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与“纪录”的联姻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2004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代这个以消费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这样一种商业化的媒体环境中,纪录片同其它文化产品一样,也面临着生存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为“讨好”受众,迎合市场的需要,“故事”与“纪录”不再默然,而是实行了“联姻”,纪录片故事化已渐成一种趋势。本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纪录片的故事化这一趋势:一是纪录片的“真实性”;二是纪录片故事化趋势出现的原因;三是把握好纪录片故事化的“尺度”。
  【关键词】纪录;真实性;故事化
  
  作者简介:赵红娟(1987—),女,山东济宁人,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艺术学(传媒艺术与制作)。
  注释:
  ①钟大年,雷建军.纪录片:影像意义系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97.
  ②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07-08传媒主张.学林出版社,2008:186.
  ③森茂芳.美学传播学.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267.
  ④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07-08传媒主张.学林出版社,2008:210.
  
   在当代这个以消费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这样一种商业化的媒体环境中,纪录片同其它文化产品一样,也面临着生存的困境。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文化的转型,政治文化、精英文化日益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后来居上的大众文化,媒体为迎合观众的快感和消遣的需要,越来越趋向于娱乐化。而纪录片作为大众媒体的一部分,同样也没有逃脱娱乐大潮的“青睐”。受众和媒体的共谋使纪录片出现娱乐化的倾向。它已经不能再像最初时的那种单纯的纪录,伴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高科技的创作手法也越来越多的融入进来,与此同时,为“讨好”受众,迎合市场的需要,“故事”与“纪录”不再默然,而是实行了“联姻”,纪录片故事化已渐成一种趋势。
   1.纪录片的“真实性”
  面对这一趋势,很多人开始质疑这种一味迎合市场商业化需求的纪录片,已经脱离了真实性这一纪录片的本质属性,而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那么何为纪录片的真实性呢?
  首先,说到“真实性”的问题,其实纪录片本身是运用摄影机来直接记录事物,本身具有如实还原事物外部形态特征的功能,而这就使“记录”与客观性联系在一起。虽然摄影机的机械物理特性能够将现实对象的基本形态、特点准确无误的记录下来,但是这种记录并非简单的、机械的复制,它是拍摄者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观察方式。对于纪录片的创作者,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他都会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认识、观点等带进了作品。但这只是一种“参与式的观察”,它不是创作主体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去改变和创造的“现实”,而是要在遵循客观现实的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下来观察和识别被摄对象。
  其次,从受众认知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于纪录片的真实性的认知具有一种直感性和前提性的特点。“所谓直感性的认知,是说人们最终通过屏幕上对现实的模拟形态来判定事物的可信性,这与人们感知外部世界的方式和过程是同形同构的。于是,‘真的’与‘像真的’在认知时是极为相似的。所谓前提性的认知,是说人们对纪录片可信性的判断,是以整体性的前提为依据,它是可信的或不可信的,它是真的或不是真的,前提的指引决定了对真实的认知,而且一定不拘泥局部的真伪。”①可以说,纪录片不同于故事片等其他类型的影片,其欣赏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它有明确的指向性。这也就是说,当受众在看纪录片时,其心理指向是“真”,而这种指向是建立在对现实文化的欣赏认同上的。其实这更是要求我们的创作者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去直接反映客观现实的世界,用真实的素材作为表意语言的基础来组建自己的表述系统。这才是真正打动受众的关键点。
   2.纪录片故事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2.1故事化没有违背真实纪录的底线
  故事化是“文艺作品中用来表现主体的情节”,它具备连续性、富有吸引力、能够感染人。纪录片的故事化是指以人物为故事载体,对视听信息进行故事化表达的过程。提炼故事化元素,并加以适当表达,可以激發人们的观看兴趣。②而现在在其创作实践中,纪录片人越来越重视作品的故事性。一部可看性较强的纪录片,其故事性几乎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纪录片本身而言,故事化只是手段,纪实才是目的。
