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当下中学生作文“补钙”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le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二十多余年来,作文教学历经重主题,而重篇章,而重语言表达。作文注重语言表达,以为作文无需反映生活,无视内容,只求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的优美,则只取阴柔一路,而将壮美排除在外。这样,不但出现作文死记硬背、东拼西凑的情况,而且形成纤弱柔美的“缺钙”之风。这不但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而且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茅盾散文的“行文每不忘社会”、“文章和现实生活发生关系”的“实用”,正好能弥补当下中学生作文柔弱文风的不足,起到“补钙”的作用。
  关键词: 中学生作文 现行语文教材 选文原则 选文标准
  一
  二十多年来,作文教学历经重主题,而重篇章,而重语言表达……于是乎,干巴巴、只见“灵魂”少有“血肉”的作文,华而不实、言之无物的作文,花里胡哨、故作高深的伪“文化散文”等,纷纷登场。重语言表达阶段的作文教学表现为:作文注重语言表达、文字优美,而无视其内容,不讲究审题、立意;作文无需反映生活,尤其不摹写社会人生,远离政治。
  下面是学生在平时积累的“优美语段”,不妨抄录几个:
  (1)轻轻的,柔柔的,好调皮的姑娘。缓缓地逐走了北国寒冷,悄悄地捎来了南国的温馨。她——
  伸出了长长的纤臂,摇醒了大山甜甜的梦。在那深深的山谷中,传出了山泉“丁冬、丁冬”的琴声。这可是大山的絮语哟!
  抖动着细细的手指,拨痒了小溪的心。小溪“哗哗”地欢笑起来。
  挥着纱裙跳着舞,偷偷地在音乐家的乐谱中画上了新的音符,在画家的画夹上涂上了第一抹新绿……
  (2)河的景色更是美丽迷人、绚丽多姿:清澈的河水,映照着蓝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岸边郁郁葱葱的芦苇,浓郁苍绿的榆树,婀娜多姿的柳树,水中的倒影在摇曳着。
  (3)透过雨的薄纱,只见一切都朦胧而美丽,一切都娇柔而含羞……
  伴着那千丝万缕密密斜织的雨丝,杨柳树挥洒着一头秀发,隐约间,沾满了点点鹅黄的嫩芽,饱胀得似乎要张开嘴,吸尽这春的乳汁。池塘里有几只鹅游来游去,好像舞女在舞池里自由舞蹈。细雨落在水面,荡出一圈圈水纹,如芙蓉出水般温柔。那几只鹅儿,在水面上舞起来,还打着旋呢!
  当我们看完一个个学生摘录下的“优美语段”,一种难以言说的滋味涌上了心头。毋庸讳言,这样的语言够得上华美。这是阴柔美的一种。柔美不美吗?柔美自然也美。但美呈现出千篇一律,不也显得有些单调吗?语段摘录之类,多半为写作做准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摘抄的语段类型、性质犹如一面镜子,在一定程度上照见了作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二
  时下,作文提倡“感情真挚”。作文偏重任何一端其实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而提倡作文写真情实感,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古人说得好:“文章不是无情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1]更有甚者,将情感提到“文之经”、“文之本”的高度。我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先生则认为,文学的真善美是统一的,“不真的就不会美,不会善”;“出于真情的文学才是有生气的文学”[2]。然而,提倡是一回事,真要做起来,则是另外一回事。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学生为“语言优美”而准备着,积累着;这篇作文语言表达好,那篇作文文字不优美,仍是好大一部分中学语文教师用以衡量、评改学生作文卷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根据。看来,要真正将重语言表达向述真事抒真情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作文注重语言表达,弊端不少。最为明显的是摘抄、拼凑,甚至死记硬背,在考试时套用或照抄。这也成了某些语文教师指导作文的“秘诀”。甚至闹出有考生在考试时作文获得高分,进高校学习大半个学期后才发现其作文竟是抄袭了某作家文章的笑话。考生作文套用或抄袭被发现,终究只是少数;没有被发现的,肯定要多得多。
  作文注重语言表达,包含着诸多的误解与偏颇。文学是对生活的反映,这恐怕是谁都否定不了的真理。自然,文学需要借助想象、联想等多种手段,但如果没有生活,想象与联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政治都是生活,或是生活的一种特殊存在方式,那么文学为什么不能反映,甚至还要远离它们?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犹如一张纸的两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且,相对来说,内容更重要,形式为内容服务。可见,作文既要注重形式,更要重视内容;作文要反映生活,包括社会政治生活,表达思想情感。作文重语言轻内容,说到底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是作文教学的重大失误。此其一。
