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和审计署《关于加强审计监督工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服务的意见》,对审计机关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主要任务和当前的工作重点作出具体规定,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机关应顺应新的形势,以建立和谐诚信社会、配合当地政府的中心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为总目标,充分发挥审计的高层次监督作用,进一步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健全机构,落实责任,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突出审计工作重点
审计机关要把审计工作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审计监督,揭露各种伪造票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提供虚假会计报告等违法行为,协助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服务。
第一,要围绕规范财政分配秩序,深化财政收支审计。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要重点检查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不真实、不合法和不规范等问题,要从完善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增强预算分配透明度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财政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财政管理。
第二,围绕净化市场环境,强化政府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要以促进依法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重点查处隐瞒坐支收入、挤占挪用专项经费以及“四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问题,促进各部门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
第三,要围绕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强化金融审计。对金融机构的审计,要重点检查其资产质量、负债结构及经营风险情况,揭露单位或个人非法集资、高息揽存的问题,纠正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和财务管理中的违纪违规行为。
第四,要围绕落实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加强专项资金审计。要重点抓好对支农资金、教育经费、救灾救济资金、计划生育事业费等专项资金的审计,重点查处截留、虚列、挤占、挪用资金及贪污、重大损失浪费等违法违纪问题。
第五,要围绕深化企业改革,加强国有企业审计。国有企业审计要以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为中心,把经常性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注意发现和揭示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促进企业依法经营,严肃查处偷逃税款、侵吞国有资产等不法行为。
第六,要结合整顿建筑市场,搞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本地区重点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要加大对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的审计监督力度,查处违反工程管理规程和高估冒算、截留、挪用及损失浪费等问题,要由单独的事后决算审计转向事前标底审计和事后决算审计相结合,积极参与工程招标活动,进一步完善招标前标底审计,提请人大、政府出台投资审计的地方法规,规范审计方式、方法。
第七,要在审计过程中,注意发现和揭露商业流通、建筑等领域存在的回扣及商业贿赂等违法活动,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作出努力。
第八,要加强对社会审计组织业务质量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部分社会审计组织出具的审计报告(意见)是否真实、合法,揭露违反执业准则,串通舞弊出具虚假报告、虚假评估、虚假鉴证、侵害群众利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促进规范社会审计组织行为。
二、严格审计执法,努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审计机关要继续深入开展“严谨细致,提高审计质量年”活动,树立审计项目精品意识,坚持依法行政和依法审计,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对审计中发现的大案要案线索,要集中力量,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迁就。各项审计工作要按审计规范办事,做到深入细致、讲究实效;要加强跟踪审计,有重点地检查审计决定的落实情况;要积极主动地反映和上报审计发现的当前经济秩序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要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查找原因,提出高层次审计建议,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决策依据。
三、坚持审计创新,不断更新审计观念
审计机关要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树立大局意识、宏观意识和为地方政府服务的意识,针对当地市场经济环境出现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充分发挥审计行业调查优势,有重点地安排一些全局性的审计项目,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统一审计方案,明确要达到的目标,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同时应该认识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实际上是在理顺部门、单位以及一些利益关系人的经济利益关系,要敢于坚持真理,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有些问题不是一蹴而就能解决的,应有坚持不懈的耐心和不断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四、加强领导,进一步密切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审计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自觉地把审计工作纳入统筹安排、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之中。审计机关要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协调和督办工作,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要进一步加强与行政主管部门、经济监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公安司法部门的协调合作,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在查办和惩治贪污、贿赂、失职渎职、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中的作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河南省禹州市审计局)
一、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突出审计工作重点
审计机关要把审计工作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审计监督,揭露各种伪造票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提供虚假会计报告等违法行为,协助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服务。
第一,要围绕规范财政分配秩序,深化财政收支审计。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要重点检查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不真实、不合法和不规范等问题,要从完善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增强预算分配透明度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财政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财政管理。
第二,围绕净化市场环境,强化政府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要以促进依法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重点查处隐瞒坐支收入、挤占挪用专项经费以及“四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问题,促进各部门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
第三,要围绕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强化金融审计。对金融机构的审计,要重点检查其资产质量、负债结构及经营风险情况,揭露单位或个人非法集资、高息揽存的问题,纠正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和财务管理中的违纪违规行为。
第四,要围绕落实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加强专项资金审计。要重点抓好对支农资金、教育经费、救灾救济资金、计划生育事业费等专项资金的审计,重点查处截留、虚列、挤占、挪用资金及贪污、重大损失浪费等违法违纪问题。
第五,要围绕深化企业改革,加强国有企业审计。国有企业审计要以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为中心,把经常性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注意发现和揭示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促进企业依法经营,严肃查处偷逃税款、侵吞国有资产等不法行为。
第六,要结合整顿建筑市场,搞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本地区重点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要加大对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的审计监督力度,查处违反工程管理规程和高估冒算、截留、挪用及损失浪费等问题,要由单独的事后决算审计转向事前标底审计和事后决算审计相结合,积极参与工程招标活动,进一步完善招标前标底审计,提请人大、政府出台投资审计的地方法规,规范审计方式、方法。
第七,要在审计过程中,注意发现和揭露商业流通、建筑等领域存在的回扣及商业贿赂等违法活动,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作出努力。
第八,要加强对社会审计组织业务质量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部分社会审计组织出具的审计报告(意见)是否真实、合法,揭露违反执业准则,串通舞弊出具虚假报告、虚假评估、虚假鉴证、侵害群众利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促进规范社会审计组织行为。
二、严格审计执法,努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审计机关要继续深入开展“严谨细致,提高审计质量年”活动,树立审计项目精品意识,坚持依法行政和依法审计,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对审计中发现的大案要案线索,要集中力量,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迁就。各项审计工作要按审计规范办事,做到深入细致、讲究实效;要加强跟踪审计,有重点地检查审计决定的落实情况;要积极主动地反映和上报审计发现的当前经济秩序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要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查找原因,提出高层次审计建议,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决策依据。
三、坚持审计创新,不断更新审计观念
审计机关要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树立大局意识、宏观意识和为地方政府服务的意识,针对当地市场经济环境出现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充分发挥审计行业调查优势,有重点地安排一些全局性的审计项目,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统一审计方案,明确要达到的目标,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同时应该认识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实际上是在理顺部门、单位以及一些利益关系人的经济利益关系,要敢于坚持真理,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有些问题不是一蹴而就能解决的,应有坚持不懈的耐心和不断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四、加强领导,进一步密切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审计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自觉地把审计工作纳入统筹安排、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之中。审计机关要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协调和督办工作,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要进一步加强与行政主管部门、经济监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公安司法部门的协调合作,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在查办和惩治贪污、贿赂、失职渎职、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中的作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河南省禹州市审计局)