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塔吉克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因素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1-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步形成了以我国的汉族为主体,包括五十多个民族,从而组成多元一体化的中华民族。不同民族,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产生了不同的风格和不同形态的舞蹈。民间舞蹈是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从这点来看,确是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共同特征。塔吉克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位于“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东部、屹立在祖国的西大门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均位于县城东的莎车、叶城、泽普等县。塔吉克族舞蹈主要来自于生活。塔吉克人以前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大草原,古代被称为西域,现在被称为新疆。塔吉克人民从草原牧骑生活转型到农业区域生活,信奉伊斯兰宗教。塔吉克族舞蹈继承古西域乐舞“胡旋舞”“胡腾舞”技艺的遗存并对其升华,通过塔吉克人民的不断的艺术创作和在创作中的发展演变,追求进步,从而形成并受到人民所喜爱的多种形式和特殊风格的民间舞蹈艺术。
  关键词:风格特征;表演形式;形成因素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53-2
  一、风格特征
  塔吉克族居住的中国西北部的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省份,自古有“歌舞之乡”美誉,同时也有着悠久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艺术遗产。塔吉克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塔吉克族的重要节日如民间刁羊赛马的竞技比赛和婚礼的活动中,都能体现出人们对舞蹈的热爱。塔吉克族舞蹈主要来自于生活。塔吉克人以前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大草原,古代被称为西域现在被称为新疆,塔吉克人民从草原牧骑生活转型到农业区域生活,信奉伊斯兰宗教。塔吉克族舞蹈继承古西域乐舞“胡旋舞”“胡腾舞”技艺的遗存并对其升华,经过历代塔吉克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和长期发展与演变,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如《鹰舞》《马舞》《刀舞》《木偶舞》《维那森舞》这些最具代表的舞蹈形式。
  (一)塔吉克族民间舞蹈体态基本特征
  塔吉克族舞蹈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模拟鹰飞翔的动作,他们认为鹰是强者、英雄的表现,在民间中广泛流传关于鹰的民歌和传说,甚至连舞蹈的起源也是与鹰的习性、动态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形成了“鹰舞”。模拟鹰飞翔的动作形成单翅、双翅、交替式以及肩胸、腕部等鲜明生动的舞姿。
  (二)塔吉克族民间舞蹈动律的基本特征
  塔吉克族特别注重三个基本特点:1.耸肩。舞蹈中多用上下耸肩,可分为单耸肩和双耸肩。2.两膝弯曲。在任何舞蹈动作中两膝都不伸直。3.模拟鹰的动作,四指握拳,拇指翘。
  塔吉克族舞蹈中多为双人舞,过去受到伊斯兰宗教的影响,当时的妇女是不能跳舞的,只能在一旁打手鼓伴奏。后来随着这社会的发展、思想的解放,妇女们才开始与男人们一起跳舞。在舞蹈时,前臂一前一后,前臂高后臂低,步法灵活。动作急速时,盘旋俯迎犹如鹰,起落刚劲有力。动作慢时,两臂微微耸动,体现出轻快的感情。妇女跳舞时,跳舞的步法略同于男子的步法,步法之间的距离要比男性的步法间距小而轻。双手放在头部向内侧或向外侧旋抹时,动作优雅、柔软、舒展。
  (三)塔吉克族民间舞蹈伴奏音乐的特点
  塔吉克族的民间舞蹈风格别致,形式多样,表演质朴无华,舞曲有许多古老节拍型,乐舞交织,鹰笛和手鼓是主要伴奏乐器。
  1.例如即兴表演并带有竞技性的舞蹈形式。“恰甫苏孜”一词,在塔吉克族的语言意思为“快速、熟练”,是一个节奏,又是这种舞蹈形式的名称。它的节拍为7/8拍,由3/8的单拍和4/8的双拍组成。单拍的特点活泼、跳跃,双拍的特点平稳、有力。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形成的急缓交错的特点,为塔吉克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塔吉克族舞蹈的传统表演形式一般多由男子表演,以双人对舞为主。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了男女对舞的形式,一般由男子邀请女子对舞。两人展开双臂,犹如双鹰在空中盘旋飞舞;节奏不断地加快,互相追逐,又如双鹰起落的动作一样;继而急促相靠,又突然闪开,从低到高做的扭动着身体旋转。当高潮时,人们在节拍中呼喊着“消乌巴,消乌巴!”(加油,加油啊!),在这里是指助兴的意思。舞蹈结束时旋转。因为不同地方稍有一些不同的风格特色。舞蹈步法中有单步、错步、错步转、跳转等。手式的动作中有单翅、双翅、交替式等。人们用手鼓、热瓦甫、鹰笛、弹布尔、艾捷克等来伴奏。不时地用两支鹰笛交替着吹奏,两名女子同时一起合击一面手鼓。
