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及肝素/血小板因子4抗体与低分子肝素交叉反应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素是治疗及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是肝素的不良反应,可伴有病理性血栓形成,称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并血栓形成综合征(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with thrombosis syndrome, HITTS),有很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低分子肝素(LMWH)也有引起HIT的风险,可与普通肝素(UFH)诱导产生的肝素/血小板因子4抗体(HIT抗体)发生交叉反应[1-2].我们观察了5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用UFH治疗后HIT的发病以及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尤尼舒)与肝素/血小板因子4抗体间交叉反应情况,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2012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规范与准则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2012中美临床和转化医学国际论坛——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分论坛)将于2012年10月31日在天津隆重召开。会议以“探讨干细胞临床研究规范与政策法规共识,加速成果临床应用”为主题,邀请国际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干细胞研究成果鉴定、临床试验转化及临床探索性治疗实践进行探讨。
期刊
期刊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HE)是一种红细胞膜蛋白异常所致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特点为外周血出现大量的椭圆形红细胞,于1904年由Dresbach首次报道.HE呈明显异质性,多数患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极易漏诊、误诊.我们总结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例HE患者临床特征,现报道如下。
期刊
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好发于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其皮损特点类似种痘样水疱病,病理组织活检可见异形淋巴细胞,皮损组织和(或)外周血中可检查到EBV阳性细胞.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比较伊马替尼(IM)单药及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图书馆的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CENTRAL、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并进一步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目的 探讨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non-Hodgkin's lymphomas,PGI-NHL)患者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例PGI-NHL患者病理特征和临床资料,采用SAS 8.2统计学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x2检验、对数线性模型、COX比例风险模型及Life Table生存分析.结果 216例患者中男121例,女95例,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血液病理诊断高峰论坛定于2013年10月25—27日在美丽的滨海之城——天津举办。
期刊
患者,男,57岁.因"双下肢肿痛伴发热10余天"于2011年5月入院.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7.8℃,脉率92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散在少量皮下出血点,未见皮疹及黄染;胸骨无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全腹无压痛,肝、脾肋缘下未及,双下肢小腿皮肤发红、皮温高、轻度触痛、水肿++,右腿更为明显.血常规:WBC 23.
期刊
目的 多中心研究年长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征,评价多中心协作组方案(ALL-2005)的远期疗效.方法 收集5家医院采用ALL-2005方案治疗的103例10~ 18岁初发ALL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诱导缓解情况、远期疗效以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①103例ALL患儿中男62例,女41例,起病时中位年龄12.3(10.3~17.4)岁.B-ALL 90例(87.4%),T-AL
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Ⅱ,FⅡ)是肝脏合成的维生素K依赖性丝氨酸蛋白酶,在凝血过程的第二阶段转变为凝血酶.遗传性凝血酶原缺陷症是由位于人类染色体11p11-q12的FⅡ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200万,临床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出血症状,其出血倾向的严重性与血浆FⅡ活性(FⅡ∶C)水平相关[1-2].研究表明该病是由于FⅡ基因中单核苷酸的插入、替代或缺失,导致FⅡ蛋白中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