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柜员到行长

来源 :中国MB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286929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柜员到行长
  
  丁国良在他们北京大学的EMBA同学中,最特别的一点就是,他没有别人那样的本科或者硕士学历。他的学历,正儿八经的,其实只到了高中。这也是他最叫那些总裁和总经理同学佩服的一点 从草根做到将帅,一步一个脚印,没有半点虚浮。
  1978年,高中毕业的丁国良进了汇丰银行。现在是2003年。25年的银行生涯,使他完全融合到汇丰的文化之中。其间他几度为事业走南闯北,一直到落脚于北京。
  刚进银行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普通柜员,完全凭实干获得了上级的赏识。按他自己的说法,是“运气不错”,遇到一个非常好的葡萄牙老板,对他很提携。到1982年,他被调去总部当了系统协调员,进行用户和程序员之间的沟通工作。四年之后,1986年,汇丰在上海展开业务,需要对银行工作系统进行电脑化改造。丁国良被推荐去完成这个工作。改造在1988年完成,上海分行实现了自动化运作,而汇丰的上海客户服务部也初步建立起来。而当时,他结婚才一个月。结果,工作的第一个月,他的长途话费就达到惊人的三千元, 因为当时的长话是九块钱一分钟。“当时也是年轻嘛,想出去闯一下。我同事笑我说,不如买飞机票过去香港算了。后来我对太太说,你来上海吧,我再给你找个工作。从那以后,我们就再没有分开过了。”
  由于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丁国良在被推荐参加了一个银行系统内部的考试以后,从微机主管转为行政主管。在伦敦实习三个月后,1988年底,他回到香港开始担任经理。一级一级,他的路走的很顺。我们问他的诀窍,他说,就是因为有一些成绩吧。言谈之间并没有什么自得之色。其实在当时的经济和政策环境下,一个外资银行在大陆开展业务,难度可想而知。他说了一件事情:刚成立的上海分行没有员工,只能到本地请,就跟当地劳动部门申请招聘,要一批人。过了一个月,对方打电话来说,过两天有十五个人要过来。结果他们连对方是老是少都不知道,就来了第一批员工,这些人的出身,有电工,有售货员,有刚毕业的学生,要把他们培训成专业人员,尤其要让他们凝聚在公司里面,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上海汇丰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渐渐的成长起来了。
  1992年汇丰在青岛开分行,有大陆工作经验的丁国良到青岛当了副行长。1996年他到北京,担任汇丰银行北京分行的副行长。这次采访之前,他刚刚被提升为行长。
  
  立足北京
  
  来到北京,丁国良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孩子。孩子们长大了,就得考虑他们的教育问题。北京的教育条件无疑是全国首屈一指的。结果到北京,一呆就是七年,如鱼得水。有个香港的同事来到北京,对他说,我现在站在这片土地上,这里的经济增长率是每年百分之七点五,感觉就是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北京有很好的经济气氛和环境,每个人都很有活力,努力创造更多的财富。
  汇丰对北京市场充满信心,他们的业务也迅速拓展起来。丁国良和他的同事们把目光定在了个人理财上。
  个人理财是从去年底一直火到今年底的热点。从国有银行到外资银行,都意识到了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开展业务。汇丰银行作为享有世界声誉的老牌银行,无疑更具经验和实力。1865年汇丰就曾经在上海营业,给中外商人提供金融服务。自七十年代起汇丰积极扩展内地业务,已经设立了九间分行、一间支行和二间代表处,香港回归之后,为了配合对外经济开放和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开展并且扩大了人民币业务。
  作为香港最大的银行,汇丰在内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时候,依然十分注意特色化和本土化。他们的个人理财服务是用一个全球统一的品牌“卓越理财”,为了让世界各地顾客都感觉到同样的服务态度,甚至连服务厅的地毯都统一定做。但各地市场不同。北京的市场又有自身特点。丁国良认为,在北京做个人理财,一个很大的市场就是教育。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教育发达,名牌大学云集,出国的学生非常多,而各国使领馆都在北京,出国中介机构也很多,非常有利于开展教育方面的理财服务。而很多国家开帐户很麻烦,需要过去的详细信用记录,有的甚至要永久居留证明。学生带现金又不安全。丁国良设想把汇丰在世界各地的分行资源利用起来,给出国者提供理财服务。他去了一趟英国考察,又和加拿大、新西兰的同事进行了沟通,决定把这块作为业务重点。
  他刚才说的忙,其实就是在忙这项业务。又是一个新领域,他成竹在胸,要以他这么多年的沉稳作风,打开一个新市场的大门。
  ”北京的经济环境非常好,我们对北京市场充满信心。”他肯定的说。
  
