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用Le Fort I骨切开和下颌骨切开的经口腔进路切除巨大脑垂体腺瘤

来源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121998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Myoken Y…∥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0,29(2).-128~130rn病例报告女性患者,54岁,因尖锐的头痛和rn轻度视觉障碍做头颅CT,发现一涉及枕骨斜坡的肿rn瘤包块,组织活检诊断为无功能的脑垂体腺瘤.患rn者不同意手术治疗,经随访1年后,患者头痛加重并rn伴复视,磁共振(MRI)发现颅底巨大边界不清的包rn块,占据整个蝶鞍和蝶窦并向上扩展至下丘脑区.rn手术切除肿瘤已成为必然,经口腔插管麻醉后,首先rn从中线处切开下颌骨,然后行上颌骨Le Fort I型骨rn切开术,并用牵引钩向下牵拉,同时切除下鼻甲和鼻rn中隔,这时已获得一个宽敞的空间,成为接近枕骨斜rn坡的最佳途径.暴露充分后由神经外科医生切除肿rn瘤,然后复位上、下颌骨,用微型接骨板固定.术后rn患者头痛及复视症状消失,无神经损伤,咬合关系正rn常.复查MRI见肿瘤大部分被切除,术后局部放rn疗,目前已术后3年,患者状况良好.rn讨论对颅底蝶鞍附近的巨大肿瘤采用手术rn治疗基本有3种进路,一种是经唇下颌骨切开术后rn可进入到1~4颈椎前部,但很难暴露斜坡,而且留rn有明显的皮肤瘢痕.另一种是利用半侧上颌骨切开rn的上颌进路,它可以暴露蝶骨到第五颈椎范围的颅rn底中线区,但留下了面部瘢痕.第三种是利用LernFort I型骨切开的上颌进路,它是暴露从蝶鞍至寰椎rn椎弓区域的最好路径,它的缺点是必须切除鼻甲和rn损坏鼻中隔.本病例独特地采用了下颌骨正中切rn开,不但为口腔内的气管插管提供了空间,而且能使rnLe Fort I型骨切开的上颌骨充分向下牵移,彻底暴rn露了从蝶鞍到寰椎椎弓的手术区域,这种进路面部rn不留瘢痕,没有不良并发症.rn[程晓兵赵晋龙摘毛天球校]
其他文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随着气流受限的发展,可逐渐出现肺过度充气、气体交换异常、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探讨中国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累计患者3913例,对照患者5123例。共纳入3个可能与前列腺癌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别为肥胖(BMI>27)、吸烟、饮酒。纳入的相关危险因素中,其中合并OR值(95%CI)分别是:肥胖1
目的 对难治性肺结核患者自我效能与院外遵医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8份,有效回收98份,有效回收率为90.7%;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的自我效能及各因子得分与遵医行为呈正相关(r =0.36 ~0.41,P< 0.01).结论 提高难治性肺结核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饮食、调节情绪、合理休息与遵医服药、提
市场优胜劣汰会提供纠错机制。要是万科股权结构不存在严重缺陷,姚员外又怎么会敲你的门?资本市场就得股东说了算,这是规则,除非你公司章程事先有特别的规定。 Market survi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急性发作时大多数患者通过解痉、平喘、吸氧、补液及抗炎等治疗病情能够得到缓解。
[英]/Tselnik M…∥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0,58(3).-282~285rn作者对1组下颌骨后推手术患者进行调查,研rn究其手术前后咽气道间隙rn(pharyngeal airway space,rnPAS)rn
文章针对电气标准图集中卫生间辅助等电位联结的做法,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一种新的做法.该做法经实践检验,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目的 探讨膀胱癌根治术后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行膀胱癌根治术患者103例,按术后发生肠梗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评估患者术后
目的 比较再次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和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的差异,探讨再次造影患者针对性地心理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128例再次造影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调查,并与同期行首次造影292例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比较.结果 再次造影患者有0.8%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首次造影患者有12.8%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再次造影患者57.1%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首次造影患者75%存
1病例rn患者男性,47岁,从事传媒工作.主因“咯血、发热1 d,晕厥一次”入院.患者2006年9月4日上午无诱因出现咯血,约30 ml,鲜红色,伴左侧胸痛及发热(未测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