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鼻息肉要尽早治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a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5岁的张先生经常觉得鼻塞,鼻子不通气,感觉鼻子里面多长了一块肉。因为症状并不明显,也不十分难受,所以他并没有在意。没想到最近症状越来越明显,除了鼻塞,还总是流鼻涕、打喷嚏,感觉耳朵里也有轰鸣声。于是张先生来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被确诊为鼻息肉,医生为他进行了治疗。由于治疗及时,如今张先生之前的症状完全消失了。
  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一种常见慢性病,以高度水肿的鼻黏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临床表现。鼻息肉是怎样形成的?慢性炎症是形成鼻息肉的主要原因。慢性鼻炎、鼻窦炎的脓性分泌物长期刺激,致使鼻黏膜内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和淋巴回流障碍,致使鼻黏膜发生水肿而逐渐形成息肉。还有一些鼻息肉是因为变态反应在鼻部多次发生,在组胺、白细胞三烯等化学介质的作用下,鼻黏膜小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渗出增加,使得鼻黏膜极度水肿,受重力影响逐渐下垂,以致形成息肉。
  鼻息肉的高发人群包括:有鼻息肉手术史、家族史、变态反应性疾病、非变应性哮喘、阿司匹林不耐受者。
  鼻息肉常见临床症状:鼻塞(说话呈闭塞性鼻音,睡眠时打鼾、呼气困难),流涕(鼻腔内流脓或流清鼻涕,可伴喷嚏),嗅觉障碍(常伴嗅觉减退或丧失,多为传导性嗅觉障碍),耳部症状(当鼻息肉或分泌物阻塞咽鼓管口時,可引起耳鸣和听力减退)。
  鼻息肉拖延时间过长不治疗会导致大脑缺氧、记忆力下降。因为鼻息肉的位置在鼻腔进入大脑的下方,长期脑部缺氧会造成脑部供氧不足。鼻息肉还会形成恶性循环加重鼻窦炎,引发诸多并发症,如咽喉炎、中耳炎及心肺功能损害,有的甚至会发生恶变。当息肉体积增大或并发鼻窦炎时,通过对咽鼓管咽口压迫或炎性刺激,可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发生分泌性中耳炎。
  当鼻腔出现明显症状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医生根据病情,会有针对性地给予鼻内窥镜、X线、鼻窦CT、核磁等检查。
  鼻息肉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因病情而定。小息肉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无效者进行内窥镜鼻窦手术。多发性鼻息肉要采取常规摘除手术。鼻息肉切除术后需给予抗感染及抗过敏治疗。这将有利于减少息肉复发。鼻息肉术后复发率高,需要密切随访复诊,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长期、规律用药,可提高治愈率。
  预防鼻息肉的发生,可多去大山深处或空旷处呼吸新鲜空气。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平时在鼻腔少用薄荷、冰片制剂。忌辛辣、酒类等刺激性食品。出门回来及时用清水清洗鼻腔。
其他文献
痔疮为什么变成了“背锅侠”,替谁“背锅”?要想搞明白这个问题,还得从“十男九痔”“十女十痔”说起。  从小就听人家说,坐着一动不动,长痔疮;经常大便困难,长痔疮;疯狂爱上辣椒,长痔疮……  长此以往,痔疮就变成了“屁屁”的代言人。但凡跟“屁屁”沾点边的问题,统统都是痔疮。大便出血是痔疮,肛门疼痛是痔疮,肿物脱出是痔疮,排便困难是痔疮,肛门瘙痒是痔疮,屁股流脓是痔疮……于是,在病人嘴里,痔疮是痔疮,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用眼强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更是加重了眼睛的负担,很多“上班族”都出现了眼睛干涩、视觉疲劳等干眼症状。干眼症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上班族”易患干眼症呢?怎样预防?眼球表面有一层泪膜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眼球角膜表面会覆盖一层泪膜。这层泪膜分为三层结构,从外向内依次为脂质层、水液层和黏蛋白层。它们共同保证泪膜在眼表
期刊
近些年来,突发过劳死的新闻常见诸报端。事实上,过劳死的发生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职业健康问题。顾名思义,过劳死,就是太累了以至于发生了死亡。那得累到什么程度啊?这种极端的劳累能不能预防?身体会不会发出预警信号?起源于日本的过劳死  过劳死一词属于舶来品,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腾飞时期,被日本人称为“karoshi”。2002年,过劳死被正式收录《牛津英语词典》,英文解释为“death from