  其二,语言表达属于文章形式的范畴,而且不是形式的全部。然而,正是这语言文字被误解似乎更明显、更广泛:不但有广大的中小学生、语文教师,甚至还有从事语文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他们认为类似上引语段语言生动、文字优美,却很少有人认为“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白杨礼赞》),这样的语言也是优美的;而至于这样的描写:“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的生机,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井冈翠竹》),“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柱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右面峰顶上一片白云像白银片样发亮了,但阳光还没有降临。这时,远远前方,无数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你看,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就像那深谷之中向上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长江三日》),则或因“革命话语与暴力崇拜”及“承袭”了古文“托物言志的恶劣传统”,或因作者不顾及大灾难的背景依旧“浪漫”与“抒情”,并要“批判和质疑”其“歌德派”乐手面目与豪迈情怀[3],就更少有人认为它们都是很美的语言吧?一句话,他们中的极大部分人只把柔美当做美,壮美却不在其列。   其实,《白杨礼赞》等文的语言何尝不美呢?只不过它们是壮美的,阳刚的,而非柔美一路。用茅盾《白杨礼赞》的话说,是伟岸、正直、朴质、坚强不屈与挺拔的“伟丈夫”,而不是“婆娑”、“横逸斜出”的“好女人”。至于对《井冈翠竹》、《长江三日》等文的指斥,自有评说者的权利与自由,然而我们不明白:“革命话语”真的那样可怕吗?不分性质地一概否定“暴力”,当否?由于仇恨“革命话语”,恨“屋”及“乌”,连带地着力贬损托物言志这一传统创作方法(其实该方法也深受许多外国作家的垂青与喜爱),甚至不惜冠之以“恶劣”的恶谥,又何理之有?《长江三日》自不免有那个时代的印记与局限,但作者毫无保留地参与到时代共鸣的宣传之中,直接代时代抒情,意在不断强调战胜阻碍、向前航行的意义。那些指责作者在大灾难面前依然有“浪漫”与豪迈情怀的人,知道文学可以玩,可以娱乐,这诚然有其自由。然而,文学还有教育功能、感化作用:苦难困顿的年代,需要食粮,也需要精神;面对困难,不致灰心、沉沦,充满战胜艰难困苦的决心和毅力,——文学便有鼓舞民心、激励斗志的作用。这却是这些人不愿或不屑于承认的,因为他们担心社会政治会玷污神圣的文学殿堂。
  无独有偶,由于受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掀起的“重写文学史”及稍后出现的重排文学大师“座次”等思潮的干扰与冲击,语文教材的选文原则颇为混乱,选文标准失衡。其中最主要的是选文厌弃阳刚,崇尚阴柔,拒绝伟大与崇高。长期以来被视为经典名篇的茅盾的《雷雨前》、《白杨礼赞》、《风景谈》及刘白羽、魏巍、袁鹰等作家讴歌伟大与崇高、鞭挞黑暗与落后的作品,今都黯然销形,纷纷被“踢”出语文新教材,代之而起的是徐志摩、戴望舒等人的诗文。从文风上说,前者是阳刚的,壮美的;后者是阴柔的,属柔美之列。徐志摩等人的作品确实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语言文字上也较为优美(柔美)。然而,它们对于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培养积极进取精神及提高人文素养方面,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倘与茅盾等人的作品相比,则后者在这方面的优长不是更为分明吗?再则,“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年》),茅盾等人的散文作品既然长期被视为经典名篇,也极不会像现在有些人所说的“概念化”的毫无审美价值的东西。事实上,这些作品文质兼美,堪称精品。至于有人指责《白杨礼赞》“理性淹没形象”,或者“太老”、“不含蓄”与“教学效果不太好”等,完全是痴人说梦,很难说得上实事求是。说到“教学效果不太好”,还不是《白杨礼赞》等文章,倒是现行教材中的一些课文。无论是作为一线语文教学工作者的自身感受,还是许多语文教育同行的牢骚与感喟,分明感到新教材课文不好上:教吧,无多少话可说;不教,又于心不安。有人甚至提出,有些课文干脆可以不教。不教的课文选入教材,还有意义否?更有一部分人竟称道和怀念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教材中的一些课文来。真不知道这是语文教育改革、特别是教材改革的喜还是忧?
