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董逌绘画美学中的生意与自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ichao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董逌的《广川画跋》强调研究综述,是一部绘画品评的著作。在其中董逌认为在绘画美学中生意与自然的地位不可小觑,在董逌看来,自然的东西往往充满生意,因此,他非常重视绘画艺术的自然原则。生意与自然的存在,是品评绘画作品的重要依据,以至于董逌的绘画美学理论上升到了哲学高度,使后人也可以更好的把握绘画作品。
  关键词:董逌;绘画美学;生意;自然
  一、董逌绘画美学中生意与自然的关系
  在宋代这个儒、道、佛交融、互补的时代,董逌认为,心灵多欲,物象之美适足以为累;只有虚明内照,才能不避于外,外物才适足以为美。《书惠禅师<松林图>》指出:“苟内诚解矣,虽物有众至,呈象露形,不能为累。彼养于中者,湛然凝寂,不立标的,故物无留镞焉。”万物的形象“不能为累”,关键取决于“养于中”,而“养于中”的内涵在于“湛然凝寂”。“湛然凝寂”是佛家话,所以,佛家的心性修养与主体的审美修养呈现出一致性。《书<武皇望仙图>》指出:“故物有至者,过而不留,则物自无进矣。然天下岂无多欲而累者哉?则不能断知见意者,未有不蔽于惑也。”“物有至者,过而不留”就是道家“应物无伤”的含义。道家以“道”为美,所以“应物无伤”既是观道之法,也是审美之法。董逌认为触及物象之美是由超功利的审美心态产生的。
  如果说无欲、虚明是审美心态论,那么生意、自然就是绘画的美学特质论。具备了虚明、无欲的审美心态后,再来欣赏绘画之美,绘画之美就美在自然、生意。自然属于艺术真实的概念,是人工达于天工的表现。自然的东西同时是充满生意的东西,也就是自然为“妙”生意必定也为“妙”。
  世之评画者曰:“妙于生意,能不失真,如此矣,至是为能尽其技”。尝问如何是当处生意?曰:“殆谓自然。”其间自然?则曰:“能不异真者,斯得之矣。”且观天地生物,特一气运化尔,其功用秘移,与物有宜,莫知为之者,故能成于自然。今画者信妙矣,方且晕形布色,求物比之,似而效之,序以成者,皆人力之后先也。岂能以合于自然者哉?徐熙作花则与常工异也,其谓可乱本失真非也。若叶有乡背,花有低昂,氤氲相成,发于余润,而花光艳逸,哗哗灼灼,使人目识眩耀,以此仅若生意可也。赵昌花妙于设色,比熙画更无生理,若女工绣屏帐者。
  生意就是自然,自然就是不异真。《书李元本<花木图>》干脆将生意与自然一起提出来,作为对绘画“赋形出象”的要求:凡赋形出象,发于生意,得之自然。对不含有生意和自然的作品,董逌是以不看好的态度评鉴的。
  二、董逌绘画美学中生意与自然对绘画的意义
  绘画发展到北宋,绘画作品走向了重神韵而轻形似的阶段。尤其是自从苏轼大力提倡文人画以来,“不求形似,取其意气所到”几乎成了画家的共识。董逌也做出了解释:
  乐天言:画无常工,以似为工。画之贵似,岂其形似之贵耶?要不期于所以似者贵也。今画师弮墨设色,摹取形类,见其似者,踉跄其虚而喜矣,则色以红白青紫,花房萼茎蕊叶似尖圆斜直,虽寻常者犹不失。曰此为日精,此为木芍药,至于百花异英,皆按形得之,岂徒曰以之为贵。则知无心于画者,求于造化之先,凡赋形出象,发于生意,得之自然,待其见于胸中者,若花若叶分布而出矣。然后发之于外,假之手而寄色焉,未尝求其似者而托意也。元本学画于徐熙而微觉用意求似者,既遁天机,不若熙之进乎技。
  精神是无形、内在的东西,董逌所说的生意则是发散于外的,是人能以直觉感知到的。董逌认为绘画只在乎形似,那么对象本身就显得僵硬而没有生命,最多只能算是一种技艺,而不能达到中国绘画所重视的道的境界。董逌认为绘画展现的形与象,从生意发散出,才能有生命力。但是形、象所呈现出的生意,并不是人创造出来的而是来自于自然,自然的东西往往充满生意,所以他也非常重视绘画艺术的自然原则。生意得之于自然,这是对道的体验感悟,也是对造化之妙、山川之美的感悟。
  自然是强调一种绝少人为干预的状态。董逌认为自然就是真,做到自然就可以不异真,也可以保持对象的本真面貌,对象的本真面貌不是指对象的外在形象,而是对象的生意。生意意在说明韵是充满生命力,生机勃勃的意象,虽然平淡、远逸,但不是像禅佛的死寂。正如刘墨所说:“中国艺术与美学不鼓励艺术家陷入主观的感性快乐中,也不曾使艺术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描绘之中,而是以人类精神的活跃创造为目的,将有限的体质点化为无穷之妙用,透过空灵的神思而令人顿感真力弥满、万象在旁,一花一鸟、一点一线、一弦一音,皆充满了生活活意。”
  三、董逌绘画美学中强调生意与自然的重要性
  自然的美学本质在于“似”,董逌多次强调,这个“似”,不应该是形似,而应该是“进乎技”的笔墨之外的东西,《书李营邱<山水图>》:“营邱李咸熙,士流清放者也。故于画妙人入三昧,至无蹊辙可求,亦不知下笔处,故能都无蓬块气,其绝人处,不在得真形。夫为画而至相忘画者,是其形之适哉?”“为画者忘画”和“形之适”,意指是形式的美,不在于形式的自身,而在形式本身所表达的涵义。《武宗元画<天王图>》:“其放墨饰彩,更无轨辙可求。此殆不与笔墨争胜。”《书李成画后》强调绘画要以“进乎技”为追求:“由一艺以往,甚至有合于道者,此古之所谓‘进乎技’也。”绘画不求“形似”,“不与笔墨争胜”,“自当脱去辙迹”,董逌认为作品要想具有自然和生意,那么就要超越形似和技艺,以表明神明、心意为主。《书崔白<蝉雀图>》云:“大抵畫以得其形似为难,而人物则又以神明为胜。苟求其理,物各有神明也,但患未知求于此耳。”“物各有神明”,遗憾的是一般画家不知道此重要性。绘画抓住对象的神明进行刻画,从而达到神似,妙造自然,这固然给人一种艺术真实的美,而绘画不拘形似,寓物写意,哪怕这意是画家主体之意,他也能够给人一种生意之美。唐以来中国绘画美学的传统,就是崇尚神似、写意,把神似、写意与自然、生意之美联系统一起来,就是董逌绘画美学的特点。
