课的研究与实践,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增加活动课在教学中的比重,同时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