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文言选读课的教学效果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mdm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普遍处于高耗低效的状况。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对文言文教学进行反思与革新,把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潜能激发出来。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实践、体验、感悟、探究等能力。高中教学中文言文的比重很大,对文言选修作品的要求又有很大的不同,很多无效、蛮干的行为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严重阻碍了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文言选读课的教学效果呢?
  一、宏观调控教材,加大概括训练
  文言文选读教材涵盖面大,涉及人物众多。例如,《史记》选读体大思精,包罗万象,通过描写起伏跌宕的事件情节,展示波澜壮阔的社会画卷,同时涉及历史、传记、小说、戏剧等体裁,涉及人物四千多人,塑造手法多样,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如果精讲精练必然耗时费力,也与选读教材的要求不相符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加大对教材的宏观控制,引导学生从概括课文的情节、层次入手,梳理课文的结构层次和人物的主次关系。此类概括有很大的难度,可以在诵读的基础上,结合分析栏的分析和课后的要求,强化对材料的概括训练。
  材料的概括训练还要结合历史背景和人物的复杂关系。根据《史记》特点,从材料的叙述特点如互见法切入,全面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思想动态。人物的历史活动详略有序,而概括材料应该反映重大事件和重大历史观点,回避琐碎的小材料,这样宏观把握,有利于快速有效的理清重难点。
  二、梳理课文细节,点燃思维火花
  在塑造人物性格的各种手法中,细节描写和传神的场面描写显得特别突出。教师若能抓住这样的切入点,会比较有效地悟透选材,并全面地掌握主题。例如,讲授《刺客列传》一文,可从诗句“燕丹善养士”一句引导学生,可以问“文中哪些细节可以作为论据证明燕太子丹确实善于收养门客呢”,学生可以找出本文的田光、荆轲等四位养士的名字。例如在“荆轲刺秦王”一节中,可以重点赏读荆轲的两次“笑”,一是“顾笑武阳”可看出安慰、镇定的本色,一是“倚柱而笑” 蔑视的神态,从这些细节入手,可以盘活人物的性格,很好地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细节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道而拂牵,强而勿抑,开而拂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巧妙设置一些“障碍”,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的欲望,进而激发团队的学习热情。语文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竞赛活动,比如“《史记》成语知多少”、“我说《史记》成语典故”、“句子翻译比赛”、“手册使用评比”等,学生都会乐于参加,效果自然会很好。当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上应该注重“预设”环节,把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考虑周到,并做好反馈和总结,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持续性,点燃思维的火花。
  三、夯实文言知识基础,注重思想积淀
  在必修教材教学中,语文教师习惯逐段对译,注重讲练。学生到了高二,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已经比较扎实,加之选读教材面广量大,要求教师放开手脚,解放学生的思维和空间,鼓励学生努力动手实践,采取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夯实学生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一股脑儿把古文知识全投给学生,而是给学生足够的预习时间,激发他们探究字、词、句的含义。同时提示学生练习归类,对相似、相关的重点实词、虚词进行整理,把文言句式和固定结构加以梳理,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也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新课标指出,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选读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古代的文化礼仪、价值取向、民族文化思想以及英雄人物的形象性格等都要加以积累,以期形成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以忠孝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例如,引导学生积累古圣先贤的典范事迹,如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周公吐哺、廉颇负荆请罪、孔子四教、胡服骑射等;引导学生积累典型的历史人物。如屈原、项羽、孔子、管仲、蔺相如等,学习司马迁摹形传神、栩栩如生的刻画艺术,了解这些人物的生平、思想、人格精神等,以便在写作中运用。
  四、放手学生自学,不要包办课堂
  很多时候,我们把学生看成容器,总喜欢盲目往里面装东西,或者学生稍有错误,就马上加以纠正,导致学生没有解决问题的时间,或者不讲方法,用一些不好操作的方式把问题塞给学生,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例如讲授《高祖本纪》一文,不要把作者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应从一些细节引导学生,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组推荐一名发言人,让学生集思广益,可以从出身、少时活动、人心向背等方面客观评价刘邦这个人物,对发言偏激的学生要用辩证的思想帮助他进行梳理,讨论不清的可以放在课后处理。总之,不能包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发展,让学生的身心在熏陶中发展。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非常活跃,他的个性化想法就会与师生分享,好的可以鼓励,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激发他的下一次成功。不好的可以让他认识到自己想问题的角度是否合理、周全,在同学或老师补充梳理的时候还可以加深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最终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阅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作者情况、相关的文化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在整体了解著作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要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这决定了教师努力的方向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而不是一味的灌输和传授。
  总之,文言文在高考中的比重较大,文言选读课学得透彻,对古代诗歌鉴赏、古代名句的读背都很有好处,这构筑了一个古代文化氛围,反过来又滋养了学生的涵养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提升中学生的整体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豫中学(223800)
其他文献
宁鸿彬老师说:“创造是教学艺术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教学艺术的生命。”可以说,语文学科是最具有创造性的学科。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方法单一程式化、语文教学工作繁重,教师往往陷于对教学任务和考试的应付之中而难以自拔。他们多年如一日的做着低水平的重复工作,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创造的火花似乎日渐暗淡。因此,我们应唤醒更多的语文教师,使之昂扬振作,具有开放的心态、开阔的胸襟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自主思考,学会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伤科接骨片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ODSC18(4.6mm×20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磷酸三乙胺水溶液(11:89)[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材是从素质教育、学习历程和价值情感三个全新的视角上来设计的。新的教育理念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不再以关注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培养为重心。这样,高中语文教师要想在新的教育形态下,将语文这门课程教好,教出成效,实现课改的教学目标,就应优化自身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刷新传统教学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影响。 教师应注重对语文教育目标的重建,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素质成长上,强调以学生为本源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学生为本”“转变学习方式”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高中文言文教学向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板块,也是一大难点。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从事文言文教学工作时,也很乐意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问题随即出现,由于初高中教材缺乏延续性,初高中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习的基本素养要求不尽相同等各方面的差异,大部分高一新生凭借自身的原有知识水平,根本就难以适应自
文言文“悦读”指的是让学生在诵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感受诗词之美,体会文言文中独有的意境和情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培养审美情趣,并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一、创设情境,体会美的意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语感,让他们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美的意境。教师可
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助于全面提升语文素养。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小树不修枝,长大难成材。一些不良语文学习习惯看上去似乎无足轻重,但是如不及时加以矫正,任其发展,就会不断恶化,成为影响我们学好语文的罪魁祸首。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多,越来越广泛地接触社会,也越来越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成长计划'不只是联想针对某一特定市场领域所作的战略部署."联想商用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刘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