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爱捉迷藏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e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来是想咨询一下我孩子的事。”
  作为一位30来岁的数学教师,她说话单刀直入,给人一种干脆利落、不容左右的印象。
  “孩子是什么情况?”我也不拐弯抹角。
  “成绩其实还不错,可就是总爱祸害东西。这不,昨天又把同桌的书给撕了。”她的脸上略有愠意。
  “既然孩子没来,我先给你做个心理测量好不好?”
  “测我?”她有些不解,但还是以最快的速度做完了“爱德华个人爱好测验”的全部200多道题。
  我从教育孩子的角度为她分析了测量结果:“你最大的特点是自主性强,这很可贵。不过父母过强的自主性有可能压抑到孩子的自主性,使他不容易得到自己拿主意的机会。如果总得不到表达,他心里感到憋屈,就会找地方发火。”
  她用一只手扶着微侧的头,静静地听着。
  “你的另一大特点是成就心强,这也是优点。但是呢,父母的成就心过强则有可能导致减少对孩子的入微关注,而这种关注对孩子心理的意义并不亚于阳光对于他身体的意义。孩子在家也祸害东西吗?”
  “比在学校还经常。”她对答如流。
  “我的观点你未必同意。”我为下面要说的话打了个伏笔,“从心理测量来看,你有较强的攻击心理,孩子惹了祸很可能招致你比较严厉的处罚。”
  “我训他很厉害,气急了也打。没那么多时间跟他细说,我也没那么好的耐性。”讲这些话时,她居然理直气壮!
  “问题就在这里。有一点也许你没想到,孩子闯祸的真正意图,可能在于换取你对他的注意。虽然每次你的‘注意’都是训和打,可对于孩子来说,忽视比惩罚更可怕,两者相比,他宁愿选择后者。”
  她居然掏出笔来做记录了。
  “孩子都爱捉迷藏。为什么?因为孩子都爱被发现。表面上看,藏猫猫的时候他怕被人发现,所以藏到最秘密的角落;可是在心理上,他是盼着被人发现,所以被人发现的时候也是他的高兴达到极点的时候。不是吗?”
  她扑哧笑了。
  “我给你提几点建议。首先,不要用你的自主性压抑了孩子的。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秩序,只要是正常的。
  “其次,不要让事业淹没了你对孩子的注意,因为除了教师,你还是一位母亲;教学以外,孩子也是你的事业。”
  她喃喃地重复着这句话的最后八个字。
  “最后,训和打不失为一种‘注意’,但它会使孩子的渴望变得扭曲。除非你不爱自己的孩子,否则爱心还是应该用爱的方式来表达。我们是他们世上最亲的人,如果孩子感觉不到我们的爱,他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呢?爱他们,本来是我们的天分、天职;但是如果太久不用,难保不会有一天生疏,甚至遗忘。”
  她轻舒了一口气,说道:“我来的时候想改变的是孩子,现在看来,首先要改变的是我自己……”
  作者简介:曲伟杰,男,50岁,心理学工作者。1991年10月创办我国首家心理健康指导学校。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催眠术等心理学技术。著有《伦理学新编》、《让你更出众》、《我是猫爹》(即将问世)和《心理训练系列教材》等书。1992年10月1日在黑龙江首开“心理救援电话”,1992年12月在全国首创了“学校式森田心理训练”,把森田疗法从医院改造嫁接到学校,成为融心理治疗、心理教育和心理训练为一体的突破性创举。1995年把内观疗法改造为“学习动力训练”。1996年10月创办全国首家网络心理学校。
其他文献
孩子出世后,绝大部分家长都满怀憧憬:快了,快了,就快会叫妈妈、叫爸爸了……孩子真的叫了,家长先是欣喜若狂,接着就“得寸进尺”:再等等,就该会背诗、会唱歌了吧?  看来幼儿语言学习的重要,父母亲们都明白。但是该怎样做,怎样不仅仅去等、而是想方设法促进这种学习,他们却未必都清楚。不然,下面这些爸爸妈妈们也不会身陷误区而浑然不觉了—    场景一:  喜喜迫不急待地想把幼儿园里发生的事告诉正在准备晚餐的
期刊
一讲到惩罚孩子,多数人就会想到那些大人大喊大叫、孩子大哭大闹的场面。其实不一定,聪明的家长,完全可以把惩罚变成教育孩子的一门艺术,只要你注意——    不要动辄施罚    惩罚忌滥  孩子动辄得咎,不仅容易变得退缩,惩罚本身也会失去意义。专家建议,只在下面四种情况才考虑施与惩罚:  当孩子故意犯错的时候;  当孩子反复犯同样错误的时候;  当孩子对温和的说教不敏感的时候;  当孩子听不进道理的时候