  由上所述,董逌以发于生意为美学追求,而以得之自然为美学原则。董逌绘画审美理论中的生意论与自然论,不仅顺应了宋代美学发展的潮流,也鲜明地体现了绘画美学的时代特点,同时也契合了北宋新儒学的生命哲学精神,对现代绘画发展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董逌绘画生意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创造出更好的绘画作品以及拥有哲学深度的绘画审美观。
  【参考文献】
  [1]刘墨.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2]张自然.广川画跋校注[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
  [3]祁志祥.中国美学通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俞剑华.中国绘画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5]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7]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下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8]董逌.广川画跋[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何雯霞,女,河南睢县,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其他文献
我与2015年2月赶赴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商都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水彩风景写生。而在此时的商都县已是冰封之地,室外的常驻气温为零下十摄氏度左右,最冷时可达零下二十摄氏度。这时对于用水来作画的水彩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在低于零摄氏度时,水会在短短的十几分钟之内就结冰,但所幸在太阳光的强烈照射下,能够有效的减缓这一进程。但是,还是只能进行短期的水彩画风景写生,加上寒风刺骨,所以画的大小最理想应该保持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摘要:作为魏晋诗歌中的明珠,阮籍创作的《咏怀》组诗向来备受关注。后世读者或从艺术手法方面来分析《咏怀》的诗歌魅力,或结合时代背景,探寻诗人的写作意图。这里,笔者试图回归文本,通过解读诗人诗中所展示的意象,来探究诗人笔下的意象世界并分析诗人在意象运用上的特点。  关键词:阮籍;咏怀;意象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历来以被冠以难解之名,李善为之作注时,称“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
初中生物是学生眼中的小科,投入的精力少。为更好完成教学任务,笔者以学生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为切入口,结合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1.借助“导学案”平台设计问题,悄无声
裂痕rn李芳和刘梅是最好的朋友,后来出现了一个陈伟,在她们之间摇摆摇摆不定,两人的关系就渐渐出现了裂痕,这裂痕像瓷器内壁的小罅隙,从外面很难看出来.rn陈伟是个平凡的男人
我第一次见到朝云这个名字,是在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在向贾雨村演说荣国府的时候,说完贾宝玉之后,当即对这位情种下个结论,“将来色鬼无疑”.贾雨村却发出了一番“天地生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主张翰墨同源、文道合一.文人画匠对笔墨画意的执着同对卓尔不群的人生境界的追求结合起来.而对于竹,他们有着特殊的情结.
摘要:严监生和葛朗台均为有名的吝啬鬼形象,他们将“吝啬”二字展现的淋漓尽致,但是他们二人又在行为、感情和个性上表现出极大的差异。严监生虽然吝啬,却不失慷慨的一面,对于家人也表现得真情实感,葛朗台却是十足的薄情寡义,将金钱视为唯一的追求。同时,严监生的懦弱和葛朗台的精明也表现出鲜明的对比,使得这两个人物的形象得以更好的区分。  关键词:严监生;葛朗台;比较  中外文学史上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吝啬鬼形
诞生rn妈妈去世七天,我生下了孩子.两个生命擦肩而过.rn我常常在午夜,向另一个世界张望,似乎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的灯火.从此空气中总有一束无形的目光,呼吸一般轻轻地抚摸着我.
寻狗启事rn大明那天刚从餐馆下班回家.就发现大院门上贴了一张寻狗启事,启事上刊发了狗的照片,用文字生动地描述了狗的具体特征.引起大明注意的并非狗,而是拾狗者可以从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