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zhan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小学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小学教学管理的加强有一定的必要性。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合理运用一些方式和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教育管理的工作效率。本文通过对小学教学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和分析,研究提升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策略。
  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加强以及合理的进行,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本文通过小学教学管理的目标、管理和成长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如何实施策略来提升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
  一、确定小学教学管理的目标
  目标的建立,是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未来发展的合理预期。小学教学工作必须建立一个明确合理的目标,然后在目标的带领下完成相应的工作内容,实现国家、政府教育方针的学习,把握老师的教学思想,确定比较明确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根据小学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小学教学管理的目标体系需要结合小学教育的特点,再设置相应的细节目标,然后一个一个地完成。比如说老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育质量的提高等等都可以设置成为小学教学管理的目标。通过小学教学的管理来实现这些目标,保证教学工作的完成。
  二、推行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可效性
  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推行小学教学管理和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因此,提升小学教学管理效率必须要保证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首先,小学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可靠的教育教学秩序,来保证小学教学工作内容有据可依,一切的教学管理工作都必须按照教育教学秩序来进行。
  除此之外,小学教学管理还需要保证教师工作的有效性。小学教学管理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老师的参与,老师的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和产生的效果。因此,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必须保证老师有充分的空间、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各项工作内容,必须要保证老师的工作内容落到实处,为老师的工作提供最高规格的支持,并且学校还需要协调老师、各个部门的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都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三、保证以可发展、可成长的心态和眼光施行小学教学管理工作
  作为小学教学管理的实施者和受众者,老师和学生都具有无限的发展性和可能性,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除了关注学生的发展成长情况之外,还需要观察、关注老师的专业发展。在小学教学管理中,我们必须保证以一种可发展、可成长的心态和眼光来执行小学教育的管理工作。
  (一)用先进的理念为支撑
  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发展离不开科学、先进思想的指导。教师作为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因此,小学应该经常性或者定期开展一些专题讲座来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帮助教师形成科学的教育思想,提升教师的专业性和素质。除了对老师教育思想的培养之外,老师还需要保持相关的创新科技能力,所以,小学教学管理工作除了确立教师正确的教育思想之外,还需要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二)以务实的行动去实践
  目前,我国教育正处于深度改革时期。处于现阶段教育改革情况下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的转变,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新的要求下,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也处于一个变革的状态,面临这样的境况,教师务必以务实的行动开展实施小学教学的管理工作。
  处于改革下的教学管理工作必须要进行不断摸索和实践,尤其是比较落后地区的小学,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考察比较优秀的小学,参考它们的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集合学校全部教师来进行研究、实践,来寻找适合自己学校情况的教学管理工作。根据不同的学科,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管理方式,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比如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等因素来实践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总之,需要在实践中发现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不足,然后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和优化。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小学教学管理工作需要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支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老师也必须适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地让自己成长起来。因此,学校需要定期地开展教育活动来对教师的专业和文化素质进行再培养,为老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切物质上的支持。另外,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有新人参与进来,所以,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推行中,老人必须坚持带新人,给新人提供帮助,让他们能够早日地独立完成小学教学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离不开老师的参与。提升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必须帮助教师确立先进的教育思想,然后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和小学教学管理工作都处于一个成长的状态。
  【作者单位:徐州市光荣巷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必定是一次“有规则的自由活动”,“有规则的自由活动”这一理念是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笔者认为,这一理念也很好地概括了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在这里,笔者将利用从优秀教师中学习的经验,结合已有教学经验,赋予“有规则的自由活动”在信息课堂中的重要使命。  一、规则在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由于学科本身的操作性与应用性,在信息课上经常遇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在下面叽叽喳喳
在基础教育中,应试评价往往是通过考试分数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忽略了青少年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养成。尤其是在山村边远地区的教育工作中,更加应该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发设计不单单可以让青少年掌握基础教育理论知识,又能够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动手能力的科技教育工作。青少年科技活動可以同时在基础教育的课堂中与课外活动中开展。现文章主要针对黔东山村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及推广的策略与未来展望进行研究
善思则进,二十多年来,经过几轮的低年级体育教学,在教学和实践中探索学生如何快速入门,如何有效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效率,让孩子喜欢体育课,在快乐中学习和锻炼,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一、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相应的策略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掌握一年级孩子的特点,作为新生的老师和家长,必须要有所了解,然后有策略地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1.好奇多问,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到有兴趣。好奇心是求知欲望的具体表现
实验是科学课的生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科学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发现,需要经过不断地探究和检验。实验是学生知识的学习以及知识的再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五“缺”问题  (一)实验认识缺失  科学课实验教学得不到学校教师的重视。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许多学校老师对科学实验教学认识缺失,普遍存在着
又是一年光景过去,回首望去,中国史学在几个方面有所推进,虽没有脱离一定的轨道,但也呈现着新的特征。笔者拟就自己所涉及的相关领域,略述2012年中国史学的一些热点与动态。  聚焦民国肇建  回顾2012年,民国肇建是中国史学界特别是近代史的关注焦点之一。它的重要不仅在于一个全新政府的成立,更是在于传统中国的变革以及清王朝的结束。继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史的热潮,今年又迎来了对民国肇建的关注。对于中国
一、探寻校内科学课程资源  学校是科学学习的主阵地,从普遍意义上讲,青少年儿童学习科学课程主要是在学校开展,尤其是学校的课堂。为了方便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不局限于科学课堂,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环境布置,营造科学课程文化;利用校园里的动植物资源,开展关于动植物的观察研究活动;建设开心农场,让学生真枪实弹地做科学;此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器材,发挥其功能,如校园气象站,标本室等,都可以成为孩子科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