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谆谆教导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zeng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现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朱光潜先生所著。写于作者29岁到31岁旅欧期间,为作者早期作品,展现了作者的艺术见解、美学思想和修养认识。这十二封信以中学生为读者对象,涉及读书、修养、作文、选课、情与理、人生境界、爱恋等,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
   文章读来,篇篇都是语重心长的情文、答惑解疑的智文、醍醐灌顶的哲文。如聆听师长的教诲,如与老友恳谈,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亲切、自然,读后如沐春风,让人神清气爽。尤其作者围绕每一见解列举了非常丰富典型的事例,运用了大量的反问、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极具艺术价值。
  谈读书(节选)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扪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工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这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些么?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不读书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所以他的学说特别重“知”。
   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用笔记下纲要、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记着这两点,其他琐细方法便用不着说。
  读书笔记
   《谈读书》是书中第1封信,作者语重心长地告诉读者为什么要读书,如何养成读书习惯,如何选择书籍,以及用什么方法读书。选段主要讲读书的重要性和方法。作者一开篇循循善诱,连环炮式的反问引出观点:能不能读课外书,关键是有没有决心的问题。接着讲了富兰克林和孙中山的故事,极具说服力。尤其是“不读书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这一句,振聋发聩。
   讲读书方法的文章非常多,作者在这里讲了两个方法,简单明了,很有参考价值。但习惯比方法重要,态度比技巧重要。课外书,要去读,才会遇见更美的自己。
  谈 静(节选)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涵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觉得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这几个人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进空谷,也不必定要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读书笔记
   《谈静》为第3封信。作者继第2封信“谈动”之后“谈静”。诸葛亮有“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名言。静,于修身来说非常重要,但静的目的何在?作用何在?作者谈得非常精彩,读后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第一段点出“感受”一词,然后举例说明感受力有差别。感受力强才可领略趣味,才可有创造,才能有天才。第二段点出“领略趣味必须要静”。作者认为“静”需要心界的空灵,见解独到,一针见血,写出了修身之道和做人的智慧。
  谈作文(节选)
   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么?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问。但是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法国福楼拜尝费三个月的工夫做成一句文章;莫泊桑尝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从新起首学描实境。我们读莫泊桑那样的极自然极轻巧极流利的小说,谁想到他的文字也是费工夫作出来的呢?
   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在这两条路中间,写生自然较为重要。可是临帖也不可一笔勾销,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欧洲文人虽亦重读书,而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入手。莫泊桑初请教于福楼拜,福楼拜叫他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
   读书只是预备的功夫,真正學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作描写文和记叙文。中国国文教员们常埋怨学生们不会作议论文。我以为这并不算奇怪。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积累大半都很贫弱,胸中没有议论,何能作出议论文?许多国文教员们叫学生入手就作议论文,这是没有脱去科举时代的陋习。初学作议论文容易走上空疏俗滥的路。我以为初学作文应该从描写文和记叙文入手,这两种文作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
