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热物理实验研究Cu-6wt.%Ag合金在温度为973~1123K、应变速率为0.01~10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研究发现,当真应变较小时,应力随应变的增加迅速增加直至达到最大值,随后在
【基金项目】
:
Project(51675061)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热物理实验研究Cu-6wt.%Ag合金在温度为973~1123K、应变速率为0.01~10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研究发现,当真应变较小时,应力随应变的增加迅速增加直至达到最大值,随后在加工硬化、动态回复和再结晶的共同作用下应力变化缓慢并趋于稳定;常规Arrhenius本构模型中材料参数在不同变形条件下仅与应变相关,预测误差较大,无法准确表征材料的热流变行为。为了准确描述合金的热变形行为,本文作者建立考虑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变三者协同影响的修正本构模型。结果表明,修正模型的相关系数和平均相对误差分
其他文献
能够诱导晶粒细化的动态再结晶变形机制内在变形参数的求解对成形工艺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对于Ni80A超温合金,在温度范围1273~1473K、应变速率范围0.01~10s^-1内进行等温压
基于单因素条件实验结果,对α型锂辉石在混酸介质HF/H2SO4中不同温度下的浸出动力学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矿物/HF/H2SO2比1g:3mL:2mL、50~100℃条件下,锂的浸出过程符合
采用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AA5083铝合金在应变速率0.0l~10s 1、变形温度300~500℃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结果表明:该合金在高应变速率和高变形温度下容易发生动态
为提高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采用高能喷丸技术(HESP)对其进行强化。结果表明,在镁合金表面制备原位表面纳米结晶(ISNC)显微组织,其形成机制是通过孪晶、位错、亚晶
研究Ni含量对La5Mg95-xNix(x=5、10、15)三元合金的显微组织、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和SEM探索合金的相和组织的变化情况,采用自动Sievert设备测试合金吸放氢性
目前根据直立层状岩石边坡失稳破坏机理,其破坏形式大体可归纳为两类:溃屈破坏和倾倒破坏,其中溃屈破坏类似于经典的欧拉压杆失稳理论,但又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对二者异同的力学本
锆合金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吸氢行为与其加工过程中形成的织构密切相关。采用700℃下的压缩变形实验、EBSD 显微组织观察以及黏塑性自洽建模研究α-Zr 的高温变形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