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经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enxj86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国诗经学会主办、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河间市人民政府协办的“中国诗经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8月3—6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及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八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学者们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他文献
东南沿海E市新区1%常住户抽样调查显示,98%以上的受访者对上访行为表示理解;在遭受利益损失或不公正对待、相对缓和的解决方式无效时,潜在的上访者比例会超过10%。排序逻辑模型回归结果说明,上访主要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非宣示政治主张;生活满意度低会导致更激烈的行为选择,潜在上访者具有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非理性特征;外地人、民企和外企人员、农民、下岗职工等体制外人群,选择上访的倾向更明显。
本文是《(水浒传)简本异同考》一文的上篇,共分十一节,从书名、作者署名、序文、版式、总目、回次、回目(以第31/32/33回为例)、引头诗、正文(包括专门名词、人名、武器、数字统计的歧异)等方面以及此有彼无、此多彼少等情况,比较和研究藜光堂刊本和双峰堂刊本的异同,并探讨它们共同的来源。
晚清宋诗风兴起的衍生现象之一是黄庭坚热。程恩泽与祁甯藻在澄怀园三次比邻,乃这一现象发生的地缘。程恩泽师承翁方纲嫡传弟子凌廷堪,间接接受了翁方纲对黄诗的倾心;湖南学政期间结识邓显鹤,明确了宗黄的诗学趣向。祁膏藻诗“规抚《壹斋集》”,而《壹斋集》的作者黄钺终身服膺翁方纲的学术盟友朱筠、朱硅,又与凌廷堪是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同年,这种师承渊源可以说是诗风变迁的人缘。京师中硕果仅存的诗坛耆宿黄钺既是程恩泽的师前辈,又是祁寓藻的诗导师,早在嘉庆时期黄钺就揣摩山谷诗,道光初年以“老涪翁”的姿态,与南书房的程恩泽、祁寓藻等
辛亥革命前后十几年间的主流小说家,其部分或整体曾被冠名为“旧派”、“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黑幕派”、“近现代通俗小说家”等等。究其实,他们并不专注于“鸳鸯蝴蝶”;亦非奉行“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称为“旧派”,显然遮蔽了其不断趋新的一面;其作品追求雅俗共赏,更非全用通俗的白话写成,用“通俗”两字并不能概括其基本特点。实际上,他们在中国近现代小说急剧变革中的主色调是力倡“兴味”第一,以小说的“审美性”、“娱情化”为旨归。他们掀起的“小说兴味化热潮”是中国小说现/弋转型的重要一环,故应将其正名为“兴味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管主办、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是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业性学术刊物。本刊作为2017年度中国百强报刊、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在学术界和理论界占有重要地位,并为广大读者所关注。
2020年,《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一如既往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赐稿。杂志侧重刊发围绕体制机制问题进行比较研究的学术论文,主要栏目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二农问题”“公共治理”等,新设的“学术新锐”栏目旨在鼓励学术新秀开展高水平研究和高质量写作。
文章认为,通读《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一书可以发现,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特征,全面研究了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理论和实践,测度了居民收入差别的变动轨迹和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了中国从贫穷迈向共同富裕的特色道路与经验,验证了作者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公有经济收入分配倒U理论",使其从假说上升为科学理论观点,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邓小平"先富后富、共同富裕"思想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证明了改革开放"中国故事"的伟大成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全书逻辑思路清晰,结论与现实紧
西方学者近来在口头文学的有关理论、方法中融入后现代叙事学理论,运用到《左传》的研究当中,认为《左传》的作者有多个,《左传》的材料来源于口头文学形态的“佚事”,《左传》在公元前4世纪后半叶写定之前,一直以口头文学形态存在。春秋战国时,不仅《左传》曾以口头文学形态存在,《诗》、《书》、《易》等典籍亦在口头流播,西方学者在《左传》研究中勾勒了春秋战国时代口头文学之盛的全景。这些观点出现在西方学术背景之下.其学术方法受益于西方文学经典的研究,尤其是受《荷马史诗》研究的影响。
2012年,《文学遗产》网络版全年共出刊六期,发表各类文章近一百八十篇,其中“论文首刊”三十二篇,这是《文学遗产》的重点栏目,兹摘要介绍如下:2012年第1期李婷婷《也解孔子“弦歌”》认为:蒋国保将孔子“弦歌”别解为“不用弹琴相伴的”、只是“合乎琴瑟音律的特定音调”的“清唱”(或曰“诵《诗》”),使人难以折服。孔子“弦歌”,就是一边用琴瑟弹奏《诗经》的曲谱,一边依循琴瑟的音律歌唱《诗经》。因为:1.当时“弦歌”的两个词素是并列的;2.当时非歌不弦,非弦不歌,无琴瑟的“清唱”,就是“谣”而非“歌”。因此不能
宋代科场自“熙宁罢赋”到“元祜复赋”,出现了考“诗赋”与“经义”之争,“取人以言”以兼含经、赋成为一突出的论点,内含深刻的赋学意义。一是唐宋有关考赋与否的争锋,前者重“用”,后者兼及“体”义;二是经义思想在赋域的提升,形成了由汉晋以来赋源“六义说”向宋人赋论融织“经义”与“性理”的转变;三是赋体议论与赋家言说所包含的宋代考赋的策论化与经义题,又与当时破体为文及程文互通的时代特征相关;四是宋代闱场赋讲求用事与重视器识,彰显了宋赋用“经”的直言特色,而与汉晋时代赋家用“经”的隐谲不侔。宋人倡导的经、赋“取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