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学宿命意识比较研究--以《红楼梦》与《荷马史诗》为例

来源 :剑南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feng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述宿命意识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都十分常见,作家通过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将宿命意识的内涵蕴于人物的自身命运之中,使作品内涵更加深刻。本文主要从《红楼梦》及《荷马史诗》两部伟大的经典著作文本入手,梳理出宿命意识在两部作品中的不同体现,进而挖掘其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红楼梦》用命运观念解释人生,浓重的宿命意识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意识和宿命思想。《荷马史诗》层次清晰完整,比喻内涵丰富,其中同样渗透了浓厚的宿命意识,无论是人还是神都陷入了无法逃脱的命运“怪圈”。 Summary Fate consciousness is very common in literary works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countries.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characters in the works, the author embodies the connotation of fate consciousness in the characters’ own destiny and makes the connotation of works more profound. This essay starts with two great classic texts, “Dream of Red Mansions” and “Homeric Epic”, combs the different manifestations of fate consciousness in the two works, and then explores the deep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hind it. “Dream of Red Mansions” explained life with the concept of destiny. The strong sense of destiny made the whole work full of tragic consciousness and fate. “Homeric epic” clear and complete level, metaphor rich in content, which also infiltrated a strong sense of destiny, both man and God are caught in the fate of “strange circle ”.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其有很强的逻辑性,这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上有着很大的排斥性,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能够接受数学,在这个基础上,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组成部分,通过数学作业,教师可以清楚学生在学习上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但是
微课视频相比课堂教师讲解最大的优点就是视频一旦制作成功便可以让学生反反复复学习,对于学生完全掌握知识点益处颇多.本节课要通过微课给学生讲授现在分词的构词规则,学生
在陶行知极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即生活教育理论中,德育理论占有重要的位置.其次,本文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了功利性是中国教育的特色,并探索了中国教育具有功利性的历史根源.最
二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教学中,识字这一块,学生的兴趣还是有的.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运用过程中错别字多,不能很好地运用,如何在有限的时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成长的关键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根据笔者多年带班经验发现,学生在见习期间无论在学习、生活、心理以及安全上,都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临床见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复杂,考试题目开放灵活,需要考生全方位、多维度地理解历史知识,掌握历史思维,从而达到高中历史学习目标.鉴于高中阶段应试教育任务重,历史教学面临着用有限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对于我们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四书》、《五经》等古籍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后人的珍宝,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