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的大脑中动脉分叉结构与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uto_Dragonba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分叉的形态学特点与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脑部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的65例MCA单发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组)资料,同时选择170例同期门诊中无动脉狭窄及脑动脉瘤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并分析其影像学资料中相应形态学参数。分叉顶角定义为φ1,φ2和φ3分别代表小、大外侧角,D2、S2、C2、T2和E2分别代表与主干血管形成小外侧角的一侧分支血管的直径、横截面面积、周长、曲度和椭圆率,D3、S3、C3、T3和E3分别对应对侧分支血管的相应参数。比较2组成员间MCA分叉的形态学参数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MCA动脉瘤形成的独立因素,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影响MCA动脉瘤形成的独立因素的预测价值。

结果

(1)参数比较:动脉瘤组的φ1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而φ2、φ3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组的D3、S3、C3、T2、T3和E2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分支血管对称性方面,2组患者φ3/φ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3和φ3/φ2值为动脉瘤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4.493,95%CI:1.414~14.278,P=0.011;OR=30.676,95%CI:9.884~95.202,P=0.000);φ2为动脉瘤形成的独立保护因素(OR=0.880,95%CI:0.844~0.918,P=0.000)。(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φ2的曲线下面积最大,达到0.93,最佳截断点为104.5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7%和85.9%。

结论

正常的MCA分叉更接近于对称的结构,而载瘤动脉分叉接近不对称的结构,具体表现为两侧外侧角及分支血管直径的不对称。小外侧角是预测MCA分叉动脉瘤形成的最佳形态学参数。

其他文献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肽(GIP)是一种由小肠黏膜上皮K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肠促胰岛素分泌肽,能够刺激胰岛素和胰高糖素的分泌。近年来研究发现,GIP-GIP受体(GIPR)信号通路在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异常中起到重要作用。GIP和GIPR基因的多态性与肥胖易感性显著相关。激活GIP-GIPR通路能增加脂肪合成和储存,促进肥胖的发生;阻断GIP-GIPR通路能抑制脂肪合成和储存,减轻体重。最近的动物实验
本文中报道1例糖尿病足病患者化脓性感染破溃,经传统微生物检测手段未检出病原体,经验性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出现新发脓肿破溃,炎性指标不下降,最终经病原高通量DNA检测技术,诊断为偶发分枝杆菌复合物感染,并通过使用莫西沙星+克拉霉素联合治疗,辅以洗必泰泡脚,最终治愈的病例。该病例提示在糖尿病足感染治疗过程中,若常规检测手段多次取样仍不能测出病原体,可以考虑病原高通量DNA检测技术;局部应用氯己定抑菌等治疗
目的评价我国真实世界临床实践环境中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使用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自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5例复发和9例新诊断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使用TTFields时间均≥1个月。随访5.3个月(范围为2.3~10.7个月),按照神经肿瘤反应评估(RANO)标准判断肿瘤稳定或进展。按照Kaplan-Meie
循证指南中提出伴有溃疡风险的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使用定制鞋。笔者对《关于糖尿病及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定制鞋设计方案的说明》一文进行摘译和解读,介绍为糖尿病和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开发定制鞋的设计方案,旨在为定制鞋的临床使用提供依据。
近年来,随着外周动脉疾病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和药物涂层球囊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均证明紫杉醇载药器械在降低血管再狭窄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然而,紫杉醇载药器械的临床安全性遭遇挑战,有研究结果表明,紫杉醇载药器械可能增加患者的远期病死率,但亦有研究结果肯定了紫杉醇载药器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导致这一话题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紫杉醇涂层器械是否增加远期死亡风险,紫杉醇剂量和病
目的筛选特重度烧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该类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早期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收治30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特重度烧伤患者,其中男251例、女56例,年龄33~55岁。根据是否发生血流感染,将患者分为未血流感染组(221例)和血流感染组(86例),比较2组
期刊
瘢痕疙瘩是由感染、创伤、手术诱发或不明诱因导致机体自发形成的过度增生的病理性瘢痕,是机体对真皮损伤的过度组织反应。本文从炎症诱发因素、炎症细胞、炎症介质、炎症效应器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介绍了炎症反应参与瘢痕疙瘩形成及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治疗瘢痕疙瘩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结果提示炎症反应既是创面正常愈合的必要环节,也是瘢痕疙瘩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肾活检病例肾脏疾病谱的构成和流行病学规律。方法收集1986年8月至2019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家医院肾活检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10 684例肾活检病例疾病构成及病理类型分布特征。结果10 684例肾活检病例中,男性5 595例,女性5 089例,汉族7 804例(73.04%),维吾尔族2 357例(22.06%),其他民族523例(4.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