  2.“拉泼依”属于自娱性的舞蹈,是在家里只用一个热瓦甫伴奏的特殊的舞蹈形式,有时也在户外表演,通常用于室内宴会。既有轻快、自由的动作,又有固定的旋律,节奏为7/8拍。舞者的舞技比较高的把热瓦甫搭在肩上,一边弹一边舞,另外的一把热瓦甫则用来伴奏。
  3.买力斯。在塔吉克语意中是指“一个特定的节拍”。主要是以民乐伴奏或民歌伴唱为主的自娱性舞蹈形式,一般常用来表演比较传统的故事性民歌,并以大同、布伦木沙等地区的买力斯最为著名。节奏为5/8节拍,并由3/8和2/8节拍组成。当音乐连续的演奏时,音乐中充满了活力和跳动感,形成平稳、细腻、激情的舞蹈特点。多由民乐伴奏或民歌伴唱。舞蹈分为独舞、双人舞、群舞和自由舞的表演形式。这种舞特别受到对女性的欢迎。当进行邀请对表演时,节奏以5/8拍中速四步走,最典型的乐器伴奏有鹰笛、手鼓、弹布尔、热瓦甫等。
  二、表演形式
  塔吉克族的民间舞蹈可分为表演性和风俗性,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如《鹰舞》《马舞》《刀舞》《木偶舞》《维那森舞》是最具代表的舞蹈形式。
  (1)鹰舞———属于自娱性舞蹈
  塔吉克人被认为是“鹰族”,他们对鹰有着特殊的感情,鹰舞是他们最喜欢的舞蹈。鹰舞表演时大多是双人舞的形式在家庭聚会的节日里表演。从内容到形式都在模拟鹰的动作。跳舞时,大家或围坐或半围坐,男女相互邀约,成双而舞,有时几对舞伴同时一起表演。男子动作舞姿俊健、粗犷、纯朴,主要的动作以伸展和打开双臂(前臂向上,后臂向下)为主,前后摆动,舞蹈步法多样灵活。当高潮时,强烈的摇晃双臂并摊开双掌,向左右旋转和侧身跃起,如雄鹰展翅,搏击风云之势。女子舞步和舞姿略同男子步法,步法之间的距离要比男性的步法间距小而轻。双手放在头部向内侧或向外侧旋抹时,动作优雅、柔软、舒展。以手鼓为主要伴奏乐器,通常7/8为基本的舞蹈节奏,拍手和口哨声的呼喊“拉泼依”烘托气氛。   (二)马舞———属于表演性道具舞蹈
  塔吉克族语称“阿路戛玛克”。一个或两个人的表演,腰上系着马形的道具,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或先唱后舞,歌词中多赞扬马善于走山路、健壮顽强,舞蹈中表现出急驰、缓行、登峰、越涧等故事情节,动作主要有跳、跑、闪、转等,有特殊的旋律,节奏为7/8节拍。
  (三)刀舞———属于表演性道具舞蹈
  刀舞主要是以独舞为主,舞者拿着波斯式的长刀进行表演。舞蹈节奏为7/8的节拍,同时有着专用的舞蹈伴奏音乐。有着高难度的技巧,舞蹈动作有挥刀入、错步跳、劈砖等,表演时特别具有古代武士之风。
  (四)木偶舞———属于风俗性的舞蹈
  塔吉克族语称“旦弓巴恰衣克”,意思是“好孩子”。表演者左手拿着一根扎着小男孩木偶的棍子,用手抚摸着哄逗,又唱歌又跳舞,表演时幽默、风趣。
  (五)维那森舞———表演性舞蹈
  维那森舞是生活在布伦木沙的妇女们所表演的舞蹈,她们在表演时身披长纱,手拉着长纱模仿天鹅飞翔的姿态。舞蹈一般多以双人舞蹈形式和多舞或集体舞的形式表现。集体舞表演时有着特定的程序和不断变化的队形结构。当演出开始一般都有一个单独的舞者在舞台上,然后会有一个妇女伴随着舞者而舞,接着所有舞者一起舞动起来。舞者在平稳地舞步中缓慢上升和下降的双肩,眉目传情,情趣高雅,妩媚动人,她们看上去似乎像聚集在一起的白天鹅在翔舞嬉戏。其代表性的舞蹈姿态,一只手和三位曲肘比拟天鹅的脖子,另一只手使提襟形似天鹅的翅膀,双手微握拳,拇指翘起,手腕非常柔软和灵活,有绕腕、扬手腕、抖腕等动作姿态。舞步主要是以踏步、移步、跺步为主。特别强调膝盖的弹性,追求动作的平稳、安详,突出表现舞蹈的轻柔、娴雅、舒缓和优雅的艺术风格。
  三、塔吉克族民间舞蹈风格特征的形成因素
  塔吉克族民间舞蹈风格的形成,包括自然和社会因素、物质和精神因素,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及其语言系属等方面对舞蹈风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塔吉克族生活在位于“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东部、屹立在祖国的西大门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均位于县城东的莎车、叶城、泽普等县。塔吉克人以前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大草原,古代被称为西域现在被称为新疆,塔吉克人民从草原牧骑生活转型到农业区域生活,信奉伊斯兰宗教。塔吉克族的民间舞蹈主要来自帕米尔高原生活环境与生产劳动方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又继承古西域乐舞“胡旋舞”“胡腾舞”技艺的遗存并对其升华。舞蹈艺术风格是在帕米尔高原环境中,在西域传统文化中形成的,通过特有的节奏、动律、形态体现出来。山民生活在高原,日照强烈、空气稀薄,行动不能急促,需要缓冲,形成深吸慢呼的规律。因常穿软帮平底高靴行走,膝部比较松弛,有微屈、脚腕灵活、脚掌平稳等特点,所以跳舞时膝部习惯地保持微屈,步法沉稳有力,动作柔韧而富有弹性,从而形成特有的舞蹈风格特征。