期刊
多西他赛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化疗药物之一,可用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多种实体瘤的治疗,是目前最具活性的单药.但多西他赛治疗窗窄,严重的血液
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人类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长生不老。我国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因为偷吃了长生不老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的广寒宫里。西方国家也有喝了“青春之泉”能返老还童的传说。可见,我们人类一直向往着长生不老。  笔者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衰老和代谢。我们的实验室是从一只只小虫子入手,研究人类关心的大问题。小蟲子担大任  线虫的学名叫做秀丽隐杆线虫,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即使在室外的土壤里,也能够分
期刊
中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成果指出,青藏高原水体的固液结构正在失衡,越来越多的冰川、积雪等固态水向液态水转化,这使得青藏高原洪涝灾害的风险加剧。本文以青藏高原地区历史洪涝灾害记录资料为依据,分析青藏高原地区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区域内气象站点的降水数据,采用临界雨量法估算青藏高原各流域的洪涝灾害临界雨量,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青藏高原绝大多数的洪涝灾害事件均由降水引发,平均每年发生洪涝灾害超过30次,并且洪涝灾害的年发生频次呈上升趋势;(2)青藏高原的洪涝灾害的高发区主要在河湟谷地以及横断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如今,不仅行行出状元,还能出“壮圆”!不信您瞧——从机关公务员到个体经营者,从学校老师到电商、主播,从私企老板到高管、白领,可以说众生平等,一不注意就会因超重问题不得不到我们内分泌科肥胖门诊。“胖胖”在各行业分布之广令人心惊。  我们团队在做肥胖原因统计时发现,职业因素与肥胖不无关系。但是,与其说是某些特定职业引起肥胖,不如说是不同职业中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特点才
期刊
地表反照率直接影响着辐射平衡和地表热收支,是地球-大气系统研究中的关键因子。本文研究了2015年北京市地表反照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基于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地表反照率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北京市地表反照率呈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冬季变化最大,春季变化最小;年地表反照率最小值出现在秋季,最大值出现在冬季,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土地覆盖类型、NDVI、高程、坡度、温度和降水对地表反照率的空间分异均有显著影响,影响力分别为0.537、0.625、0.512、0.531、0.515和0.190;
一到夏季,很多习惯早起量血压的老人会发现,一直居高不下的血压居然降到了正常范围内。而那些血压控制很好的老人,也会被血压计上的低血压值吓着,还常常伴随着头晕、无力等症状。这是怎么回事呢?夏季血压为何降低  夏季血压降低主要有两个原因:  1.夏季因为高温,人体出汗增加,相较于春秋季而言,体表水分蒸发较多,从而导致人体的盐分丢失。也就是说,在高温多汗的夏天,我们每个人在排汗的同时都相当于服用了一片利尿
期刊
我们这里说的这颗“雷”,就是脑动脉瘤。脑动脉瘤没有良恶之分  脑动脉,顾名思义,指的是颅脑内部的供血动脉。那什么是脑动脉瘤呢?脑动脉怎么会长肿瘤呢?  此瘤非彼瘤,跟通常的肿瘤不同,脑动脉瘤没有良恶性之分,只是血管局部的扩张,就像是在血管上吹起了个气球。实际上,动脉瘤是因为种种因素,导致血管壁结构发生病变。血管壁变得非常薄弱时,在血流的冲击下,动脉局部就形成了一个突出在血管壁的泡泡,如同旧轮胎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