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来人了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yuan3660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妈和宝宝刚从商场回到家,就有一位阿姨来做客了。妈妈打开门,把阿姨迎进房间,宝宝追着玩具汽车经过—
  
  场景A:
  宝宝正玩得开心,对阿姨视而不见,从阿姨和妈妈之间穿越而过。妈妈一把拽住他:“你这孩子,这么不懂礼貌!快,向阿姨问好!”宝宝吓了一跳,傻傻地站住了,一时不知怎样开口打招呼。妈妈很尴尬,一个劲抱歉地对阿姨说:“这孩子一贯是这样,见到陌生人都不敢说话,嘴上像贴了封条似的。”说着两人进了屋,留下宝宝一个人愣愣的,好像连车也没心思玩了。
  
  场景B:
  宝宝边跑边匆匆地说了声“阿姨好”,就追他的玩具汽车去了。妈妈大喝一声:“站住!”宝宝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妈妈这时放缓了语气:“见到客人要有礼貌,和客人打招呼、同长辈说话,都要停下正在做的事,问过好之后再玩,知道吗?你自己想想你刚才做过的事对不对?”宝宝低着头,小声地说:“我错了。”
  
  场景C:
  宝宝问了声阿姨好后,追着玩具汽车而去。妈妈叮嘱他:“出去玩要注意安全。”稍迟,客人离去后,宝宝也回来了,妈妈把宝宝叫到面前,给他讲了一个不讲礼貌的故事,其中就有今天来客人时的场景,然后问宝宝:“你说这种做法对不对呢?”宝宝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不对,我可不愿和他一样。”
  三到四岁的孩子,进入了人生第一个逆反期,事事都要求自己来、自己去想、去做,加上对于社交中的礼仪问题一知半解,自然无法做得如成人一般圆熟、有分寸。此时,家长一方面要让他明白礼仪的重要性和正确的礼仪规范,一方面还要注意方式方法,以避免孩子对社交礼仪产生恐惧、厌恶等心理,对孩子成功走入社交圈造成心理障碍。
  