  EMBA经历
  
  丁国良是北京大学2000年第一届的EMBA学生。为了能被EMBA班录取,没有大学学位的丁国良特意去考取了一个GMAT认证。他的英语虽然熟练,但考虑到GMA下对逻辑推理很重视,他还特意去新东方上了十课,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他说,在汇丰这么多年,视角多少有一些受限制,读EMBA能开阔眼界,接触汇丰以外的文化。和许多EMBA学员一样,他认为最大的收获是有了一大帮朋友,可以彼此坦诚交流,即使在毕业以后,大家也保持联系。
  丁国良的很大一个感触是,从同学身上学到的东西太多了。在企业里面没有很多象同学这样关系平等的对话者,而同学的多种多样,更让他们从彼此身上取长补短,迅速提高。“老师给我们提供案例和理论,同学就经常讲他们自己的经验,我觉得经验更加宝贵。尤其他们中间很多人都是成功的商人,经验是成功的经验。”
  “理论方面的收获也不小。”他说,“我从底层做起,理论基础比较薄弱,有的理论我可能用过,但不知道系统的做法。现在在表述一个东西的时候,我就可以说的很成体系了。”
  在一楼,他指着大厅说,这都是我们新装修的,比刚开始时漂亮多了。言语之间头一次透露出一些兴奋。
  末了他又提到个人理财的业务。“其实,个人理财目前在国内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业务。……不过,这个市场的发展空间会非常的大,我们有信心它会成为我们的黄油和面包。”
其他文献
朋友中有不少在英国投资物业,或有这方面之考虑,因此今期搜集一些基本资料,以供读者参考:    甲)数据  主要从一些有关网站搜集,包括顾问公司及政府的。这里集中于住宅市段,以及基本家庭资讯。    乙)目前市场情况  全国住宅价格大致是下调多余上升,平均则近零(没下调也没上升),屋价较贵地区多下跌,尤以伦敦及东南地区,仍有增长者多属较平宜地区,如英格兰北部地区。今期录得跌幅最高之十个地区平均住宅价
期刊
媒体关于民企“原罪”的讨论开始升温。咸郎平将民营企业家的“原罪”定义为“动用国家资源迅速进行财富积累的行为”,并以过度追究民企“原罪”会造成资本外逃、加重司法体系负荷为由,主张对民企采取以钱“赎罪”的方式来解决民企资本积累过程中发生的并不严重的经济犯罪问题,其中“BOT+累进遗产税”被认为是一个极好的方案。  关于民企“原罪”的定义搞得越来越复杂,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动用国家资源迅速进行财富积累
期刊
近年一些环球事故和现象,如美国在外交上之新取向,反恐活动,及欧洲各国之分歧等,使作分析的不得不重新考虑以往一些宏观假设,就算无须作大改动也要检验一番。要声明的是这里并非探讨国家政治问题,笔者更非此项专家,只是看看这环节会否(相当的)影响经济营商投资气氛等层面,以及个别投资项目之回报和风险机会。以下是一些从公开报道和资料搜集之推论,希望对投资者有用:    甲)以往(以为)欧盟及欧罗可提供另一可与北
期刊
在美国念过书的人大约都知道巴鲁克学院(Baruch College),纽约市立大学(CUNY)的一个校区,以金融投资课程著称,乃由华尔街传奇人物犹太人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所创立。巴鲁克在证券市场中的大起大落,被人称为“投机大师”,甚至还有人讽叹说,整个证券市场所包含的投机因素也不及巴鲁克一个人来得丰富。  巴鲁克生于1870年,初入道时在纽约的一家小经纪行中干些打杂的活儿
期刊
近日在午餐例会中,有讲者表示不排除有机会部分或主要区域甲级写字楼实质每月每平方租金(即包括任何免租期、租金补贴、装修补贴等)可下调近单位数字,当然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而这里也非讨论其可能性。笔者只是觉得若然属实,则甲级写字楼价格亦多相应下调,因两者在九七年后数值关系比较密切,投资者不妨看看。笔者就甲级写字楼有关数据作了简单计算.观察如下:  甲资料由一九九三年至二○○年一数据是从公开资料搜集,有政
期刊
资源丰厚之机构在资讯搜集、研究报告,甚至投资分析等方面的确可较规模小之公司投入,照常理应有更优良之投资策略和决定,但这又与实际观察得到的有分别,大机构未必时常能(当然也非时常不能)作出适合兼合时之决策。这里尝试探讨一些可能原因,并与读者分享:    甲有资源做不等于会做    这里假设此等资讯搜集,研究报告及投资分析不单是必须,且有关之投资项目或计划可支持兼用得着此等(未必是便宜的)资料。常遇情况
期刊
近期令人不安之事情不少,如伊战,非典型肺炎等,前者相对本地距离较远但国际政治层面之影响可甚宽泛,后者则近在眼前但相信假以时日可有医治良方。两者事情亦令人又“人算不如天算”的感觉。如攻伊联军好像低估了对方之防御力(当然这示意也可能示策略部分),肺炎病毒扩散亦比初期估计的容易,总之风险评估从来不易计算。  评估房地产之风险亦非易事,无论是宏观市场的,或者是微观市场个别投资项目的,宏观方面能影响的不多(
期刊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迫切需要造就大批优秀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以适应全球经济竞争的挑战。二十一世纪的企业,不仅要求高层经理具有高瞻远瞩的决策能力,而且要求中层管理人员能够准确领悟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并采取适当的行动予以实施。  中国的管理教育正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社会上也有许多机构与学校开设了多种高级经理培训项目,但是由于各类项目良莠不齐,教学质量较难保证,远远不能满足中国大
期刊
上海证券报的编辑周莉莎和王晓峰女士邀请我为她们的“中国经济学人”的版面写一些东西,我和上证报的合作在1995年就开始了--我1997年出版的一本随笔《管理琐话》也是由发表在该报的专栏杂文收集而成的--于是就应承下来。写些什么呢?倒是颇费思量。国内市场化进展得很快,许多鲜活的案例都受到关注,也有质量相当不错的报导;政策体制方面的问题,讨论也够丰富,虽然对解决能否有实质的推进,又当别论。主要在于,我自
期刊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企业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民营中小企业的短期信贷问题近年来已经开始有所缓解,但是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的供给还严重不足。相对于民营中小型企业的飞速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银行的数量和实力还远不足以满足需求,而另一方面,国有大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数额相对较小的贷款又存在着管理费相对较高和监控困难的问题。债券融资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公众股市也无法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资金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