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语言要做到“三有”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4zhg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工具,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新课标”的的今天,也对教学语言的运用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和反映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学语言除做到标准、科学外,还要做到“三有”,即“有情”、“有味”、“有形”。
  
  一、有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教学语言的魅力之源。作为教育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语言,应当是声发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处处洋溢着真情,用真情去激励和感化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像磁性一样的吸引力,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共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如在教学《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当读到文中“我们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喊指导员……指导员”我自己也在焦急、悲痛、撕心裂肺地呼唤着指导员。孩子们也和我一起进入了这个情境,他们听着听着,不禁热泪盈眶。当我问及到你们是怎样理解最后一段“多少年来,那捆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的时候,学生们纷纷举起了自己的小手。
  又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一课时,当讲到“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时,我怀着十分痛恨的感情介绍了历史背景:“在日本统治时期,他们不允许中国人学习自己的语言,更不允许中国的孩子了解自己的祖国,他们企图让中国人民忘记自己的祖国,永远受日本的统治。”学生听了,义愤填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这种浓厚的爱国情意油然而生,发自肺腑。可见,教学语言的情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意想不到效果。所以教师要深挖教材内涵,把作者的情思作为自己的真情实感,再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二、有味
  
  “有味”即教学语言用词精妙,表达灵活,富有情趣,耐人寻味。“有味”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产生亲近感,能使学生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在提倡“愉快教育”的今天,教学语言“有味”似乎显得更重要了。如讲反问句的用法时,我发现几名顽皮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我多次用眼神暗示都没改正,其他同学似乎也发现了。我便问:“谁能举例说明反问句的特点?”听课的同学都举起了手,唯独那几个调皮的学生没举手。我望了望他们,笑着说:“如果认真听讲,难道你们不会吗?”有些同学理解我的意思,大笑起来。我又重复了一遍,这几个学生居然也举起手来,其中一生答道:“否定的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比如刚才您说的话表示我认真听讲,就能会。”同学们一起笑了。教师的幽默语言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也教育了学生。
  “有味”还表现在教学语言与学生语言水平相适应,即教学语言适合学生口味。小学生认识是一个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逐渐深化的过程。学生能力的发展也是一由低到高、由弱到强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知识、能力不同,对语言感知层次不同。教学语言过浅过易,学生会感到老生常谈,枯燥无味;过深过难,学生又会感到如听天书,不知所云。只有深浅适中、难易恰当,学生才会感到“有味”,因而教学语言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对什么学生讲什么话”。比如表现学习态度,我在低年级用“好”、“用心”;中年级用“认真”、“谦虚”;高年级用“一丝不苟”、“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等。这些词语适合学生当时口味,易于接受。
  
  三、有形
  
  “有形”即教师教学语言生动形象。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化抽象为形象,变无形为有形,变枯燥为生动,让语言表达立体化、生动形象化,刺激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生动形象的画面,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并受到美的熏陶。这种形象化的语言包括栩栩如生的比喻、鲜明生动的对比,有趣的故事事例、引人入胜的描述等。
  如在教学《温暖》一课时,“亲切”、“温暖”等都是比较抽象、含意深刻的词语,学生不易理解。教学中,可让学生对照图画进行观察讨论,之后教师总结:周总理从远处走来,面带微笑,微探着身子,双手紧紧握住二人的手,说着感人的话语。这句话中虽然没有“亲切”一词,但生动形象,足以使学生理解。对“温暖”一词教学,可引导学生结合看图按顺序叙述:总理在深秋的早晨,亲切问候清洁工人;一名普普通通的清洁工人受到总理如此的关怀,怎能不叫人心里暖烘烘的呢!“温暖”的含义也就不言自明了,可见,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词,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到了具体的“真”的境界。
  总之,良好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吸取知识,增强能力,得到语言美、心灵美的熏陶,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教师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能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把学生带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中去。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得到美的享受,真正确立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的
期刊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语文教学必须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都和强有力的培养训练,使学生真正具备能够适应社会生存的语文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谈点肤浅的看法和建议。    一、激发
期刊
人本心理学者认为,教育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人们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学生情感空白。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发展学生的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创新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一、情感教学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期刊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看,远远达不成这样的目标,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学生不能自主学习和老师不会或不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样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减弱,而支撑学习的唯一动力就是考大学,对于数学本身的
期刊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美国当今师范教育中非常盛行,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它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
期刊
“听、说、读、写、译”是外语学习中应具备的五种基本技能。在这五项中,“听”最基本。只有听得懂,才能和别人交流;只有听得懂才能更快更有效地了解更多更深入更详细的信息。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提高听力,这是很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以下这几点是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基础,做好听力教学准备    1、知识面要宽,但不必求精。语言是会涉及天文、地理、医药、卫生
期刊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确定以实验为基础,用实验来展开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通过挖掘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有机地把课内探索延伸到课外.总之,尊重科学,实事求是,面对群体,以实验创新教育为前提,使学生达到掌握物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学
期刊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逐步深入,课程理论研究正面临极好的机遇和极大的挑战,改革实践呼唤科学的课程理论给以指导,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将会是这个时代教育中最突出的特征,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学习无疑将日益突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全身心投入到教材教法的研究,勇敢地实践摸索出一些成功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需要。现在数学教学内容变了,有的教学方法落后,引起学生反感,致使许多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
期刊
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实现受教育者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使学生学会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能够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因此,在教育中教师不能只看作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在课程改革下,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将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之一逻辑思维能力改为思维能力。
期刊
随着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增加,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冲击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给提高教学质量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并不一定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媒体技术与畜牧教学的整合,要兼顾激发学习兴趣、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和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三个不同的层次,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表面和形式上的运用,才有可能收到最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