  场景A中宝宝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玩具车上—这是孩子的成长心理使然,并不是什么过错,但过分注意礼节却又无视礼仪教育方法的妈妈,无疑吓了宝宝一跳,并且令宝宝在客人面前“失去面子”,这可能会使宝宝产生社交恐惧心理,甚至会出现自我心理暗示:我是一个嘴上贴了封条的宝宝,我一贯就是这样,妈妈说的。
  场景B中的妈妈看来十分重视孩子教育问题,并且要求十分严格,教育方法似乎也无可厚非。但这种“当面教子”的方法,虽然可令孩子产生深刻印象,但同时既让孩子感到难堪,也似乎在告诉孩子:你完全可以不顾客人是否在场,随意做自己想要做的任何事(比如责怪他人)—孩子在这一时期,具有极强的模仿力,而这位妈妈很可能成为一个不太理想的榜样。
  与之相比,场景C中妈妈的做法是最妥当的。故事在孩子教育中占有不可动摇的位置,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孩子常常会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主人公,并能够相对理性地分析、判断故事中的错与对,这样的做法不但让孩子掌握了社交礼仪,而且还让他学会了自己分析与思考,一举两得。
其他文献
怎么样,上面的场景中有你的影子吗?如果刚好对号入座的话,那可就该赶紧正本清源了。  语言对于幼儿发展的意义,多数家长只理解了第一层,即用于交流、交际、表达和阅读等。这一点无疑很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此也专门提出了在培养幼儿使用语言方面的4大目标:  1.喜欢与人谈话、交流;   2.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但
期刊
发展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要对症下药。你可比照自己孩子的年龄段,让孩子配合进行以下测试,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现在的语言交往能力状况。  语言能力:好/较好/中/较差/差;分值:5分/4分/3分/2分/1分    一、 语言记忆和理解能力    要求孩子根据下列语言指示,做出相应动作。  1. 去冰箱拿一个苹果出来,放在桌上的盘子里(2-3岁)  2. 去冰箱拿一个苹果、一个桔子出来,放在桌上的盘子里端给妈
期刊
游戏一:上楼梯(适宜年龄:2-4岁)  玩法:父母与孩子一起上楼梯时,可用“剪刀、石头、布”的猜拳方法,确定输赢上楼梯。赢的可往上走两格楼梯,输的要说一句话(说话的内容可由家长和孩子商量决定,如:“我今天干了……”),看谁先到家。  建议:说话内容应该随孩子的“兴奋点”调整。    游戏二:打“怪兽”(适宜年龄:4-6岁)  准备:  1 、家长用挂历纸画“怪兽”或其他孩子讨厌的人物图像(如能让孩
期刊
儿子钟鸣4个月大的时候,我发现了他的异常:同龄孩子已经“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了,可他却一点动静都没有。到医院一检查,发现他患有脑瘫。  语言障碍,这是一般脑瘫儿的共同特征,看来钟鸣也未能幸免。但我偏不信这个邪:只要他能发音,我就能要他开口说话!  可如何教孩子开口呢?我从书店里买回许多幼儿看图识字的教材,每天一有时间就教他看着图片学说话,煞费苦心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可孩子并不买账,还是三缄其口。这时
期刊
多与孩子交谈    与孩子的交谈应从他一出生就开始进行。比如说,当婴儿啼哭时,母亲可以一面喂奶,一面用温柔的声音、微笑的表情对他说:“宝宝吃奶,宝宝很乖……”让婴儿藉着声音来感受母爱和安全。对于稍大的婴儿,家长应经常对着孩子重复说他所做的每一动作,见到的每一件物品。    参与幼儿活动    幼儿不具备足够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因此,在日常活动中,有时会用粗暴的动作代替语言。这时,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活动
期刊
星期天,我带女儿到公园写生。女儿自己坐在松树旁饶有兴致地画,我则在一边看书。不一会,她就把画作拿到我面前了。我一看,纸上的几棵松树除了大小有所不同外,形状、颜色都一模一样。看着女儿期待表扬的眼神,我决定给她泼泼冷水。  我问:“小雪,你画的松树怎么都差不多啊?”  “松树就是这样画的,是老师教的。” 女儿理直气壮地说。  老师教的!听着女儿理所当然的回答,我不禁有些悲哀:一个4岁的孩子,尚未接受多
期刊
我一进家门,就被客厅的景象吓坏了:大大小小数十辆玩具汽车摆了一地,钳子、胶水、 双面胶、水笔、水盆随处落户,7岁的儿子正趴在地上忙得不亦乐乎。  “我正在检修我的车门!”儿子没头没脑地抛出了一句话。“勃帆,琴弹了吗?画儿画了吗?”“弹了,也画了。拜托了,别打扰我好不好?”  我可不信,硬是将他从地板上拖起来,摁到了琴凳上,逼着他给我演示一遍。曲子弹得磕磕巴巴地,再看那画儿,也全没了平时的灵性。我顿
期刊
“我来是想咨询一下我孩子的事。”  作为一位30来岁的数学教师,她说话单刀直入,给人一种干脆利落、不容左右的印象。  “孩子是什么情况?”我也不拐弯抹角。  “成绩其实还不错,可就是总爱祸害东西。这不,昨天又把同桌的书给撕了。”她的脸上略有愠意。  “既然孩子没来,我先给你做个心理测量好不好?”  “测我?”她有些不解,但还是以最快的速度做完了“爱德华个人爱好测验”的全部200多道题。  我从教育
期刊
我和女儿曾经有个“君子协定”。  那时,女儿还小,一直跟我一个床睡,可是,她早晚要独立啊,我就想从分床睡觉开始锻炼她一下。  没想到,我刚一说这件事,女儿就表示了反对意见:“不,妈妈,我怕黑。”“那就开灯睡。”我劝她。千般劝告之下,女儿极不情愿地睡到了我为她准备的房间。  可是没过多久,女儿就又回到了我床上,趴在身边求救般恳求我:“妈妈,求求你了,就让我跟你睡吧,好吗?”我心里不禁一软,真想把她拉
期刊
美国小孩也是小孩。无论外边的文化怎样推崇“公平”,我们的园里总还是不时有人会欺负欺负人,“恃强凌弱”一把。  这种事情一发生,我们这些教师首先关注的不是最终谁得逞、谁吃亏,而是怎样为他们补上“公平”这一课。  首先,我会告诉孩子,碰到不公平的事情,老师希望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倾诉出来。如果他还没能力表达,我就代他说,让他在一旁边听边学—  一次,在游戏室里,女孩爱弥儿想加入游戏,一个男孩硬是不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