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高分靠智取

来源 :中学生百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_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相信,当大家都埋在题海中,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数理化生甚至包括英语这门课的习题时,都会相当纠结惆怅地叹一句:语文这一科,怎么学?
  的确,语文,特别是占其中大头分数的主观题,绝对不是你多做题就能做出来的。我学语文主观题,从初中到高中都未做过任何课外书籍,甚至连老师布置的那些阅读作业都是瞎蒙乱写,但每次考试语文一直都是我拉其他人分数的武器。我的经验是:只要把握住其中的奥义,考试在这一块拿高分,绝对不是梦想!
  先谈谈我的高考语文,考完试一看答案就悲催地发现11个选择题错了5个,史无前例地让我受到了重大打击,但我仍旧很乐观,久经沙场的经验告诉我,语文这一门我不会差。结果分数一出来,125分,也就是说,抛开前面的选择题不谈,后边的主观题加作文我仅仅扣了10分。
  现在我来跟各位为主观题所困的学弟学妹们分享下我的经验。
  首先,语文主观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别看我们每次做的阅读都不一样,那些作者当时到底在想些什么,我们也没法预测,但是出题的套路大多是一样的。我每次做题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题目后边所标注的分值。我就拿4分来说吧,这个分值出卷老师肯定是有两个或四个要点需要我们写。而我答题都会标出第一、第二这样的序号,尽量语言简洁,阅卷老师改卷子就喜欢这种有条理又不废话的孩子,看一点给一点的分。
  我还想告诉大家,如果你能有多个想法,尽量把对这段话这个问题的理解都写下去。我很多次做6分的题目,虽然不大可能是6个要点,但我常常一口气发散到6种想法(有的时候,我凑不出来也硬是逼着自己憋出来。甚至,第六点要点其实就是第一点的另一种说法,说不定老师记性不好又多给一个要点的分,推荐!)。对这个主观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总能瞎猫碰到死耗子,对上标准答案的。反正只要字迹工整,答错答偏老师也不扣你分,看你这么辛苦,就算是半毛钱关系没有的答案说不定也能捞到些分数。
  做多了卷子,我们还会发现,其实标准答案也大同小异,文艺点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大家每次小考的语文卷子都不要只看个分数就扔了。我不大做语文习题,但我总利用自己仅有的这些认真做题的机会来总结。
  我来举个例子。在古诗文鉴赏或者现代文阅读中常会遇到这种题:“请问这句诗(话)什么地方写得好?它在诗(文章)中有什么作用?”或者是类似于这种的,都是很能找到规律的问题,大家基本上也就从这么几个方面答:一从思想内容,二从对文章的结构作用,三从修辞手法点睛之字来说,然后大家再总结一下,一般的阅读诗词怎么答都是这些的套话,什么对比映衬、拟人、承上启下、为后文铺垫、正面侧面之类云云。
  总之呢,大家看看2012年的高考主观题部分,就能发现我上面举的这个例子是非常普遍的。在湖北卷中,古诗文鉴赏对“藏”、“透”二字分析;现代文阅读《耳边杜鹃啼》的17题: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在山东卷中,现代文阅读19题: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什么好处?等等这些高考试题中,和我所说的差不多一样,答题套路也差不多。所以大家只要勤思考勤总结,根本不用题海战术,掌握了规律就打遍天下无敌手了。
  阅读主观题是靠总结,像高考里的小作文,大作文就靠功底了。我相信大家不可能每天都做题不娱乐吧,我希望大家把日常的娱乐变成看书,有选择性地看些文学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写作功底和文采。
  小学时,我就看完了所有青少年看的世界名著了;初中时,我看完了市图书馆里所有的外国名作家的短篇小说;高中时,我开始看诗集看散文,刻意地看一些名人的事迹,增加自己写作文时的例子。有一个好习惯推荐给大家,拿一个本子记录下你觉得能在考场上用到的好句子,每天看一看读一读,在人家优美的文笔文风熏陶下,自己也尝试着慢慢写点这些东西。我曾经在高一、高二时进入一个怪圈,考试喜欢写散文秀文笔,写的东西那叫一个华丽,但是风险太大,常常剑走偏锋离题万里,后来高三就老老实实写议论文。通过前两年散文的积淀和练习,我的议论文都会比其他考生写得更好更让人心动。
  嗯,还有一个秘密得说,我不看好押题,但是我绝对相信考前准备应考作文的必要性。大家看看每年的语文出题,基本是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发散性比较强,准备几个万金油的主题,然后事先写几段让自己热血沸腾让看卷老师热血沸腾的话,再看些例子,万事俱备,等到卷子下来,找到切合你准备的点,把这些在考试时用上去!当然,如果运气不好,考题和你所准备的东西一点都不沾边的话,凭着之前课外阅读的积累,我相信大家的作文也能拿到好分数。