  读书笔记
   《谈作文》为第8封信,作者重点谈了作文的方法。
   第一段主要谈后天努力的重要性,告诉读者“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并列举了福楼拜、莫泊桑的故事。第二段讲训练的方法主要靠“写生”,第三段讲写生的方法是“作描写文和记叙文”。这些方法很值得借鉴。文章每一段都论据充分,细节丰富,语言恳切,富有感染力。
其他文献
每个人的手表都走得一样快,但每个人的生命却不是。大脑也是如此。衡量一个人生活了多少年,应该用他的思维时间来计算。所谓暗时间,即一个人用来思维的内在时间。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一个人一出生就待在一个特殊的保护室里,没有社会交往,没有知识获取的途径,18年后,你会不会认为他成年了?   认为时间对每个人是均等的是一个错觉。如果你正在学习一门专业,你用自己所花费的天数来衡量,很容易认为投入了不少时间。然
期刊
说明文,主要以介绍说明为主,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这类文体,一般写得平实简明,可弄不好,就会枯燥无味,甚至难以达到说明的目的。这就需要进行创新,说明文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故事激趣  就是通过相关的故事、传说、寓言、童话、小说等进行叙述说明,以增强趣味性和可读性。这是文学手段在说明中的巧妙运用,是一种常见的说明文创新方法。这种说明,可以使介绍的内容浅显易懂,趣味横生。故事激趣,就文章
期刊
当漆黑的油墨涂上夜空时,月亮轻轻地走来了,瞬间给万物镀上了一层银光。  校舍的窗子正对着西方的一角天空。有时,月光会静静地光临冰冷的防盗栏杆,当我用手去接时,手心便会跃动着一片银白。我闭上双眼,心中刹那间亮起一角月的光辉。  夜幕中的月亮与多年前的清月何其相似!只是那时没有冰冷的窗沿与嬉笑的室友,只有一把竹躺椅、一只小板凳、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  我当时虽然年幼,但也不会提“上天摘月亮”这种滑稽的
期刊
醉太阳   天阴了好些日子,下了好几场雨,甚至还罕见地飘了一点雪。春天,姗姗来迟。楼旁的花坛边,几棵野生的婆婆纳,却顺着雨势,率先开了花。粉蓝粉蓝的,泛出隐隐的白,像彩笔轻点的一小朵。谁会留意它呢?少有人的。况且,婆婆纳算花么?十有八九的人,都要愣一愣。婆婆纳可不管这些,兀自开得欢天喜地。生命是它的,它做主。   雨止。阳光哗啦啦来了。我总觉得,这个时候的阳光,浑身像装上了铃铛,一路走,一路摇着,
期刊
《65290》   1.65290和它的同伴为了食物落入了作者设下的陷阱中并被作者捉住。   2.不是。山雀的死亡还与人类的行为密切相关,比如农民在林地中养牛,牛吃光了灌木丛,使林地容易起风;人类用捕鸟器捉鸟,用猎枪猎杀鸟类。   3.這些作家没有深入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研究,因而不能理解自然环境对鸟类的影响。   4.表达了作者希望鸟儿能够不受人类干扰,平静生活的愿望,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
期刊
又是一年春天,走在城市的道路上,常常会看到园艺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或是栽树,或是修剪,或是浇水,遇上好天气,连浇花的水柱都会折射出一道彩虹,一切都是春意盎然的样子。   近年来,许多城市都在大力推进森林城市、花园城市建设。城市的空地、角落都植上了树、种起了花、铺起了草坪,就像一个“口袋森林”,出门便是绿意,人们的生活也更加舒适。   除了绿意变多,更让人欣喜的是,在城市里和小动物们“偶遇”的情境
期刊
如果时间可以重来,她们是否会改变她们的选择?   忆贵妃,国盛之时,她是玄宗最爱的女人,他用千金换她一笑;国难之时,她又成了祸水,安禄山叛乱,马嵬驿兵变,一切都怪罪于她。白头偕老,成了笑话,带着一生的荣耀与爱恨,她,终是在马嵬坡凄凉落幕。贵妃啊贵妃,如果时间可以重来,你是否还会选择将所有的爱恋献给君王?   思昭君,一轮相思月独悬在藏蓝色夜空。她独坐在清冷的月光下,纤纤素手弹奏着剪不断、理还乱
期刊
《核舟记》紧紧围绕“核舟”这一工艺品,按照空间顺序,从多个侧面,运用多种方法,着力表现其“奇巧”的特点。我们在介绍一件工艺品、纪念品或生活用品时,也可以借鉴《核舟记》的写法,着力表现其中的某个特点,然后再围绕这个特点来组织全文。具体方法如下:  1.概括叙述特点  (1)概括介绍雕刻者王叔远的“奇巧”。“径寸之木”说明微雕原材料“体积小”,“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微雕表现范围广,
期刊
我一直很喜欢“奔跑”这个词,它有一种不顾风儿喧嚣、四周嘈杂,毅然穿梭其中的潇洒。秋季运动会就让我真真切切地體会了一回这样的潇洒。   运动会第一天,我们班运动员一连拿下几个小组第一,出色的表现促使我为他们喊哑了嗓子,拍红了手。“大家都这么努力,我不会拖后腿吧?”不知为什么,一个让我心慌的想法跳了出来。   比赛就要开始了,我心里依然忐忑,“请参加女子400米接力赛的同学马上到检录处检录”的广播响起
期刊
。。走在寂静的街道上,昏黄的灯光下,偶尔有一两辆汽车驶过。忽然,一阵悠扬的古筝之音传入我的耳中,我不禁思绪万千,回忆起那段曾拨动了我心弦的往事。①。。。。。  。。我的记忆中有一位弹古筝的老奶奶。每当夜幕降临,那悠悠琴声总是如约而至,时而轻快灵动、欢腾雀跃;时而高亢急促、铿锵有力;时而婉转留恋,余音绕梁。每每此时,我便成了年过七旬却琴技高超的老奶奶的小听众。②。。。  。。日子久了,我渐渐对她和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