  对于茅盾文章在新教材中“退下”和《白杨礼赞》等文章受到种种指责,即便人民教育出版社多年参与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刘真福先生也感到难以理解,而要以教材编写者的眼光,从立意、章法、语言、风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对《白杨礼赞》进行品读、鉴赏,发掘茅盾散文的教育教学价值,为茅盾散文“鸣不平”。通过品鉴,作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白杨礼赞》的教育教学价值是全面的、丰厚的,其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而依然熠熠生彩。”不仅如此,他还将《白杨礼赞》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郑愁予的《错误》进行比较,尤其在与《白杨礼赞》年代相同、主题相近、写法类似的陆蠡的《囚绿记》作了详细对比。刘先生对徐、陆等人的诗文能跻入新教材,而《白杨礼赞》等文章却被退了下来,发出了“当今的语文教育怎么了”的浩叹。[4]
  三
  总之,由于考试的导向和语文教材在选文上的“示范”作用,一段时期以来作文教学注重形式,忽视内容,学生作文向着纤弱柔美的方向畸形发展。这是一种近乎严重“缺钙”的病态的作文。楚王好细腰,群臣竞相仿,美则美矣,然结果是“朝有黧黑之色”。从审美角度来说,千人一面,整齐划一,单调而乏味。与阴柔有余、阳刚不足的作文风尚相联系,青少年学生漠视社会人生,膜拜影星、歌星,缺乏远大志向,人文精神大大失落。忽略人文,将付出极大代价(杨振宁语)。可见,作文教学的现状亟待改变,学生作文的风气急需转变。
  茅盾散文的“实用”写法,是补救当前中学生作文的极好“钙质”。早在1930年代中期,著名作家郁达夫在评论茅盾散文时就指出:“唯其阅世深了,所以行文每不忘社会,他的观察的周到,分析的清楚,是现代散文中最有实用的一种写法……中国若要社会进步,若要使文章和现实生活发生关系,则像茅盾那样的散文作家,多一个好一个;否则清谈误国,辞章极盛,国势未免要趋于衰颓。”[5]当时,《白杨礼赞》、《风景谈》等名篇尚未问世,但郁氏这段话仍不失为对茅盾散文及其特点的最好解读与精到评骘。茅盾这种“行文每不忘社会”、“观察的周到”、“分析的清楚”及“文章和现实生活发生关系”正是那种注重语言形式、无视内容和提倡作文写身边琐事、远离社会生活的作文教学与漠视社会人生、拒绝崇高伟大的学生作文所缺少的;而茅盾等人雄健恣肆的文笔,阳刚壮美的文风,又恰恰能为纤柔靡丽的学生作文起“补钙”的作用。榫头卯眼,对症下药,“缺钙”补钙。语文课教育除教给学生知识、培养能力外,还要提高他们的素养,激扬人文精神,教他们如何做人。正如文艺苑中需要百花齐放一样,作文教学中既要提倡徐志摩等人圆熟、柔美的文风,又要弘扬茅盾般雄健阳刚的风格特点。因为,只有茅盾式“实用”写法的作文多了,我们的青年学生才有希望,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
  参考文献:
  [1]白居易:《如元九书》.
  [2]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A].茅盾全集(第18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225.
  [3]参见网络文章《革命话语与暴力崇拜——井冈山记游》与《刘白羽〈长江三日〉批判》等篇.
  [4]刘真福.为茅盾散文鸣不平[J].语文学习,2006(12).
  [5]散文二集导言[A].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C].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40.222.