  我觉得上面的几个小方法,通过实践证明很实用,学弟学妹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将习题时间给其他科目,只需要早自习的时候看看拼音字词和标点符号神马的,语文拿高分,应该不是问题!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11. 否定词not放错位置。  【误】They want to have a good rest this weekend but they know that they will be not allowed to do that by their boss.  【正】They want to have a good rest this weekend but they know that t
期刊
2010年,我成功申请了学校的“交换生”项目,获得了到悉尼大学留学一年的宝贵机会。  刚到澳大利亚时,“吃饭”成了我面对的一大难题。我总是习惯性地把食品的价格乘以汇率,这样一算,从麦当劳买一个汉堡要30元,去中餐馆吃盖浇饭要50元!在这样的价格冲击之下,什么美味在我看来都“食之无味”了。有时候,学校组织同学在宿舍前的空地上举办聚会,在聚会上,自助餐区总是有大叠大叠的披萨。为了省饭钱,我也不顾自己初
期刊
@哈佛大学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用来储备知识和为将来积累经验,坚持下来,你的未来就可能比别人更精彩。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短暂的行为也许能决定一个人在某一件事情上的成败,但是优秀的习惯则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螺丝拧得太紧
期刊
我想这个问题是每位高三学生都会遇到的,进入高三,大家都异常紧张,都比较急功近利,都想快点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正因为这种心态,所以不少学生败在了“千军万马”过的独木桥上,他们并不是战败的,而是“累死”在了独木桥上,自己将自己击败的。  其实,我高三时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当时很迷茫,很急躁,感觉自己身陷泥潭,全然不能自拔。要不是“飞哥”(班主任的绰号)那番语重心长的谈话,我想我今天注定不能在“象牙塔”里
期刊
临别前。在南加州大学校园内最后拍照留念。阳光洒下来,友人问我,最留念这所学校什么地方。阳光落在睫毛上,我眨眨眼睛,说,应该是GroundZero咖啡馆吧。  无论是香港还是美国,校园内一定有几家精致咖啡馆。我本来不易入睡,故不喜喝咖啡,然而终究被身边香浓诱惑,待在美国的最后几个星期,咖啡越饮越多。可是,Ground Zero不仅仅是一间咖啡馆。完整地说,它叫做GroundZero表演咖啡厅。在那里
期刊
随着平行志愿的推行,填报志愿越来越像是一项机械化运动。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分数以及全省排位、高校的历年录取分数线等,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对号入座,只要没有太多“非分之想”,只要方法得当、操作正确,基本上就不会有意外,当然也少了悬念和奇迹。甚至,如果觉得查找和比对资料太麻烦,你还可以花点钱让“智能报考系统”帮你把学校选好,不说百分之百准确,但也是八九不离十。现在很多地区都推出了此类系统,堪称“人间奇迹”。
期刊
为了搬家收拾东西,我最近真是忙得昏天黑地,可是每次问你准备得怎样了,你都好整以暇地说:不急嘛!两三下就可以弄好了。直到今天,距搬家公司来运东西只剩两天的时间,你才开始拿纸箱到卧室,却又不断来问:“怎么封箱底?这不要的书是否要送给图书馆?”“胶带没了怎么办?”“前一年的笔记本要不要保留?”“淘汰的书是不是扔进垃圾袋?”  这时我给的答案都是同一句:“你自己决定吧!”  你应该很高兴听到这句话。记得我
期刊
许达然先生是台南人;他将台湾的土地和大自然以及老百姓生活的细节交错融合在一起,主张散文应注重人生观察及社会批评。他的散文具社会意识,现实与人文关怀,理性与感性交融。虽然他的文字技巧朴拙简洁,但透过文字我们能充分理解他对时代、社会的忧患意识以及人道主义的关怀。  1.文章首尾多次提到“你”,分析“你”在文中有何作用?  2.揣摩下列句子中叠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1)它不稀罕文明,但却被关在文明里,
期刊
1995年的湖南商学院,一方面是湖南省第一批实行“并轨招生,自主择业”的高校,一方面“年纪尚轻”、缺乏名气。如何“做大做强”,和那些名校、老校竞争?可以想象当时的领导们肯定是“压力山大”。所以,学院当时颇有些独具特色的土政策,各个专业略有区别,比如对于我们市场营销大专的学生们最重要的是,必须取得“三证”方能毕业。三证乃是大学英语3级,珠算等级考试2级,湖南省计算机等级考试1级。有那等好逸恶劳之辈,
期刊
有这样一个句子:  ——Are you hungry?  ——Yes.1 sure am.你饿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