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你的暗时间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120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的手表都走得一样快,但每个人的生命却不是。大脑也是如此。衡量一个人生活了多少年,应该用他的思维时间来计算。所谓暗时间,即一个人用来思维的内在时间。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一个人一出生就待在一个特殊的保护室里,没有社会交往,没有知识获取的途径,18年后,你会不会认为他成年了?
   认为时间对每个人是均等的是一个错觉。如果你正在学习一门专业,你用自己所花费的天数来衡量,很容易认为投入了不少时间。然而其实,实际投入的是时间和效率的乘积。你可以“投入”很多时间在一件事情上面,却发现毫无进展。因为你没有把你要做的事、要学的东西常驻在大脑中,时刻给予它最高的优先级。如果你走路吃饭做梦,心心念念想的都是這事,你的思维时间就被利用到了极致,投入的时间才真正等于实际流逝的时间。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像沙漏,沙漏里装的沙子总量是相当的,不同的是,有的沙漏颈部较细,有些较粗。那些颈部较细的沙漏能够抓住每一粒时间之沙,虽然沙子总量一样,但相对却拥有更长的生命。能够充分利用暗时间的人将无形中多出一大块生命。
   程序员们都知道,任务切换需要耗费额外的花销。如果一个系统不停地在多个任务间来回倒腾,就会消耗大量的时间。相比之下,如果只做一个任务,就不会有此损失。这就是为什么专注的人比不专注的人,在时间利用效率上高得多的原因。
   另外,大脑在开始一个任务时,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来“热身”。举个例子,你看了一会儿书,感到无聊,忍不住打开浏览器,10分钟后你想起来还要继续看书,但要恢复到当时的状态,却需要一段时间来把记忆中相关的内容再次激活。如果这个“热身”状态需要一刻钟,那么看似10分钟的上网,其实就花了25分钟。
   要充分利用暗时间,不仅要迅速进入状态,还要看能保持状态多久。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工作时,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另一方面,即便能够把任务的优先级分配得比较合理,也难免在做一件事时心里还惦记着另一件事。
   这就涉及最后一个高效的习惯:抗干扰。只有具备高强度的抗干扰能力,才能有效地利用暗时间。抗干扰能力可以通过练习获得。事实证明,在有干扰的环境中,比如公交车上看书,是锻炼专注能力的一个好办法。
   (作者刘未鹏,选自《赠我一段逆流路》,有删改)
  阅读思考
   1.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第三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四段画线句“这就是为什么专注的人比不专注的人,在时间利用效率上高得多的原因”中的“这”指代什么?
  
  
其他文献
文题呈现   学习吴伯箫《灯笼》一文,可以看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这风俗,藏有人们美好的意愿;这风俗,留有人们美丽的智慧;这风俗,承载着先辈们过往的历史,存储着先辈们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你的家乡也有有别于他乡的风俗吧。“观风俗,知得失。”现在,请拿起笔来,以“家乡的风俗”为话题,记下家乡生活中的风俗,并说说你的体会吧。   要求:文体自
期刊
《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100多封家信。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滿着父爱的教子名篇。傅雷夫妇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  片段阅读一  要敢于正视现实  收到九月二十二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
期刊
名家引路  一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點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
期刊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就像陕北人民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刘成章用敏锐的视角与灵动的思维,仅千余字随心走笔,便让安塞腰鼓灵动的舞姿和铿锵的鼓声跃然纸上。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  1.多用短句,节奏明快  安塞腰鼓这种舞蹈艺术讲究的是“力”之美。为了体现这个特点,作者采用短句成段、长短句兼用的形式,使全文节奏明快,干净利落得如同安塞腰鼓的鼓点。文章虽只有千
期刊
翻开古往今来辉煌灿烂的文学画卷,不乏凝聚着作者浓浓乡愁的优秀作品。从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从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到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故乡,早已在许多作家的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萧红:孤独的心里时刻闪现着童年的暖色   在萧红所有的作品中,乡土题材占了绝大多数
期刊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干涸的河床,光秃的山峦,毒烈的太阳,这便是甘肃敦煌。敦煌有一处令我震惊的风景——“魔鬼城”。   汽车行驶在空旷的公路上,道路两边没有高大的树木,也没有娇艳的花朵,偶尔有几处灌木丛在顽强地生长着。荒凉的戈壁滩,一眼望去,土壤呈红黑色,在阳光下甚是独特。   虽说叫“魔鬼城”,但这城中没有那些骇人的妖魔鬼怪。“魔鬼城”的真实名称是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雅丹”是维吾尔语,是指具有陡
期刊
文题速递   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秋天的怀念》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请模仿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习作展示一  别了,老木屋  周嘉乐   圆月悄然升起,月光盈盈如水,月色中有间老木屋。   两位老人从木屋中走出,搬了两把木椅,一个小孩紧随其后,笨拙地捧了一只小凳。   木屋的角落,有蟋蟀长吟。屋旁的南瓜花在月色下静静
期刊
当我的笔锋勾勒出一颗老南瓜的时候,我知道,那就像我。天地悠悠一颗瓜。它黄黄的颜色如我浑身老去的肌肤。它表面的竖沟如我额头的深深皱纹。因为那是出自于我的手笔的一颗瓜呀。因为那是灌注了我的心血的一颗瓜呀。一颗老出了野心老出了芬芳的老南瓜!虽然漂泊海外,却感觉得到,它被一根无形的横跨大洋的蔓子牵扯着,而蔓子连着老根,老根深埋而纠结,在我亲爱的故土,在陕北的黄土地上。   感觉得到,我一铺开宣纸,那老根便
期刊
淅淅沥沥的雨水顺着乌黑的瓦片滴下,润湿了灰白色的墙砖,在坑坑洼洼的青石板上,聚起一个一个小水洼;雨点轻轻落在斑斓的伞面上,敲出富有节奏的乐声,又顺着伞架恋恋不舍地离去;屋檐下挂着的一排排红灯笼,在烟雨中别有情调……这流淌着古韵的情景,总让人生出几分怜爱,几分思古之幽情。   西津渡古街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又临靠长江,近水楼台,其风烟细雨,尤为可人。苍劲的江风进入曲街小巷,立刻温柔起来,还携着桂
期刊
文题呈现   谈及家乡,你可能会神采飞扬,向我们娓娓称道家乡的景色、物产、风俗,以及你在家乡生活的种种。不管你现在身处家乡,还是远离家乡,家乡都应该是我们心中最美的精神家园。   请以“家乡”为话题,或者写家乡风物,或者写家乡自然环境,或者写在家乡的某段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下水作文  面皮之恋  董问博   “囡囡,你的凉皮……”顺着声音,一碗被红色辣椒油浇过的擀面皮端了上来,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