其他文献
摘 要: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美国当今文坛公认的重要作家,有着“哥特小说女王”之称。她的短篇小说集《鬼魂出没——怪诞故事集》曾获1995年世界最佳幻想作品集,里面既有经典的鬼故事,又有令人心寒的心理恐怖小说。国内外对这部小说集的研究极少,有的只是节选其中一两篇对其主题进行简单阐释。本文从心理现实主义出发,探讨欧茨短篇小说集《鬼魂出没——怪诞故事集》的心理现实主义写作技巧。  关键词: 《鬼魂出没
摘 要: 本文介绍兴化市图书馆把创新当做工作中的一个亮点来抓,开展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特色服务工作,包括开设“空中图书馆”,开展科技文化拥军活动,开展“地方籍人士著作成果展”,收藏、研究、开发家谱,服务社会大众,开辟“兴化报廊”,受到公众好评,取得显著成绩。  关键词: 基层公共图书馆 特色服务 实践 兴化市图书馆  新形势下,基层公共图书馆不仅要依靠各级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和政策支持,还迫切要求
摘 要: 王阳明是我国明代中叶伟大的思想家。他不仅在哲学、政治、军事方面有很大建树,在文学方面亦有不凡的成就。尤其是他的诗词独抒胸臆,秀逸自然,不仅体现了他立志做圣人的理想抱负,而且体现了他光明磊落、忠国爱民、追求真理的人生境界,同时还体现了他与弟子之间真挚深厚的师生情谊。  关键词: 王阳明 诗词 人生境界    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星空中,有一颗耀眼的巨星,这就是明代中叶被世
摘 要: 《他们的眼望上苍》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女作家赫斯顿的一部经典力作,享有很高的赞誉。小说通过主人公的三次婚姻,揭露了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男权中心主义和白人至上论,展现出主人公在面对来自性别、阶级、种族的迫害时,敢于大胆地反抗,追寻自由,获得自身成长的过程,强烈震撼了西方传统意识形态的基石——逻各斯中心主义,颠覆了男与女,白与黑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 逻各斯中心主义 男权中心主义
摘 要: 萧红的《生死场》以“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独立于中国现代文坛,得到众多赞誉。本文试图从文本细读出发,运用语言学、叙事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剖析小说话语背后深藏的女性审美价值,尤其是探析作家萧红内心所具有的未凋零的诗心与幽然画情。  关键词: 生死场 语言 结构 诗性审美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大舞台上,千姿百态的作家面影不断浮现。但那个吟着“姑娘啊!春天来了”的扎着两个小辫的悄吟太太,是
摘 要: 在政治文化氛围之下的文艺生产机制,一方面构成现代历史小说创作的原始动机,另一方面又造成现代历史小说“讽时刺世”的艺术特质。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在内容与艺术上都表现出浓厚的政治化色彩。本文试图以国民党文化专制策略为中心,探究政治文化因素与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的政治化色彩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政治文化 现代历史小说 文化专制  现实文化语境不仅构成现代作家的创作动机,甚至会在中途改变作家的创
摘 要: 文章对大学生性别意识的误区进行了概括,说明了对大学生进行性别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以《长恨歌》的教学为例,说明其中蕴含的性别文化:从唐玄宗这一形象的角度,分析对男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从杨玉环这一形象的角度,叙述对女大学生的审美观与爱情观教育;从当时社会的男性霸权文化,看白居易作为封建士大夫代表者的局限性,促成大学生建立正确婚恋观。  关键词: 大学语文教学 性别意识教育 《长恨歌》  一、大
摘 要: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涉及了两个音乐本体的概念:音乐感性本体及音乐理性本体。他认为,音乐并不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会风尚,音乐本体不是情感,而是与时代政治和人们情感无关的声音的“自然之和”。可将“自然之和”的特性贯穿于《声无哀乐论》的育人功能之中,使音乐成为“人性”的音乐和“我”的音乐,从而秉承“自然之和”,完善个体人格。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自然之和 育人功能  在中国音乐美学史
摘 要: 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中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作者阅读了康德所著的《判断力批判》一书,总结了特点。  关键词: 《判断力批判》 康德 特点    由商务印书馆1985年出版的康德的《判断力批判》自问世以来,就在哲学界掀起了一场狂风巨澜。在哲学领域,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可谓是一部哲学史上的奇葩,其抽象的思维,雄辩的语言,深刻而丰富的思想与见解,犹如春雷在你脑际炸响,让你惊
摘 要: 新课标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此原则下要关注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课堂上,教师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学生存在差异且不可能消除的前提下,教师必须实施差异教学,从而使学优生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学困生得到及时的补救,达到全员参与。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也需要差异教学,本文旨在引导人们树立差异教学观念,认识初中思想品德课差异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