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乐音阶”申论——兼与杜亚雄先生商榷

来源 :中国音乐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ie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燕乐音阶"是来源于南宋蔡元定所撰《燕乐》一书,对其中的"变"与"闰"这两个音名的错误认识是产生"燕乐音阶"的根源。笔者《对"燕乐音阶"的再思考》一文,对产生"燕乐音阶"的原始材料进行研究,认为"阳生于子、终于午"揭示了"七声"的产生过程,是解开蔡元定《燕乐》理论所言音阶实质的关键,提出"所谓的‘燕乐音阶’"是因对蔡元定所云"变"与"闰"的误解而来,因而是不存在的。杜亚雄先生提出乐律学研究应和音乐实践相结合,认为在哈萨克和柯尔克孜族传统音乐中存在着"燕乐音阶"。作者就此与杜先生商榷,并坚持"所谓的‘燕乐音阶’"是不存在的这个观点。
其他文献
<正>一、电机的轻载运行所谓轻载,即与额定负载相比,电机以小于额定负载且在较低的功率因数及效率下运行.任何种类的电力拖动,考虑其电动机容量的选择,各有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正> 怎样走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困境,一直是中国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经过多年的探讨和论争,当前学术界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那就是超越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古典琴学研究需要校勘谱录文献。本文通过分析汪孟舒《乌丝栏指法释》的得失,探讨汪氏古典琴学研究的校勘法。
<正> 引言:“宫调之辨惟在起调毕曲”的质疑 毕曲煞声与调式逻辑的关系,似乎早已盖棺论定。毕竟,我们没有象欧洲那祥经历过几世纪之久的,对历史的传统文化采用现代方法与科学
琴乐历来被视为古乐宝库,具有高雅、守旧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古琴形制、琴曲音乐、演奏方法与风格等方面发展历程的初步考察,指出琴乐的历史充满变革发展,琴乐本身是一个多元
<正> 中国的七弦琴(古琴)有大量曲目保存在减字谱中,这种谱式由记述指法、弦位和各种装饰音的符号组成。然而对于节奏并没有明显的指示,因此、根据这种谱式奏出一首曲子并非
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建立与发展的过程里,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先行者和启蒙者,他们通过音乐教育和创作实践,为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他们的思想时后世产生了深
工作面回撤工作是多方合作、任务繁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和制约整个工程的进度,文章在总结以往撤面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合理停采线、加强支护
针对陈四楼煤矿北翼部分采区供风不足,进入深部开采采区温度增加等问题,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技术测定后,提出了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方案。利用计算机对各个方案进行解网分
关于燕乐二十八调调名,《新唐书·乐志》云:"有与律吕同名,而声不近雅者。"《宋史·乐志》云:"若此夹钟宫谓之中吕宫、林钟宫谓之南吕宫者。"这两则文献中说的都是以律吕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