  2.2故事化符合大众的收视心理和审美需求
  纪录片的故事化受到欢迎,原因就在于故事化符合受众的收视习惯。人是知、情、意三者的统一体,文艺作品也相应的有教育、愉悦和认识三大功能。愉悦功能不仅是文艺作品功能的一个主要方面,而且是实施另外两大功能的必要手段,文艺作品一旦丧失了它的愉悦性,另两大功能也无从谈起。
  从大众传媒学角度来看,愉悦功能是现在电视媒体为争夺观众而越来越重视的一个方面。从纪录片的故事化、弗拉哈迪纪录片师祖的“搬演”,到纪录片栏目化,都是为了增加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同时也是对受众价值的挖掘和开发。传播学的奠基人施拉姆说过最好的传播方式是人际传播,而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电视是唯一能够实施人际传播的媒介。但是电视媒体实现这种人际传播的方式不是以冷冰冰的面孔进行的“皮下注射”式的主观灌输,而应该是与大众平等交流的人性化传播方式,是贴心交流而不是高台教化。而“故事是一种既独特又普泛的信息化方式,是人类传播活动中普遍到几乎无处不在的信息体裁化现象”这就是“故事化传播”。甚至可以说,没有故事方式或故事化传播,根本就无从谈起人类传播。③这样看来,新闻故事化、纪录片故事化也就是很自然的。其实这种方式可以赋予意义以鲜活的故事,使电视传播行为更感性化、情感化和人性化因而更引人入胜,更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接受习惯,必然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市场的认可。
  2.3社会娱乐化背景、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社会娱乐化局势已形成。观众对媒体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宣教和信息,休闲娱乐,追求快感上升为主导功能。影视媒介能够传播文化的功能也被弱化,而商业娱乐功能却得到了空前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娱乐资源在收视率的刺激下,被开发出来。而在这样的一个全球化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下,纪录片工作者想要独善其身,来个“人在三界外,不食人间烟火”那无疑是自寻消亡,自然界存在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同样,纪录片的发展若不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那将会受到“束之高阁”的待遇。因此,在此社会娱乐化背景下,我们的纪录片走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娱乐化纪录片)道路是明智的选择。
  正如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何苏六所说:“正是市场的因素,使得中国的纪录片开始面对现实的传媒环境,并学会在其中求生存求发展。市场化的终极目标并不仅仅是金钱回报,而是促使纪录片在一种理性状态下多元发展,在一种良性健康的机制中走向繁荣,让更多的人享受自己喜欢的纪录片。市场化必将使得中国纪录片从个人或者小群体的圈子里跳离出来,从而开始社会化。这是中国纪录片走向成熟的又一段必经之路。”④总而言之,纪录片故事化在当代社会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3.把握好纪录片的故事化的“尺度”
  故事化的确给纪录片的发展前景带来了曙光,但也不可避免的给纪录片的纪实性带来一定的冲击。一方面纪录片的故事化倾向引发了对纪实表现手法的重新认识。在现阶段娱乐化的驱使下,为了好看,纪录片动用了剧情片、动画、新闻采访等各种手法以达到表象的真实,突破了真实等于纪实的局限。另一方面,娱乐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纪录片人的功利思想。在极端商业化的市场环境下,纪录片面临着艰难的困境,想制作出符合良心、有极高文献价值的记录片是需要付出大量牺牲的。如果说在今天的市场,纪录片只拥有好看的外衣却丢掉了人文记录的内涵,那么这就背离了故事化的初衷了。毕竟,故事化只是纪录片普及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纪录片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
  纪录片的故事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看到它好的一方面,又要认识到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要把握好纪录片故事化的尺度,让其更好的服务于纪录片的整体性,从而避免过度故事化带给受众的不真实感,使其在顺应受众和市场发展的同时,带给我们更多有意义的思考。
  纪录片的适度故事化,是能够提高其片子本身的可视性并愉悦观众,但是我们绝不能把纪录片的这种故事化方式随意化、妖魔化。因为纪录片的好看与否不仅仅在于故事化,而是内容为王。带给受众愉悦感是纪录片功能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的最终追求,以电视为媒介重塑人文的抱负,从人本主义出发关注人及人的环境,将现实、历史、传统、文化有效联合,拓展纪录片的厚度和广度,打造人文纪录的精神内涵,最终实现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钟大年,雷建军.纪录片:影像意义系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07-08传媒主张.学林出版社,2008.