  四、结语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有些民族人口虽少,但其民间舞蹈依然是该民族文化的标志,都曾为中华文化作出过贡献,是民间舞蹈文化中的组成部分。绚丽多彩的中国民间舞蹈和源远流长的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是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这其中也包括着今日居住在新疆地区的塔吉克族,它同样发挥着自身的作用。怎样更好地去传承和发展塔吉克族舞蹈?这就要求舞蹈工作者去深入民间去挖掘、整理和编排塔吉克族的舞蹈,从而更好地保护塔吉克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推动塔吉克族民间舞蹈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1.
  [2]纪兰慰,邱久荣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11.
  [3]吕静涛.塔吉克族风情录[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8,8.[4]何星亮.塔吉克族族称及其早期文化[J].西域研究,1994,(03).
  [5]何建安.中国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J].舞蹈艺术,1983,(03).[6]周菁葆.塔吉克族音乐舞蹈[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
  [7]刘学杰.乐舞新疆[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12.[8]桑德诺瓦.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3.
  [9]西仁·库尔班.试论塔吉克文化中的四大象征[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作者简介:
  易亮,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支撑喉镜低温等离子治疗声带良性肿物195例病人进行治疗的疗效总结。方法:应用鼻内镜和显微镜支撑喉镜低温等离子治疗声带肿物治疗病人,分析其疗效。结果:声带暴露容易
目的:研究蒙药额尔顿·乌日勒对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中的影响,探讨额尔顿·乌日勒对大鼠RIR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由于传统钼靶X线及B超在乳腺的检查中存在局限性,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凭
目的:研究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病人均给予常规抗感染
目的:考察木香挥发油六个化学组分在其β-CD包合物中的转移率。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利用正交L9(3)4对木香挥发油进行β-CD包合。用HPLC法测定木香挥发油及其包合物中六个化学成
目的:探讨超声绘图定位在甲状腺结节个体化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138例(319个结节)直径〈1.0cm 的甲状腺多发结节,并行甲状腺手术的病人,确定结节及淋巴结分两种:实验组病人70例
目的:鉴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所致持续性黄斑水肿persistent macular edema(ME);治疗有很多争议,探讨更有效的治疗办法。方法:玻璃体腔注射曲安
近年来,随着高血压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多,作为其并发症的高血压肾损害也得到了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总结回顾了中医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以期为治疗本病提供新策略。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类解整连蛋白和金属蛋白( 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33, ADAM3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引物序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9-02~2013-01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42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8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