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中,三网融合是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产业的发展趋势,文章从技术、业务、制度三方面分析了三网融合的影响因素,并讨论了加快三网融合对我国社会将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三网融合;影响因素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与三网融合有关的话题逐渐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我国三网融合的实现,将会为产业链的利益相关方带来空前的商业机会,并且会在几年内形成数以千亿的投资规模,提供数十万计的就业机会。美、英、法、日等发达国家三网融合的快速实现和发展,更加说明了三网融合的前景可期。
一、三网融合的基本内涵
三网融合中的“三网”,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所谓三网融合,即指三大网络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过程中,通过技术改造使其技术功能和业务范围趋于一致,从而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客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说法,在目前阶段并不单指三大网络物理上的合而为一,主要指的是高层业务之间的相融。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上相互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于统一[1]。
二、三网融合的影响因素
三网融合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技术因素、业务及产品因素和制度因素等。其中,技术的进步是推动三网融合的基本力量,业务及产品则为用户提供其所需的市场体验和服务,而制度环境即管制的开放程度则成为技术进步准备就绪后更为关键的因素。
1.技术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网融合过程中,对其产生最直接推动力的无疑是技术因素。多数人认为,三网融合即为三大网络在物理上合而为一,其实不然。网络融合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过程,不仅指的是数字技术、光纤通信技术、软件技术、IP协议等业务层的融合,还包括其他的一些技术特征,如运营支撑的融合、控制层的融合、网络层的融合、终端的融合以及物联网的应用。科技领域的巨大进步为三网融合创造了基础条件,新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必将加快网络融合的步伐,为用户带来更多全新的体验。
2.业务/产品因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固定电话的业务量及行业地位无人可比。然而,近十年来移动电话业务在语音业务中对固话业务的替代性越来越明显,而移动业务在多媒体业务的兼容性又是固话所没有的。中国电信业固话和移动用户数量及所占比重正逐年呈明显变化(见图1、图2)。
3.制度因素。网络融合的进程,在解决了技术因素的影响后,主要受一国政府的管制开放程度所影响。植草益曾在《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一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曾一直被政府严格限制的产业现在正在逐步放宽限制,从而降低了各行业间的壁垒,加之各产业内促进行业竞争的技术在快速发展,这些因素都推动了产业融合的进程[2]。
经济自由度指数,由《华尔街日报》和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年度报告,涵盖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权威的经济自由度评价指标之一,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一个国家的制度因素对于三网融合的影响。它包括贸易政策、金融自由、投资自由、货币自由、劳工自由、经商自由、财政自由、政府规模、产权保障及廉洁程度等十项评分指标。
经济自由度按照5分制,2分以下为自由,2-3分为比较自由,3-4分为不太自由,4分以上为受压制,我国经济自由度如下(见图3)。
由此可见,我国的经济自由度仍然属于较不自由范畴。适度的放松管制可以为三网融合提供条件,指明发展方向,同时适度的放松管制可以促进产业的融合与渗透,为市场竞争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从“十五计划纲要”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到2010年1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并明确了具体的时间表,表明我国正在逐步的大力推进三网融合进程。
三、产生的影响
1.对电信行业的影响。三网融合对于电信行业的影响十分显著,电信行业必须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光纤到户,扩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全面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4]。此外,三网融合拓宽了电信行业的经营范围,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电信企业可以从事除时政节目以为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互联网视听节目信号传输、转播时政类新闻视听节目服务,以及除广播电台电视台形态以外的公共互联网音视频节目服务和IPTV传输服务、手机电视分发服务[5]。不仅如此,三网的融合还拓宽了电信行业的盈利渠道。在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开发新的业务,满足差异化的市场需求,从而实现更大盈利。
2.对使用者的影响。三网融合的实现,帮助用户实现了电视、电脑、电话的“三位一体”,为体验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实惠,用户不仅在使用过程中得到观念、思维上的更新,还能节省信息费用,一举两得。同时,体验者只要拥有网络,便可同时享受电视、网络、电话等服务,大大提高了用户处理日常信息的水平。
我国产业间的运营机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都为三网融合的进程增加了阻碍。但随着政府日渐开放的政策制度,以及广电、电信等行业的努力,我国的三网融合进程必将更加迅速高效的运行。(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郧生.三网融合的基础和趋势[M].中国国际三网融合与下一代网络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2001年.
[2]李宏博.“三网融合”的规制体制构建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3][OL].http://www.sarft.gov.cn.