  [3]森茂芳.美学传播学.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重金属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等大量排放,污染也日趋严重。由于重金属毒性大且难以降解,能够随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累积,最终使生物体致畸、致病、致死亡,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因此,研究快速高效、高灵敏和高准确的重金属离子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光电化学分析是在电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光激发信号,具有分析速度快、实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且灵敏度高的特点,结合
金属有机框架(MOFs)和金属有机笼(MOCs)都是具有多样的空腔结构的金属有机材料,是现代超分子合成的研究热点。近十几年间,得益于有机配合物与金属配位的几何构型的设计原则,该领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更加复杂的结构和功能更多样化的金属有机材料被设计出来。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开发了“SIFSIX”系列MOFs在硼硅酸玻璃中的原位合成法和手性锌咪唑笼的原位合成及其结构与性质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所示:
  利用金属氟化物在溶剂热条件下与含氮配体(吡嗪、4,4′-联吡啶、4,4′-偶氮吡啶、1
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不仅带来严重环境问题,也使能源储量急剧减少。因此,探索清洁与可再生的能源迫在眉睫。利用地球上大量存在的水资源,将其通过电化学转换,成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氢气,可以产生极大的价值。先进的能源转换系统,例如:水电解和可充电锌—空气电池(Zn—Air Batteries,ZABs),包括氢释放反应(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氧释放反应(Oxygen
【摘要】本文从古建筑特点着手分析,提出中式建筑对古建筑的继承与延续,并指出中式建筑要想长久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中式元素的创新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关键词】古建筑;中式建筑;继承;创新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盛,中国文化的复兴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那些根植于中式本土文化,而又加入了时尚现代元素的产品,已经出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得到了世界性的追捧。  中国馆“东方之冠”的造型,极具特色的中
期刊
【摘要】地基处理——强夯法。  【关键词】地基处理;强夯  1.一般规定  (1)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对高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等地基,当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2)强夯施工前,應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数量应根据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环境、健康等诸多因素的迫切要求,绿色建筑正在迅速发展,在建筑领域里,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发展绿色建筑。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而且有助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  【关键词】建筑环境;绿色建筑;绿色施工;设计理念;建筑景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急剧增长,以牺牲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传统建筑逐渐被淘汰,随之而来的是绿色建筑
期刊
【摘要】本文对SJTU-RFID中间件设备层安全协议进行了分析和改进,对授权策略进行了研究。根据公共服务的安全需求,制定了满足SJTU-RFID中间件的安全结构体系语言。本文也对RFID中间件的安全等级进行了评估究,并确定相关的评估因素和权重。  【关键词】RFID中间件;安全解决;研究与开发  1.RFID中间件设备层安全协议的研究  1.1安全协议简介  安全协议是建立在密码体制基础上的通信协
期刊
【摘 要】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是国家发展的希望,他们的礼仪修养、礼仪素质关系着整个社会、国家的将来。本文针对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并根据问题所在进行探究,得到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礼仪教育;大学生;问题;对策    课题项目:论文来自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题《高职院校礼仪教育方式方法研究》,项目编号qtky201116。  作者简介:陈丽宇,女,管理学助教,就职于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期刊
【摘 要】大娘水饺经历了初创时期的高速发展,现已进入需要依靠品牌扩张的关键时刻。随着经营快餐的企业不断地增多,甚至连洋快餐也渐渐涉足中式快餐领域,大娘水饺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竞争加剧的压力。要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造就快餐业的知名品牌,然后才能走向国际成为中式快餐文化的传播者。  【关键词】大娘水饺;竞争优势;快餐品牌    大娘水饺经历了初创时期的高速发展,现已进入需要依靠
期刊
【摘 要】城乡公交开通后,经济上缩小了城与乡的差距。本文在对城乡公交和乡村居民消费观念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情况,分析了乡村居民在城乡公交开通前后消费观念的转变,探讨城乡公交对乡村居民消费观念的影响。   【关键词】城乡公交;乡村居民;消费观念    作者简介:杨一帆(1990—),男,江西吉安人,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  朱延平(1985—),男,江西宁都人,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