期刊
一场感冒好了之后,明明走路无端端地拐了起来,活像小卓别林。妈妈以为他闹着玩,跟在后面不停地说:好好走路。他回答说:腿痛。可问他哪个部位痛,他先指着右侧髋关节,后又指着膝盖骨,隔一阵又说不痛了。三四岁的孩子正是古灵精怪的时候,妈妈也就没当一回事。  可几天过去,明明越拐越厉害,说腿痛的时候也越来越多,妈妈有点担心:难道一场感冒还把腿给闹出毛病了?就带着明明去了儿童医院,结果一检查,果然跟感冒有关—因
期刊
怎么样,上面的场景中有你的影子吗?如果刚好对号入座的话,那可就该赶紧正本清源了。  语言对于幼儿发展的意义,多数家长只理解了第一层,即用于交流、交际、表达和阅读等。这一点无疑很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此也专门提出了在培养幼儿使用语言方面的4大目标:  1.喜欢与人谈话、交流;   2.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但
期刊
发展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要对症下药。你可比照自己孩子的年龄段,让孩子配合进行以下测试,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现在的语言交往能力状况。  语言能力:好/较好/中/较差/差;分值:5分/4分/3分/2分/1分    一、 语言记忆和理解能力    要求孩子根据下列语言指示,做出相应动作。  1. 去冰箱拿一个苹果出来,放在桌上的盘子里(2-3岁)  2. 去冰箱拿一个苹果、一个桔子出来,放在桌上的盘子里端给妈
期刊
游戏一:上楼梯(适宜年龄:2-4岁)  玩法:父母与孩子一起上楼梯时,可用“剪刀、石头、布”的猜拳方法,确定输赢上楼梯。赢的可往上走两格楼梯,输的要说一句话(说话的内容可由家长和孩子商量决定,如:“我今天干了……”),看谁先到家。  建议:说话内容应该随孩子的“兴奋点”调整。    游戏二:打“怪兽”(适宜年龄:4-6岁)  准备:  1 、家长用挂历纸画“怪兽”或其他孩子讨厌的人物图像(如能让孩
期刊
儿子钟鸣4个月大的时候,我发现了他的异常:同龄孩子已经“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了,可他却一点动静都没有。到医院一检查,发现他患有脑瘫。  语言障碍,这是一般脑瘫儿的共同特征,看来钟鸣也未能幸免。但我偏不信这个邪:只要他能发音,我就能要他开口说话!  可如何教孩子开口呢?我从书店里买回许多幼儿看图识字的教材,每天一有时间就教他看着图片学说话,煞费苦心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可孩子并不买账,还是三缄其口。这时
期刊
多与孩子交谈    与孩子的交谈应从他一出生就开始进行。比如说,当婴儿啼哭时,母亲可以一面喂奶,一面用温柔的声音、微笑的表情对他说:“宝宝吃奶,宝宝很乖……”让婴儿藉着声音来感受母爱和安全。对于稍大的婴儿,家长应经常对着孩子重复说他所做的每一动作,见到的每一件物品。    参与幼儿活动    幼儿不具备足够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因此,在日常活动中,有时会用粗暴的动作代替语言。这时,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活动
期刊
星期天,我带女儿到公园写生。女儿自己坐在松树旁饶有兴致地画,我则在一边看书。不一会,她就把画作拿到我面前了。我一看,纸上的几棵松树除了大小有所不同外,形状、颜色都一模一样。看着女儿期待表扬的眼神,我决定给她泼泼冷水。  我问:“小雪,你画的松树怎么都差不多啊?”  “松树就是这样画的,是老师教的。” 女儿理直气壮地说。  老师教的!听着女儿理所当然的回答,我不禁有些悲哀:一个4岁的孩子,尚未接受多
期刊
我一进家门,就被客厅的景象吓坏了:大大小小数十辆玩具汽车摆了一地,钳子、胶水、 双面胶、水笔、水盆随处落户,7岁的儿子正趴在地上忙得不亦乐乎。  “我正在检修我的车门!”儿子没头没脑地抛出了一句话。“勃帆,琴弹了吗?画儿画了吗?”“弹了,也画了。拜托了,别打扰我好不好?”  我可不信,硬是将他从地板上拖起来,摁到了琴凳上,逼着他给我演示一遍。曲子弹得磕磕巴巴地,再看那画儿,也全没了平时的灵性。我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