[4][5]包东智.三网融合发展现状及其影响[M].中国新通信,2010,(4).
关键词:三网融合;影响因素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与三网融合有关的话题逐渐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我国三网融合的实现,将会为产业链的利益相关方带来空前的商业机会,并且会在几年内形成数以千亿的投资规模,提供数十万计的就业机会。美、英、法、日等发达国家三网融合的快速实现和发展,更加说明了三网融合的前景可期。
一、三网融合的基本内涵
三网融合中的“三网”,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所谓三网融合,即指三大网络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过程中,通过技术改造使其技术功能和业务范围趋于一致,从而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客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说法,在目前阶段并不单指三大网络物理上的合而为一,主要指的是高层业务之间的相融。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上相互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于统一[1]。
二、三网融合的影响因素
三网融合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技术因素、业务及产品因素和制度因素等。其中,技术的进步是推动三网融合的基本力量,业务及产品则为用户提供其所需的市场体验和服务,而制度环境即管制的开放程度则成为技术进步准备就绪后更为关键的因素。
1.技术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网融合过程中,对其产生最直接推动力的无疑是技术因素。多数人认为,三网融合即为三大网络在物理上合而为一,其实不然。网络融合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过程,不仅指的是数字技术、光纤通信技术、软件技术、IP协议等业务层的融合,还包括其他的一些技术特征,如运营支撑的融合、控制层的融合、网络层的融合、终端的融合以及物联网的应用。科技领域的巨大进步为三网融合创造了基础条件,新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必将加快网络融合的步伐,为用户带来更多全新的体验。
2.业务/产品因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固定电话的业务量及行业地位无人可比。然而,近十年来移动电话业务在语音业务中对固话业务的替代性越来越明显,而移动业务在多媒体业务的兼容性又是固话所没有的。中国电信业固话和移动用户数量及所占比重正逐年呈明显变化(见图1、图2)。
3.制度因素。网络融合的进程,在解决了技术因素的影响后,主要受一国政府的管制开放程度所影响。植草益曾在《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一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曾一直被政府严格限制的产业现在正在逐步放宽限制,从而降低了各行业间的壁垒,加之各产业内促进行业竞争的技术在快速发展,这些因素都推动了产业融合的进程[2]。
经济自由度指数,由《华尔街日报》和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年度报告,涵盖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权威的经济自由度评价指标之一,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一个国家的制度因素对于三网融合的影响。它包括贸易政策、金融自由、投资自由、货币自由、劳工自由、经商自由、财政自由、政府规模、产权保障及廉洁程度等十项评分指标。
经济自由度按照5分制,2分以下为自由,2-3分为比较自由,3-4分为不太自由,4分以上为受压制,我国经济自由度如下(见图3)。
由此可见,我国的经济自由度仍然属于较不自由范畴。适度的放松管制可以为三网融合提供条件,指明发展方向,同时适度的放松管制可以促进产业的融合与渗透,为市场竞争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从“十五计划纲要”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到2010年1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并明确了具体的时间表,表明我国正在逐步的大力推进三网融合进程。
三、产生的影响
1.对电信行业的影响。三网融合对于电信行业的影响十分显著,电信行业必须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光纤到户,扩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全面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4]。此外,三网融合拓宽了电信行业的经营范围,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电信企业可以从事除时政节目以为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互联网视听节目信号传输、转播时政类新闻视听节目服务,以及除广播电台电视台形态以外的公共互联网音视频节目服务和IPTV传输服务、手机电视分发服务[5]。不仅如此,三网的融合还拓宽了电信行业的盈利渠道。在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开发新的业务,满足差异化的市场需求,从而实现更大盈利。
2.对使用者的影响。三网融合的实现,帮助用户实现了电视、电脑、电话的“三位一体”,为体验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实惠,用户不仅在使用过程中得到观念、思维上的更新,还能节省信息费用,一举两得。同时,体验者只要拥有网络,便可同时享受电视、网络、电话等服务,大大提高了用户处理日常信息的水平。
我国产业间的运营机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都为三网融合的进程增加了阻碍。但随着政府日渐开放的政策制度,以及广电、电信等行业的努力,我国的三网融合进程必将更加迅速高效的运行。(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郧生.三网融合的基础和趋势[M].中国国际三网融合与下一代网络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2001年.
[2]李宏博.“三网融合”的规制体制构建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3][OL].http://www.sarft.gov.cn.
[4][5]包东智.三网融合发展现状及其影响[M].中国新通信,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