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有效教学摭谈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ro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已经是老生常谈,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现在的课堂,常常是略读和精读的尺度把握不
  准,恋恋不舍精读,踌躇徘徊在略读的门外,忽略了略读课文的特点,无异于精读课文的影子教学,凸显不出略读课文的教学特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有效教学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略读课文;教学重点;学法迁移;拓展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略读课文是现行人教版实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教学略读课文,如果以精读课文的要求来开展教学是不必要的;如果放任学生去自主阅读,教师不但忽视了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引领作用,更把略读课文的教学当成了对课文的泛读,毫无教学效果可言。那么,如何有效开展略读课文的教学呢?
  一、凭借提示语,把准教学重点
  受教学时间的影响,略读课文的课时大多是一课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快速准确地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教学整体,产生教学合力,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和陶冶情操的功能。略读课文一大明显的编写特点是将由教材展示的课程内容,设计为提示式的导语。略读课文前面的导读提示语正是着力于解决难题的,并将“思考”定位于学生在读写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这段提示语不仅实现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内容上的自然衔接,而且明确提出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及要求,为师生指明了教与学的方向。例如七册《卡罗纳》一课的提示语是:下面的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体现了另一种关爱之情。默读课文,看看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的?再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这段提示语明确提出了阅读要求。但是,提示语中的阅读要求通常是隐性的,需要教师去挖掘。上面这段提示语,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提炼:
  1.默读课文,看看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的?【这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卡罗纳遭遇什么不幸?谁和谁分别怎么帮助他的?初读了文章主要内容后,再引导孩子走进文本,品词析句,体验关爱之情。】
  2.再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文道结合,引导学生学文后能自觉加入爱的行列,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像这样依托提示语,我们就可以迅速、准确地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从而合理地设计教学,有效地开展略读课文的教学。
  二、依托精读课文,注重学法迁移
  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延伸,所以教学略读课文时,教师要注重学法上的迁移、运用、巩固、总结,做到瞻前顾后、精略融合。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是精读学法的迁移运用。《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略读课文的教学在内容理解上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如七册《卡罗纳》之前有两篇精读课文,分别是《搭石》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两篇课文都是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幸福的佳作,前者更多的抓住人物动作描写,后者抓住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神态等描写,表达了人间的温情和爱心带来的快乐。针对这一点,我在引导品读《卡罗纳》的重点句子时,就让学生先回忆学习课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归纳总结,出示学习小窍门:⑴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⑵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细致体会。⑶抓句子中的重点词细细体会。然后让学生根据学法自己找找“大家关爱卡罗纳”的句子进行自主学习,努力自读自悟。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自读情况及重点句词进行点拨,引导学生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再议议,帮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并从品读词句中深刻体会了大家对卡罗纳的关爱。这样的教学,就真正把略读课文当作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舞台,使得学生把精读课文中习得的学习方法真正付诸实践运用。
  三、沟通课堂内外,拓展阅读
  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应该只满足于提示语中的问题,满足于教材本身,采取单调的教学方法。而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广泛做好内引外连,沟通课内外、校内外,进行宽广的课堂延伸,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延伸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人教版教材在编写时很注重发挥略读课文的拓展延伸作用。如四(上)23课《卡罗纳》一文,课中“小泡泡”引导:“课文写得真感人。我要把《爱的教育》这本书找来读一读。”课后“资料袋”介绍了《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内容提要,提示语中还出现过一次。教材三次出现《爱的教育》,旨在引导师生通过一篇课文去阅读整本书,最大限度地增加阅读量,因此我在本课教学设计时,最后一环节就补充《爱的教育》中的另一小故事,让孩子们当堂阅读、交流,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宽度,培养阅读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整合相关内容的其他文章来进行广泛阅读,拓展视野。如学过四(上)第三单元略读课文《小木偶的故事》,可让学生去阅读它的姐妹篇《最棒的还是我自己》与《我不是一根木头》;学习了略读课文《小英雄雨来》后,可去阅读其他战争时代儿童故事《歌唱二小放牛郎》《鸡毛信》《小兵张嘎》等。
  总之,面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半壁江山的略读课文的教学,我们理应重视起来,使其与精读课文相辅相成,把“略读”提升到一个应有的高度,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进行“精”处理,在不断的训练当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方亮辉.同课异构,探索略读课文教学的别样精彩[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0(1).
  [2]曹鴻飞.略读有道——人教版教材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调查分析[J].小学语文教学,2011(12).
  [3]崔明峰,杨俊梅.谈略读课文教学[J].教育艺术,2013(12).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加快森林小镇建设,是加快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是统筹推进城乡绿化美化、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宜业美好家园的重要举措。盐城市主动对接融入国家和省
民族地区英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听力理解能力不及阅读理解能力.然而,从语言理解过程中语言处理的层级和语言理解的策略的角度分析,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存在正相关性.因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
江苏的河流、湖泊和滩涂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良好的生态旅游景观、国家级珍禽鸟类和野生动物。它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先决条件。然而,近年来,湿地资源不断减少,生态资源正遭受不
池莉小说将诗意的优美情怀溶解在日常生活的描写中,细心的读者可以透过池莉小说对于生活现象的真实描写领略到生活的诸多美好的层次和特质,真正享受文学怡情养性的艺术魅力.
作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史上最成功的读书人之一,陈继昌在乡试"四书文"中明确提出了以大小、取舍察人,既要守制又要创新,要保持生态平衡,上下要各司其职等看法,得出了"盛极必衰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但是,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严重地制约了中职语文教学质量。本文阐述中职语文教学应该针对学生不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人性假设,人性假设对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的认识不同,也就是人性假设不同,会有不同的选人用人政策,会有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摘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本文作者遇到了很多读上面的困惑:1.教师要不要读;2.学生怎么读;3.教师在读的技巧上应不应该给学生以指导。本文试图去解决这三个问题。  【关键词】教师;学生;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如今的语文课堂中,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做根本性的改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过去我们那种传统的“教”堂,变成了真正的“学”堂,由过去那种“满堂灌”“填鸭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第一课堂对于培养大学生政治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起着重要任务,高校第二课堂对大学生的培养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传统单一的传授讲解式的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