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轨双导理念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823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双轨双导 高职院校 学生关键能力
  课 题:本文系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课证融通、双轨双导”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批准号:G/15/W084,主持人:刘根),职业教育关键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以经贸类人才培养为例(批准号:C-B/2011/02/05,主持人:殷燕),五年制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批准号:G/16/P/169,主持人:吉丹俊)研究成果。
  一、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体系构建
  (一)概念界定
  双轨双导理念即双轨并行和双导并重,双轨并行是指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是培养学生的两条平行轨道,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和行业企业密切配合、双管齐下,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实训项目,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等。
  双导并重是指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是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两类重要导师,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学生成长,实现课程教学与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建立校内专业理论导师制和校外专业技能学徒制。
  (二)关键能力层级体系
  双轨双导理念把培养实用技能型毕业生作为重要目标。
  高職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定位的两大核心点,一个是专业能力,另一个是关键能力。前者是指具备做好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后者则可以概括为本专业能力以外的若干能力。
  基于德尔菲法对能力要素的分类,笔者针对关键能力的培养指标体系进行了分解和研究,最终确定了四个一级指标,即职业、创新、认知和合作能力,其中职业能力包含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两个二级指标;创新能力包含个性化培养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两个二级指标;认知能力包含知识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三个二级指标;合作能力包含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两个二级指标。
  二、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建立科学健全的保障制度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工作要想取得成效,首先,需要政府部门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双轨并行的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权利和义务以明确具体的法律条文规定下来,将目前松散的校企合作形式制度化,确立各自的地位及其担负的责任,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作为双主体必须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深化双方的合作关系。
  其次,政府部门需要担当起监督和协调的重任,支持、鼓励和引导院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应该从维护法律权威的角度出发,保证政策和制度的可操作性以及执行过程中应具备的刚性。
  最后,政府部门还应配套出台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对那些工作开展卓有成效的单位进行奖励。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是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好与差。
  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校和企业双轨并行,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成立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中不仅包括学校的专任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也包括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和师傅,双方定期开展研讨,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等,教师和师傅的视野不断拓宽。
  (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由于关键能力大都隐藏于多种外部形态之下,无法进行严格的量化指标分析,而只能采用总结、展示、分享、汇报等多元化评价方式,通过观察、测试等途径分别对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进行过程性评价,同时辅以结果性考核,才能客观公正、连续系统地评价毕业生的关键能力。
  基于以上原因,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更加规范统一、系统科学的学生关键能力评价体系,同时需要吸纳行业和企业大师,让行业专家、校内导师、学生个体等多方面主体参与评价,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制定学生关键能力评价标准,明确界定哪些是关键能力、如何进行培养、应具备哪些标准、由谁实施评价等具体内容,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让评价有章可循,实施具有可操作性。
  三、小结
  基于双轨双导理念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就是要发挥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双方合力的作用,强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基于双轨双导理念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一方面可以大大改变职业院校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拓展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内容,有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另一方面能提高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与职业院校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真正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从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对毕业生的培养目标,最终将全社会各类企业对技能操作人才的需求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为大国工匠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程永高,赵鑫,陈宁. 现代学徒制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与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
  [2]陈园.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8).
  [3]万伟平.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
  (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分院)
其他文献
[摘 要] 乡土资源是某地区内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资源,用于教学可以拉近学习者与课程的距离。江苏省江阴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以此为例开发乡土史教学,能拓展传统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提升历史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 乡土史教学;课程资源;江阴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1]
[摘 要]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历来是初中化学酸碱盐这部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才能有效地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化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中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用“活动单导学”模式来复习可以取得一定的教学预期和效果。  [关键词]  初中化学;活动单导学;化学复习;教学模式  “活动单导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崭新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九年级化学复习课的课堂,
[摘 要]  以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教材为例,从导入方式、公式推导、习题选编三个方面出发,对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编排情况展开对比分析。同时,基于分析结果,建议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利用错误资源、灵活渗透转化思想、优化使用教材习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材比较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中重要的内容范畴,为小学生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认为质疑是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起点。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今年,笔者在全县掀起以“五疑”模式为主题的课改的热潮中,也在课堂中积极行动起来,大胆尝试采用“教师设疑——学生探疑——学生解疑——学生质疑——师生释疑”的教学方式。  一、设疑—
摘要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地理实践力的具体内涵,结合课程标准对“土壤”的有关要求,以“葡萄酒的风土之谜”为例,通过实验教学,讓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地理实践力。  关键词 高中地理;地理实践力;实验教学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确定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的地理实践力,
这本《幸福教师五项修炼》一入眼就勾起了我满满的阅读兴趣,细细品来更觉回味无穷。  先和大家交代一下谢云老师在禅里的教育中,告诉大家要修炼哪五样东西,才能做个幸福的教师。谢老师说,教师就是燃灯的人,为此我们第一项要修炼一颗柔软心;第二项要修炼一双智慧眼;第三项要修炼一腔宽容怀;第四项要修炼一手绝活儿;第五项要修炼一副担当肩。当我读到208页,觉得自己心中满是谢老师给的教育教学精髓时,那段后记“这一切
新人教版语文书与以往版本不同的一点是增加了课外古诗词背诵这一部分,每册选入10首,六册书一共60首。本意是让学生感受中华经典文化的深邃意韵和字里行间的流光溢彩,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课外古诗词却成了“鸡肋”,师生的落脚点只停留在“背诵”的层面上。因为这是中考必考部分,所以只要把这60首古诗词背下来,在试卷上写对就万事大吉。额外的背诵无疑加重学生的负担,导致他们对古诗词毫无喜好可言。虽然老师似乎觉察到这
[摘 要] 基于一道比较高效的错题分析而引发的反思,反思的方向主要是错题分析时的问题导向。为什么看似平凡无奇的分析,能够取得经久不忘的效果呢?归因于:问题导向关注了儿童学习情感的激发;问题导向类化了错因、优化了解题思路;问题导向明晰了儿童自身思考上的缺陷。在“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教学,更需要教师会大胆地问,问出水平、问出精彩、问出智慧来。  [关键词] 小学数学;错题分析;问题导向;情感性错误  【
[摘 要]  在运用错题资源中明晰错题价值所在,呈现“错中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引导学生学会比较与辨析,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  错题资源;错题价值;变式题  作业与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效,发现学生学习不足之处的重要环节。针对学生所出现的错误,教师常态的教学应对是通过细致的讲评来防止学生再次犯错。然而,学生在日后碰到同类问题时,错误却反复出现。为此,我校科学组以学生的典型错题为切入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亟需让思辨点亮课堂,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养成思辨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关注文本语言矛盾处,唤醒学生思辨意识;关注文本语言空白处,激活学生思辨火花;关注文本语言链接处,提高思辨能力。让思辨走进课堂,在互动的思辨探究中,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与言语品质的提升,有助于教师用心探索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语言;思辨能力;阅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